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TValue 韓洋|整理 / 日期:2011-04-18
金蝶首席科學家、金蝶集團高級副總裁、金蝶研究院院長張良杰 演講
當今IT技術風起云涌,幾乎所有的大公司都把重點轉向了云計算。這種情況下,不管是CIO還是CEO,如何擁抱云計算,來幫助企業打造新的商業模式、整合價值鏈,創造更多的效益,成為擺在大家面前的一個問題。
我們先從蘋果公司的案例來講,看中國企業的轉型過程中到底需要什么樣的平臺。在IT領域做得非常成功的蘋果公司并不是一開始就這么輝煌。1976年喬布斯創建了蘋果公司,經過十年的發展,他已經和比爾蓋茨齊名,但1985年他被CEO無情地趕出了蘋果公司。在1985年到1996年這段時間,喬布斯創建了另外一家也是做計算機的公司,但是也賣不了多少錢,與此同時蘋果公司也面臨著艱難的困境。1996年,蘋果公司把喬布斯后來創建的公司買回來,讓他重新回到了蘋果公司,從那時開始蘋果公司才開始再創輝煌,摧毀了索尼隨身聽的播放器時代,創造了Ipod、Iphone、Ipad等。
蘋果公司經過了無窮的轉型才達到了今天的輝煌,喬布斯當年目空一切,并且非常保守,經過了十多年的反省,喬布斯在蘋果公司塑造了一個特別的文化,就是設計作為整個公司核心的一項企業文化。喬布斯把核心的業務價值鏈都集中在設計上面,它的生產制造流程完全依托于外包,整合了全球的價值鏈,所以達到了今天無比輝煌的成績。APP store前不久達到了100億人次的應用下載量。2010年的5月,蘋果股市首次超過微軟,《紐約時報》說“舊的時代已經結束,一個新的時代已經開始,全球科技的含量最高的產品不再是桌面上的,而是你手中的。”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移動互聯網也成為各個企業青睞的對象和目標。
到底是什么模式推動了蘋果公司業績的增長?不僅僅是因為它做了很成功的硬件Iphone手機,而是它達到了一個生態鏈,也就是APP store的誕生。這種商業模式是歸結在硬件、軟件和服務有機融合的一種整合的商業模式,順應了整個技術發展的潮流。去年,IBM發布了《全球技術展望》,里面提到軟件核心技術的發展方向,最主要強調的一個模式就叫做軟件、硬件、服務共同設計的一種全新的發展方向,這種方向與蘋果商業模式非常吻合。所以,技術的發展往往和成功的商業模式密切相關,可以幫助企業打造很多成功的商業模式。
中國的企業現在發展的非???,我也接待過非常多的企業家,我明顯感覺到他們都在不停地追求規?;臄U張,都想進入全球市場。而無論是商業模式的創新,還是他們自身轉型,都遇到或多或少的挑戰。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經濟危機還沒有完全消退;政策導向上,中國在強調低碳減排和企業社會責任,這對企業有或多或少的影響。同時新興技術不斷出現,如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督促著技術的更新換代。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幫助企業找到合適的轉型點?如何利用IT的價值幫助企業及企業家轉型?我把它歸納為五個轉型:戰略轉型、研發轉型、運營轉型、文化轉型和企業家轉型。
第一個是戰略轉型。企業原來在做戰略制定時往往是拍腦袋式的,現在要由直接的戰略制定方式向系統性轉型。要做差別分析、市場洞察,再找到戰略愿景和創新焦點,制定出戰略以后要想想如何把它分解成關鍵性的任務、打造相應的文化組織氛圍、配備適當的人才加以實現或者實施這些關鍵性任務,這種系統性、螺旋式的管理方法是目前很多企業都不具備的。
第二是研發轉型,從以前封閉式的研發模式向協同式創新模式發展。產品研發不再聚焦于一個點或一個設計、開發中心,而是全球各個研發中心和外包資源的整合,和合作伙伴共同創新的氛圍。并且研發的產品不再是以功能為主導的產品,而是以價值驅動為核心的傳統和服務,所以在研發轉型上,會牽涉到非常多的流程梳理來幫助它創造更多的以價值驅動為核心目的的研發轉型。
