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Value社區

CIO選擇嘗試云計算的動力是什么?

作者:ITValue吳以四|編輯 / 日期:2011-08-22

【降低成本是CIO嘗試云計算的最大動力】

Intel通過中國最大的實名制封閉CIO社區ITValue所做的調研顯示,28%的CIO嘗試云計算的動力是為了降低環境與設備成本,位居首位。緊隨其后的是提供系統靈活性與可靠性、降低人員成本與管理難度,分別占27%和23%。Intel中國首席工程師苗凱翔認為,云服務模式下的高效IT資源利用,可能會為企業帶來巨大的IT成本節省。

【為什么要自建私有云】

企業為什么要自建私有云?在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信息部副總經理文欣榮看來,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政府沒有運營“云”的有關法律、法規。集團性企業一般有明顯的競爭對手和重要數據等需要保密的信息,如果用公有云,數據出了問題無法追究責任,不像供電、供水,政府有很多規定;

二是“云”運營商計費標準不統一,流量計費千差萬別。集團企業需要獨立的專線,費用誰來承擔尚無標準,不像供電、供水那么標準化。

三是目前具備給集團企業提供“云”服務的運營商,數量還不多。

四是一旦更換云服務商,數據遷移是個大問題(數據標準、集團企業數據量一般很大等等)。

【CIO選擇云計算帶來的時間節省】

在Intel與ITValue聯合發起的一項云計算的討論中,一位曾經在公司內部部署過云計算應用平臺的CIO介紹說,與部署非云計算平臺相比,硬件、軟件的安裝和系統測試等工作能節約10%-15%的項目時間,通過實時的在線Webtraining,應用系統的培訓時間能節約10%-15%的培訓時間,而且后期系統的維護工作不需要有專人管理,能節約5%-10%的系統管理時間。

【云計算與IT外包的區別】

云計算與IT外包都宣稱能節約IT成本,不過在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信息化領導小組秘書長艾軍看來,這兩者之間是有很大區別的。比如很多企業、政府的計算中心本身不具備容災能力,而容災能力是云的標準配置。由此可見,云不必支付一次性的物理環境建設費用和遞增的維護費用,而是將其分解為年度費用,如此而言,對企業是合算的。就當前的外包而言,很多情形是買人力,解決的只是“替工”,不是提高效率。

【CIO眼中的云計算之一】

在Intel與ITValue聯合發起的一項云計算的討論中,如家酒店集團首席執行官特別技術顧問鄧樹洪闡述了他對云計算的看法:云計算是由軟硬件和網絡供應商、云應用開發商、云服務運營商和終端用戶等共同構成的云產業鏈,這個產業鏈中任何一個環節有短板,都會影響云計算的推廣與發展。對于CIO來說,只有云服務滿足了適用、安全、可靠、快捷、強壯、靈活、經濟這六大標準,才應該考慮大規模部署。

【CIO眼中的云計算之二】

在Intel與ITValue聯合發起的一項云計算的討論中,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計算機中心主任陳金雄闡述了他對云計算的看法。陳主任認為,云計算要得到真正大規模應用,必須具備幾個條件:一是要有一個可靠的云平臺;二是業務模式必須標準化;三是比自建成本一定要低。鑒于醫療業務的復雜性,大醫院核心業務目前很難采用公共云計算平臺(私有云另當別論),小醫院和區域醫療可以考慮采用公共云計算平臺。

話題狀態

專題討論發布于2011.08.01 14:06
被瀏覽451次,有61條評論
41人關注此話題

話題發布者:
專題討論:ITValue編輯團隊

延伸閱讀

推薦閱讀

共有5位社區會員對該文章有貢獻:

  • 楊小薇
  • 朱明生 萬達酒店管理公司信息部總經理
  • 陳東鋒 恒大地產副總裁
  • 尚文
  • 周華勝

該知識文章由以下社區討論提煉而成:

ITValue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