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Value社區

CIO的批評與自我批評

作者:劉湘明 / 日期:2010-03-21

中國的CIO發展很快,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且不論企業中的地位如何,單從媒體來說,CIO們幾乎全部成了媒體的寵兒。評獎、成功案例層出不窮。但是任何一邊倒的輿論都是有問題的,它會誤導很多東西,很不利于CIO群體的自我提高。如果CIO都如媒體報道的那么好,那么IT應用為什么在中國企業里的推進還如此費力呢?

這個話題一經發布,立刻引來眾多CIO的參與,大家都認為此話題非常有意義,并開誠布公地將自己存在的問題一一列出,展開了一場社區內部的自我批評熱潮。因為涉及到一些內部討論,以下匯總了CIO們提出的一些較集中的問題,供大家參考和自省。

問題一:
很少考慮IT要創造商業價值。上一個系統,CIO往往考慮要有完備的硬件系統和相應的系統軟件、應用軟件。CIO從骨子里來講希望選擇大牌的、全面的、投資大的系統。但對這些系統是否能產生商業價值方面并沒有做深入評估,認為與自己關系不大,反正系統平臺要好。其實這也給自己埋了顆“雷”,到時候這顆雷爆炸時首先炸的是自己。

問題二:
技術能力強,綜合素質不夠。很多CIO都是技術出身的,不能給人親近感,而是給人距離感,沒有親和力——這對進入到公司高層是致命傷。不少CIO們也都在抱怨老板對IT不重視,但如果CIO溝通能力強,情商高,知道如何步步為營,達到目的,知道如何與各職能部門搞好關系,知道如何影響管理層,準確把握做事的“度”,那么就能慢慢爭取到老板的重視和企業的資源,然后干出更大的成績。

問題三:
太理想化和政治簡單化。碰到現實復雜的問題容易埋怨、歸罪于環境和他人,而不是“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問題四:
對核心業務理解仍不夠全面、深入。

問題五:
創新意識不夠強。主動從戰略角度考慮比較少,“等”、“靠”、“要”的現象比較普遍。

問題六:
服務意識不夠強。缺乏換位思考和站在用戶角度考慮問題,導致在單位內部部門品牌不夠,項目自然很難推進。

問題七:
缺乏用ITIL等科學管理思路來進行IT運維與服務,導致服務品質不夠高。

問題八:
對自己的定位仍沒走出技術的圈圈。從公司的角度看,CIO仍然是做技術的負責人。因此業務順利進展不會提技術,因為都不懂。有問題了,就指責工廠技術,因為大家都不清楚。CIO需要轉型,不斷成長,突破技術的壁壘才有前途。

問題九:
對信息化有些喪失興趣。搞這行很多年了,要做的工作,要實現的目標無外乎那點東西,內心里喜歡做些不可預知的事務。

評論
做了十幾年IT,從甲方到乙方,我最近一兩年變得有些迷茫,越來越覺得IT價值有些被人為夸大的成分。因為IT價值論其實還是定量管理思想的產物,適合于大規模、標準化的業務。在市場變幻、個性化需求越來越普遍的商業環境里面,計算機語言所固有的死板其實潛在的可能會是IT前途的一個硬傷。
——文永生 IBM 全球企業咨詢服務部咨詢經理


不遠的將來,對CIO真正的要求會越來越高:CIO要懂技術,把握技術的發展趨勢,使企業的應用構架跟上技術潮流;CIO要懂本行業的關鍵業務,否則你很難有作為;CIO要懂商業,要用運作商業的模式來運作IT。IT沒有商業價值的體現,是難已為繼的。中國的CIO任重道遠。
——鄧樹洪 如家酒店集團 助理副總裁


批評和自我批評,無論對誰應該都有意義。經常的反思和自省,自我剖析自我總結,將昨日的歸零,勇于承擔,敢于面對挑戰,才能不斷進步。當然,我倒覺得CIO不能總是自我批評,反而應該自信,因為有各位才能實現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宏圖。CIO具有無可替代性,CIO做煩了可以去做CXO,但CXO不一定能做好CIO。
——陳小青 中信銀行 信用卡中心營運部副總經理


如果作為CIO,連IT的技術都不夠了解,很難真正勝任CIO這個工作。比如軟件選型,如果對軟件的性能,對某些業務能否通過軟件實現都不了解,如何實施好項目?在實施項目的時候,CIO往往充當黏合劑的作用,將業務與軟件無縫黏合,將甲方與乙方相互黏合,所以CIO就必須懂得業務邏輯、懂得項目管理,也要懂得技術。另外,我一直認為,CIO有多成功不在于實施項目的大小,關鍵在于CIO們是否看到了企業最薄弱的點,是否通過項目或者流程的改造解決了企業存在的問題。把合適的錢花在關鍵點上,這才是IT最大的價值。
——施崇達 高邦集團有限公司 信息部經理、 倉儲分管領導


這個題目很好, CIO們開展了批評和自我批評,是自我反省、追求持續改進的表現。只有CIO全體都反思了、警醒了,才能有緊迫感和更大的進步。中國CIO可以為中國管理進步、企業升級貢獻一份力量。如果有些CIO在企業中確實里長期無法發揮重要作用,也請ITValue利用人際網絡資源,轉換到更合適的公司。中國企業很多,好CIO很少。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但是,企業要變革、進步,需要有合適的變革領導人和團隊,也需要掌握變革的方法論和工具。可惜的是,這兩個因素在大部分企業都欠缺。誰能勇挑重擔?
——陳東鋒 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副總裁

延伸閱讀

推薦閱讀

共有7位社區會員對該文章有貢獻:

  • 李圓
  • 任寶永
  • 劉湘明 《商業價值》雜志出版人、ITValue發起理事
  • 楊小薇
  • 陳東鋒 恒大地產副總裁
  • 陳金雄  福州總醫院計算機應用與管理科主任
  • 周慶瑜

該知識文章由以下社區討論提煉而成:

ITValue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