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Value社區

“大金融”后臺的創新技術與應用

作者:羅世禮 / 日期:2012-02-27

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安”)的戰略遠景是要成為一個世界一流的一體化金融服務機構。未來10年,平安要成為在保險行業、銀行和資產管理行業中的領先公司。過去平安的業務主要是保險,如今在銀行和資產方面的支柱性業務也已經開始建立起來;同時,平安在銀行業務的發展,也會進一步推動集團業務的發展。這3個支柱相通共進,促進集團業務的發展。而為了支撐整體戰略目標的實現,在過去10年里,平安創建了一個一體化、集成的金融后臺中心,來支持這3大支柱業務。

平安集團的模式組織架構已經非常成熟,能夠支持各項業務,在集團中也有針對每一個金融服務的子公司。這樣的組織架構能夠支撐整個集團成為一個一體化、領先的金融機構。我們希望平安的客戶不僅僅是只用平安的一種產品,而是通過一個平安賬號,就能獲得涵蓋所有金融業務的一站式服務,如房貸、車貸、保險投資、儲蓄、信用卡等等。

10年前,平安在中國超過300多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后臺中心,但是沒有任何規模經濟。隨著公司不斷的演進和壯大,我們看到各個區域之間的差距和差別。通過分析后臺運營數據,我們發現面向客戶的功能和后臺服務支撐的功能是混為一談的,這就使得在改善客戶體驗、提高服務質量方面,沒有太大起色。所以,我們就不能繼續依賴傳統的后臺運營模式,否則就不能實現戰略目標,這也是我們做集成化、一體化后臺運營中心的原因。

2004年,我們開始進行后臺整合,有很多的目標,比如要進行風險管理、減少成本、明確職責、平衡職能等等。在減少成本方面,我們不僅要減少成本,更多的是控制成本。也就是說,當集團每年以30%到40%的速度增長時,同時還要合理控制成本,實現規模經濟。此外,還要對一線員工的銷售提供很好的支持,保障服務的質量和高效。這3個目標中,最重要、最優先的是風險管理。

當一輛車跑到每小時160公里的速度時,如何更換輪胎?而平安的整個轉型就類似于此,其流程涉及到整個集團:近3000個分支機構要重組,3萬名員工要調整崗位;在一體化的金融后臺中,重新調整了100多個商業流程,100萬個商業規則進行了標準化定義。同時,對工作流的任務也進行了重新調整,以確保要執行的每個任務都可以高效、優質的完成。

平安集團的增長非常迅速,每年的增長速度達到30%~40%。而這個轉型過程持續了10年之久。從省級開始做標準化的工作,逐步擴大規模,推廣到全球范圍。2000年,平安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一個全國呼叫中心。而當時,中國所有公司的呼叫中心幾乎都分散在全國各地。

平安在上海的集中呼叫中心于2003年開始運營,面積達14.7萬平方公里,有1.2萬名電話員,整個工作流程中程序化、標準化、無紙化辦公。由于涉及到很多專業知識——監管規定、要求、合同、醫療條件等等,以前花8年時間才能培訓出一名理賠人員。但通過不斷改進流程,在系統中制定相應規則,比如醫療理賠、壽險等,再把知識分門別類,流程固化下來后,現在正常的理賠人員培訓只需要3個月。

完全集中化的IT系統需要一個技術平臺支撐戰略,系統的擴展性是很大的問題。由于國家和地區之間有較大差異,行業標準是一個問題,盡可能地進行標準化平衡也是一個問題。所有這些又都要合規,符合監管要求,這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總而言之,要解決這些問題,在操作中心支持大型、高度集中的運營,工作流程非常復雜,不斷變化。從技術平臺角度來講,規模大是一個挑戰。技術廠商在國外很多很好的解決方案,由于其擴展性的瓶頸,拿到中國來就不行了,因為客戶的數量是巨大的——平安的壽險有4000萬元,50萬保險員,中國以外沒有這么大的保險公司。另外,由于復雜性和可變的工作流程,我們需要靈活、適時地規劃任務。所以,系統需要不斷擴展,滿足需要。

另外,我們還需要一站式服務,多渠道協調。因為是一站式的服務,任何客戶服務和標準、銷售支持都需要標準化;同時,還要滿足每個個人的不同特點,下面還需要統一的基礎設施予以支持。早期我們對這些都進行了標準化。

這是一個10年的歷程,我們從技術上克服了很多挑戰?;仡^再看,這里沒有任何竅門,大量的時間都需要創造性,而且隨時需要使用新技術來解決手邊的問題。

以前,我們很多業務都是用紙來做,因此需要把這些都數字化,輸入到系統中。但數據錄入有很多風險,比如錄入員可以看到整張單據,這里面不可避免會看到公眾人物也在理賠,而客戶的隱私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因此建立專用的解決辦法——把掃描單切成小塊后分給錄入員,所有的錄入員都不會看到整張保險單,因此也就不會有客戶信息泄密的問題。

還有一個關于印章管理的例子。平安的印章非常重要,整個集團有4000多個印章,使用不當會帶來巨大損失。有效管控印章的使用,物理上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我們做了一個集中授權的工作流程,申請使用必須經過系統,以便于進行跟蹤。另外,我們還有專門的防偽造打印,這些打印機分布在各個分支機構,我們甚至可以遠程集中控制兩千公里以外的打印機。通過端對端的加密,還可以保證不會打亂順序。此外,我們還需要將多重安全技術放在一起,找到可行的解決辦法。防偽、水印、微打印,確定每份文件的可行性、真實性,還有中國常用的辦法——蓋騎縫章。要達到這樣的效果,我們是用數字方法實現的。

2009年,中國3G網絡開始運行,我們就開始讓銷售員使用電子單據。通過筆記本電腦,就可以把申請表提交給后臺,后臺再全集中和自動化的進行承銷。除此之外,我們還有一個專門的裝置,通過電腦把我們的系統和合作伙伴的系統鏈接起來。在下單后的付款環節,如果使用銀行卡,就可以刷卡,也可以網上付費,從而大大縮短了業務員在每張業務單上的操作時間。

事實上,技術沒有什么不同。但是,作為負責技術平臺的部門,我們總要了解新的機會,新的技術,在正確的時間完成這些工作。這就是我們過去10年一路走來,所完成的事情。

延伸閱讀

推薦閱讀

共有5位社區會員對該文章有貢獻:

  • 劉湘明 《商業價值》雜志出版人、ITValue發起理事
  • 楊小薇
  • 陳東鋒 恒大地產副總裁
  • 何雪峰 祈福集團電腦部經理
  • 杜建成 江蘇道吉面料有限公司IT總監

該知識文章由以下社區討論提煉而成:

ITValue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