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TValue 趙建凱 / 日期:2010-05-24
“目前來看,云計算服務市場的重頭主要是以云端廣告、電子商務、人力資源、在線支付、在線ERP/CRM等為主的商業應用,其中最主要的應用為云端廣告?!?作為Gartner進入中國10年以來中國區的第一位業務總經理,馬叢生談到了自己對云計算服務的看法。
Gartner所定義的云端廣告即廠商在免費服務上打廣告,當用戶使用該免費服務時就彈出廠商的廣告。而據Gartner發布的研究報告,預計到2013年云計算市場規模將會超過1500億美元,其中靠廣告獲得營收的服務將占到云計算市場的60%——2008年和2009年,云端廣告服務都占到云服務營收的50%。
用戶免費應用服務時彈出廠商廣告,這種模式并不算新鮮,這個市場正是由Google創造、把控,并使微軟、Yahoo及其它IT廠商爭相效仿。“云端廣告服務在未來幾年會持續改變并終將重新定義廣告及媒體市場?!瘪R叢生如是說。
云計算商業價值的體現
云計算是當下業界的一個趨勢熱點。Gartner的2009年、2010年十大IT戰略技術報告中,云計算都位列前三位(2010年第一位,2009年第三位)。Gartner對云計算的定義是:“一種計算,通過互聯網技術將可擴展的彈性IT相關功能以服務的形式提供給客戶?!?“云計算能從各方面確保服務的靈活性、創新性、簡捷性以及經濟價值”。
云計算商業價值的體現更多是在計算模式和架構上,在這種計算模式中,所有服務器、網絡、應用程序以及與數據中心有關的其他部分都通過互聯網提供給IT部門和最終用戶,這樣一來,IT部門只需購買自己所需的特定類型和數量的計算服務。云模式有別于傳統外包商的地方在于,客戶不必把自己的IT資源交給外人來管理。相反,客戶只要連接至“云”,即可獲取基礎架構服務、平臺(操作系統)服務或軟件服務——如軟件即服務(SaaS)應用程序,完全可以把“云”當作提供同樣功能的內部數據中心或計算機。
馬叢生在接受采訪時說:“日常所說到的云計算其實是‘云端服務’。企業用戶要想享用云服務,首先必須把企業的傳統計算架構改成完全基于任務的云計算架構。為了把任何龐大的企業任務遷移到云環境,至少需要與IT部門把同樣的工作負載從現有服務器遷移到新的虛擬或物理服務器上一樣大的工作量,包括重新配置網絡連接和存儲資源。架構的改變對于大型企業而言并非易事,因為大型企業架構龐雜,牽扯到的技術、設備、人員、業務較多,“牽一發而動全身”。而對于中小企業,‘船小好調頭’,調整架構相對容易些?!?br />
企業用戶在做架構遷移時,也面臨諸多障礙,比如:企業應用程序無法方便地遷移,法律、監管和業務方面存在風險,難以管理云計算應用程序,缺少服務級別協議(SLA),云計算缺少成本優勢等。
選擇云服務供應商
除此之外,企業用戶在選擇云計算服務供應商時,也要多加考量,至少可以從以下方面加以評估:
1、 區別實現云服務和交付云服務
大多數云服務提供應商要么是通過咨詢為企業用戶實現云服務,要么直接交付云服務(可能從其他供應商整合服務),要么兩者都提供,所以企業用戶應當弄清楚服務供應商的手法。
2、供應商應當展示潛在能力
如果你把一個新的電氣設備插入到家里,自然要求幾乎總是有足夠的電力來確保電氣設備正常使用。如果供應商聲稱自己能夠交付——而不僅僅是實現云服務,那么對方應當能夠展示至少有一定的潛在能力。
3、要求看一看有哪些商業客戶
云服務市場對各大IT服務供應商來說是一個比較新的商業領域,所以大多數廠商只有少數幾個云服務交付客戶。一些廠商夸大其詞,聲稱其內部使用的功能與市面上提供的企業服務不相上下,但要拿得出實際證據表明確實有一支不斷壯大的商業客戶群。
4、評估合作伙伴生態系統
推廣真正的大眾化服務時,用戶規模很重要。但光有規模還不夠,如今供應商都在致力于建立技術和商業聯盟,以便自己的解決方案日趨成熟。企業用戶在做采購決策時,應當評估供應商的合作伙伴戰略。
5、云服務不是“靈丹妙藥”
如今技術成熟度、安全性、遺留系統、許可、數據歸屬和標準不可靠或缺乏等問題依然很重要,采用云服務所面臨的這些障礙將確保傳統的外包IT服務交付模式有很長的生命。這個領域出現迅速的變化意味著IT服務客戶應當考慮現在和將來云服務方面的選擇,但傳統的服務模式會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