第三個轉型是運營轉型,主要強調運營模式不再僅僅是粗放式的運營方式,而是向精細化的方式轉型。這里面牽涉到流程梳理、管理以及監控。
第四個轉型是文化轉型。在每一個企業當中,大家最關注的是這個企業為什么會有持續發展的動力。創新是一個選擇外,另外就是企業文化。文化不僅僅是從以前“家長式文化”向沒有家長的文化方向轉型,而是在沒有“家長”的“大家文化”的氛圍里,負責人在團隊協作中扮演服務者的角色,不再像以前靠思維來做領導或負責人的角色。
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特別是20億規模的時候,就會想我是怎么成功的。所以幫他們理出創業成功的經驗,提供一個平臺,分享創業思想或企業發展思想,幫他們思考如何培育企業的傳承能力,也就是富二代的教育、下一個領導人的問題,要幫他們做非常多的轉型咨詢。上面所介紹的這五大轉型,幾乎是每一個企業都會遇到的問題,而IT系統就是讓五大轉型落地的根本保障。
在中國轉型驅動力這么巨大的情況下,如何把總結出來的成功的中國管理模式與現有的企業分享,幫助他們實現轉型與升級?這種分享的平臺就是云的平臺。云最本質的核心就是資源共享,讓這種管理模式與企業分享,幫助他們管理升級,把管理實踐變成管理服務,把碎片化的管理服務融入云平臺,讓企業管理者或企業中的個人所需要的管理服務都可以像用電、用水一樣從管理云的平臺上獲得,這是我們想要創造的一種理念,我們把這種理念叫做“中國管理云”。
云計算的本質簡單說就是“資源共享”,以前講網格計算時,資源共享是指計算能力的資源,現在已經把這種資源擴張到平臺,包括操作系統、數據庫等等作為平臺的一部分,這些平臺上的信息也是一種資源。再往上變成一種應用和服務,包括很多應用軟件,比如CRI軟件包等等?,F在說得比較多的還有業務流程作為一種服務,當業務流程也變成資源的時候,該如何在云的平臺上面分享,這都是云計算需要考慮的問題。
如果把所有各種不同種類的資源都整合變成一種可共享的服務后,它就會造就很多全新的商業模式。像蘋果的生態鏈的應用商店的模式就是成功的模式之一,你可以隨時隨地獲得自己所需的信息和服務,接收的速度比原來快,你用完這些服務以后還可以快速釋放回去讓別人用。另外,在云計算平臺上面,需要找到一種辦法,讓這些費用可以被計量,這樣就可以在適當的時候,收費或免費的提供服務。
從技術的角度來看,云計算的核心有兩大基石:以服務為基礎的架構SOA和虛擬化。講到服務共享,沒有SOA是不可能實現的。而虛擬化指的不僅僅是硬件資源的虛擬化,還有軟件資源的虛擬化。為什么云計算會有蓬勃的發展機會?因為SOA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再加上虛擬化技術從30多年以前開始研究,到現在已經進入了一個非常成熟的階段。當然,在軟件虛擬化、特別是在原代碼級的虛擬化上還有很多值得創新的地方,我們都可以利用現有特定領域的軟件,特別是原代碼級的虛擬技術,來打造更多的云計算服務。
金蝶在2005年收購了香港的一家在線會計的計算公司,2007年推出金蝶的友商網,2008年和IBM一塊推出“騰云計劃”,發布了云計算戰略,去年又推出以云為基礎的商業操作系統的開放平臺,鼓勵軟件開發者和合作伙伴在上面開發商業應用。今年3月27日,我們發布了中國管理云的最新戰略,最主要的理念就是把百萬家以上的企業成功的管理實踐作為云上的共享資源,讓所有的企業都可以在平臺上分享成功的實踐,幫助他們轉型與升級,創造新的價值鏈或實現價值鏈整合,締造新的商業模式,這是金蝶云計算的戰略核心要點,也希望我們能夠和大家一起邁進中國管理云這個全球的開放式生態鏈系統,共同把管理創新推向云計算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