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TValue 張思 / 日期:2010-06-07
本次三亞“IT價值峰會“將設置有關云計算的圓桌論壇,由金陵飯店集團首席信息官朱明生主持,主題也擬定為“云計算,創新還是雞肋”。之所以圍繞這個主題展開論壇,主要是由于對于云計算,CIO們有不同看法:有的認為是大勢所趨,有的認為看上去很美,可實際做起來問題多多。
在ITvalue社區討論中,大多數CIO都表示目前在工作中還很少能夠應用云計算技術,對于云計算也大多數停留在“云里霧里”的狀態。的確,近幾年云計算概念不僅在全球,在國內也被熱炒了多年。但是具體到應用層面卻并不多,應該說還有一定的行業局限性,那么它到底是創新還是雞肋,或許需要結合企業所屬行業、信息化程度等多個因素來看。
殺毒軟件企業是較早應用云計算技術的企業,雖然也有不少人對于云安全提出質疑,并且認為這是一個偽命題,但是“云安全”在整個行業內的應用與各個殺毒企業紛紛響應不難看出目前整個業界已經將云計算作為核心技術,應用在其產品中。
目前,瑞星、趨勢、卡巴斯基、邁克菲、賽門鐵克、江民科技、金山、360安全衛士等都已經宣布推出了云安全解決方案。在效果方面各家也給出了比較好的數據:瑞星基于云安全策略開發的2009新品,每天攔截數百萬次木馬攻擊,其中1月8日更是達到了765萬余次;趨勢科技云安全已經在全球建立了5大數據中心,幾萬部在線服務器。據悉,云安全可以支持平均每天55億條點擊查詢,每天收集分析2.5億個樣本,資料庫第一次命中率就可以達到99%。借助云安全,趨勢科技現在每天阻斷的病毒感染最高達1000萬次。
云計算在殺毒領域的具體應用是結合了P2P技術、網格技術、云計算技術等分布式計算技術混合發展、自然演化的結果。
而云計算首先能夠在殺毒軟件領域發展,也與行業特征相關。對于用戶來說,殺毒軟件客戶端越來越龐大,嚴重占用計算機資源,而實際上查殺毒的效果卻并沒有實質性的進步,殺毒軟件總是滯后于病毒。為此,殺毒軟件公司永遠伴隨著用戶的詬病與不滿。
而云計算技術的應用可以改變殺毒軟件客戶端龐大、數據抓取過于滯后的缺陷,使得殺毒軟件基于紛紛響應。
而云安全的原理是由殺毒軟件企業的服務器、以及眾多用戶組成虛擬網絡,而這個網絡就是“云”。病毒針對“云”的攻擊,即對任何一個用戶的攻擊,都會被服務器截獲、記錄并反擊。被病毒感染的節點可以在最短時間內,獲取服務器的解決措施,查殺病毒恢復正常。
云安全的創新之處就是拋開了單純的“客戶端”防護的概念。傳統客戶端被感染,殺毒完畢之后就結束了,沒有進一步的信息跟蹤和分享。而“云”的所有節點,是與服務器共享信息的。任何一個用戶被攻擊,服務器就會記錄,在幫助該用戶處理的同時,也把信息分享給其它用戶,避免重復感染,因此用戶越多,“云”記錄、分享的安全信息也就越多,整體的用戶也就越強大。
云計算在安全領域的應用的確可以說是一種創新應用,祈福集團IT經理何雪峰稱雖然自己工作中暫時還接觸不到云計算,但是他認為“云計算是否美或雞肋,要看應用;殺毒的云查殺這個就很好的應用;對于廣域網的搜索和計算,云可以有應用空間。對于企業信息化而言,除非是全球化、全球分支眾多、具有大量的業務數據需要分析統計,也許云可用得上,否則一般企業不需要云。換句話說:云比較適合大規模互聯網應用的公司,應用得當還是不錯的,用不到的就不必說它雞肋。”
云計算究竟是創新還是雞肋,或許更多精彩的觀點和碰撞將會在三亞峰會上呈現,但是對于云計算的態度,或許NewayValve的IT經理萬鳳根的態度比較客觀:“雖然個人認為云計算不是什么新技術,雛形是分布式計算,云更多是一種概念。不過能把這種概念真正落地到應用,它就是創新,殺毒廠商的云查殺就是很好的應用,無論他是創新還是雞肋,云計算都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