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TValue / 日期:2011-07-18
前段時間,ITValue社區借助“走進香港”的機會,進行了一次關于IT基礎設施的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56%的CIO面臨著“IT基礎架構無法靈活、快速應對業務變化與需求”的挑戰,28%的CIO面臨著“服務器數量日漸增多,IT成本和資源消耗巨大”的挑戰。
在《2011·ITValue年刊》中,通過對近百位CIO的溝通和訪談,ITValue對2011年中國企業IT應用的趨勢進行了預測。其中的預測七“企業IT架構面臨轉型”,這與基礎設施密切相關。
關于預測七的具體描述為:“底層是基礎設施,中間是應用系統,最上端是數據倉庫和商業智能——這是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最為常見的企業IT架構模型。從2011年開始,這種IT架構或許會被逐漸淘汰。在線社交商業圈的形成和基于移動終端IT應用的部署,無不都在打破傳統的企業邊界。企業邊界的逐漸模糊,需要企業構建全新的運營體系和架構,IT架構也需要隨之變化。除此之外,云計算的興起,更是對這種傳統IT架構的徹底變革。當然,在2011年大部分CIO并不會感受到來自改變企業IT架構的壓力,但是很多趨勢往往是在潛移默化中被逐漸放大。2011年只是個開端。”
以前,很多CIO對于IT基礎設施的關注度遠遠低于對軟件的關注程度,因為軟件似乎離公司的業務和戰略更近一些。事實上也確實存在這樣的一些企業,它們的各種應用很先進,基礎設施卻相對陳舊。它們往往在信息化初期沒有做好規劃,伴隨著一步步的擴容加修補,以及人員的變動,基礎設施反而成為了黑盒子,IT自己的人員也搞不清楚狀況。
基礎設施,好比一棟高樓的地基,客戶看不到、老板看不大、高管看不到、業務部門看不到,誰都看不到。如果IT人自己都看不到,還能指望誰能看到呢?沒有IT基礎設施的支撐,任何IT應用系統都是空中樓閣。基礎設施雖然和業務關系不多,但確實是企業的神經脈絡。
在成熟的外企中,全球網絡早已成型。而在內資企業中,企業越來越多的走出國門,要完成一個全球架構也需要基礎設施的支持。內資企業與外資企業的差距,很大程度上就是IT基礎設施,尤其是對跨國的企業而言,這更是硬實力的差距。
IT基礎設施,可以說是IT中的IT!不屑于基礎設施的CIO如同不屑于下水道建設的市長。而伴隨著云計算的興起、數據量的急劇增加、業務的快速變化,IT基礎架構也得到了CIO們的進一步重視。
而為了應對IT基礎架構方面的挑戰,“整合并優化系統”成為了55.74%的CIO下階段的工作重點。其他方面的應對策略依次為:“采用更多虛擬化技術”、“構建云平臺”、“采用‘大數據’戰略和信息的整合”、“進行IT治理和生命周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