ITValue社區

MES 老調新彈

作者:趙建凱 / 日期:2010-04-26

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制造執行系統)在制造型企業中的應用由來已久。在企業IT 架構中,它通常是位于上層的生產計劃和底層工業控制之間,面向車間層解決制造執行問題的管理技術系統。ME S 幫助企業管理和優化從下訂單到成品生產活動的一系列流程,并向管理者提供相關的制造信息以進行決策支持。

但鑒于制造型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產品設計、生產、投入市場的周期越來越短,企業對ME S 系統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希望ME S 更趨智能化,通過更精確的過程狀態跟蹤和更完整的數據記錄來進行更方便的生產管理,通過分布在設備中的智能模塊來提升企業車間生產的自動化。

最近,京信通信系統(中國)有限公司副總監彭志喚在ITValue 社區中提出對現階段MES 應用的疑問:實施MES 前是否要先上SCM ?如何選擇MES 供應商?

MES 整合

對于彭志喚的兩點疑問,資深供應鏈專家陳兵兵認為,企業已經上了SCM 軟件,對于MES 應用來說是充分條件而非必要條件,上了SCM,會使MES 用得更好。

MES 系統如何與現有的管理系統如SCM 系統進行集成和整合,對于制造商來說,是上系統前面臨的首要難題,也是普遍性的問題,據統計,全球40% 的IT 預算被用于系統集成。

目前,市場上現有的MES 系統還沒有形成通用、成熟的產品,制造型企業應用的更像是一個定制化的系統,國內廠商對ME S 的研發多從軟件建模和開發的角度考慮,開發上局限于產品的單一功能,較難滿足企業對制造執行的全部需求。

而從制造企業的角度,他們面臨著這樣幾個困難:

第一,市場上可供選擇的解決方案有幾千個,這就意味著客戶不得不拜訪上百家公司來尋找他們所需要的幾個軟件,然后再嘗試把這些軟件集成起來得到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不同的軟件包有不同的接口,要想使它們同步工作,客戶需要做大量工作。

第二,客戶需要跨多個行業去拜訪多個公司,了解不同的標準、產品和生產方法等,這需要花費很多力量去解決,因為同樣有不同接口的問題。

第三,一些好的解決方案是非常昂貴的,對于一些比較小的公司來說,他們承擔不起所需的大筆費用。

自主研發

制造企業可以按不同的行業進行細分,如金屬制造、電子產品制造、食品制造、家具制造等,不同行業不同類型的企業有對MES 多樣化的定制需求。也有企業從自身需求出發,自主研發MES 系統,希望解決自身面臨的所有問題。但在很多業界專家看來,這是一條非常艱難的路,因為自主研發:

1、業務風險太高——對于制造型企業而言,不能把生產業務風險置于一個很高的地步。

2、開發要求高——ME S 是一個處于業務系統與設備控制系統的一個中間執行系統,所以要考慮兩端的接口。目前市場上能找到上端與業務系統的接口專家,但是與下端接口的專家較少。另外,MES 的SA 架構專家也是一個缺口。

3、成本較高——作為制造型企業要自己配備一套IT 軟件開發力量,需要很大的投資。另外,設計層與運維對企業而言也是一個難點。

宇龍酷派C I O 潘文彥在中興和宇龍時都曾采用自主開發的方案,但因為個性化要求比較高,也面臨著與ERP、SRM 等自有系統集成的諸多難題,潘文彥認為,自主開發對業務分析與設計能力、接口開發能力等要求較高,建議多看幾款供應商的成熟產品,多參觀幾家相近行業工廠應用。

選擇MES 供應商

關于MES 供應商的選擇,有幾個因素要考慮:

第一,公司本身比產品更重要。公司更多應關注怎么用最好的解決方案來為客戶服務,而非在意自已的技術水平如何——現在技術變得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怎么解決客戶的問題。如果應用的是在中國設有分支機構的跨國公司,應注意該公司是否有了解當地文化背景的本土員工,這對解決中國本土企業的問題非常重要。

第二,供應商在某個領域的專業知識也非常重要。例如,對于一個醫藥行業的客戶,供應商需要有這個行業的經驗,類似FDA 認證這個條款是所有食品和醫藥行業都必須遵守的。

第三,生存能力。公司在未來10 或15 年是否存在,以及產品是否能被繼續使用。

延伸閱讀

推薦閱讀

共有18位社區會員對該文章有貢獻:

  • ITValue
  • 許明  廈門建發集團信息化總監
  • 陳兵兵
  • 文永生
  • 劉佑興
  • 沈凱
  • 韓利生
  • 高峻 德國舍弗勒投資(中國)有限公司CIO
  • Daniel
  • 陳罡
  • 姚凱
  • 彭志喚
  • 張浩
  • 馮華 深圳市萬泉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
  • 何高勝
  • 丁婭琳
  • 李毅強
  • 姜波 京博控股集團 CIO

該知識文章由以下社區討論提煉而成:

ITValue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