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Value社區

GE的IT外包戰略

作者:凌偉良|演講 ITValue 秦麗|整理編輯 / 日期:2011-04-18

從全球四大洲來看,IT支出平均占企業總收入的3%。IT外包支出占IT總支出的17%到28%,相當于企業總營收入的0.5%到1%。IT外包是全球百強企業一致的商業戰略選擇。統計表明,80%的全球十強企業,72%的全球25強企業,64%的全球50強企業以及53%全球百強企業,將其部分的商業流程/IT服務進行外包。

這些數據表明,全球越大型、越好的公司越看重外包業務,IT外包是CIO需要考慮的重要策略之一。外包會帶來一些好處。第一,可以選擇世界上最好的幾家公司幫助我們做軟體或者外包的開發。第二,相比較與自己保持一個團隊,買東西不需要去聘請人。第三,可以協助我們有更快的彈性去轉型,可以往技術方面轉變,做一個更好的調整。比如說,今年我們比較看重云計算或者Iphone、Ipad的軟體開發,我們很難把這個團隊轉型,劃到另外一個新的開發模式,但外包就可以很快從一家供應商換到另外一家供應商,或者要和供應商去探討他們有什么辦法去轉型。

在整個外包市場系統中,在未來幾年美國和歐洲占60%多到70%的百分比,但是中國或亞太區每一年都保持相對的增長。IT外包的主要驅動力有:數據中心外包源自于企業對成本控制和數據存儲容量的需求;桌面外包源自于標準化的需求及可預計的最終使用者對IT設備的消耗;軟件外包源自于追求成本效益和更靈活的機制,ERP外包正是外包成功的典型案例;網絡外包的驅動力則來自于對變更管理的需求,通過有限的成本達到運營的高校性,以及對復雜新技術的應用。比如說,GE正在推廣網絡代理外包,可以直接從虛擬的物聯網直接連接到不同的辦公室。數據顯示,相比數據中心和桌面外包,網絡和軟件外包增長得更快。

從全球外包基地的分布可以看到,中國和印度在數據上有較強的可比性。印度在IT離岸外包服務領域中仍處于領先地位,其主要客戶群廣泛分布于北美、歐洲、中東以及日本。中國憑借豐富人力資源、價格成本優勢以及快速增長的經濟支持,是外包市場第二大強勁的競爭對手,其客戶群主要分布在日本、韓國、北美、歐洲以及中國本土。作為北美自由貿易協議組織的成員國之一的墨西哥,憑借地緣優勢,吸引了來自于美國的大量客戶。

目前,中國是第二大成熟的IT外包基地,本土公司發展速度很快,但是越來越多成熟的國際外包企業以及在中國設立了分部,參與到IT外包市場競爭中。數據表明,從2008年到2014年,中國本土IT外包公司將保持每年15%到30%的增長速度。日本和韓國是中國外包公司的傳統市場,2009年歐洲和美國超越了日韓,成為中國IT外包公司的最大客戶。以歐美客戶為主導的發展戰略將持續到2014年,且歐美客戶在IT外包企業營業額中所占的比重將逐年增長。

剛剛發生的日本大地震,也同時暴露了全世界大概有1/3的晶片生產都在日本,如果日本發生問題,就會影響全球的供應鏈。其實IT的外包也有同樣的問題,如果有今天一些國家的政治不穩或者發生其他的情況,會不會導致全球的IT外包出現問題,這是很多企業會問的一個問題,要把它的風險和問題分散到不同的國家。政府的大力支持,本地的基礎設施做得很好,有本土的市場和集散地,這些都是中國國內的大優勢。我們做得不好的是什么呢?也就是英語水平的問題,還有文化差異的問題。另外是知識產權,公司有很多,但好公司確實有限,我們又有很多不同的中小型企業有發展的空間。怎么挑選更好的企業,這是作為CIO必須要考慮的。

國際外包的趨勢,第一是知識產權的重視,知識產權保護是買方將服務外包到中國時最關心的問題。第二是全球交付,我們不單單是放在一個國家,因為十幾年前或者五六年前的外包只是存在印度的外包,而不是說全球的外包策略。成本最優化仍然是外包的主旋律。第三,服務共享中心,也就是我們怎么可以把不同的東西在不同的企業集中在一起,然后他們會提供一個最好的服務給我們。共享服務從長遠看可以使流程最優化,但并不能在短時間內實現成本的降低。第四,“內包”還是“外包”。這主要取決于企業的戰略,主要原因包括了知識產權、安全性以及核心商業技能方面的要求。我剛才也提到在國內有一些公司會選擇自己建立一個團隊,這也是他們的一個考慮。

具體到GE,2011年GE中國全球交付中心也有一些發展重點。第一,對中國境內已有的全球交付中心的安全性以及制度規范性進行嚴格的監督和把控。在中國國內做IT的外包,我們看重的是看一些有非常健全的企業制度的公司。這表示,我們不單純是看重價錢,我們看重價錢的同時是看重那家公司是不是在行內有外包,而且他們有知識產權去建立模式。他們不單是看供應商,我們是和他們合作在一起,最后成為我們的合作伙伴。

第二,大力推廣全球交付中心,并減少對非全球交付中心的使用。我們不是看重于一個國家,是看重于一個流程,看這家公司是不是能夠在兩個或三個國家里面有發展潛力,如果在印度有分公司,在中國有分公司,那么它自己的內部風險會比單一市場、單一國家做得好,這是我們未來看重的一些供應商的服務重點。

第三,建立卓越運營中心(CoE)以滿足垮商業集團的共同需求。GE分布在全球不同的國家,每個國家有人事管理系統,每個國家也有財務部的系統,每一個國家也有很多類型不同的ERP的系統。如果每個國家分開來管,比較分散且沒有把我們的資源最優化。所以現在GE所有的東西都集中在一起,然后找最好的一家合作伙伴去管理。第一,我們的全球平臺統一,第二,那家公司在行業里面是最好、最頂尖的,然后把整個流程交給他去管理。我們把外包和保護知識產權中間多出一個平臺,以前可能是看重成本,把所有的東西都外包出去,其實我們對于外包有所保留,會把最核心的東西和核心的技術留下來。我剛才提到做出形象化,把外包都做出去,但在工程研發和業務流程外包方面,我們都留一個部分,也就是整個核心的技術盡量去保留。

第四,大力發展中國全球交付中心用于風險控制,風險管理也是比較重要的。第五,利用全球交付中心為工程研發提供服務。第六,考慮使用“內包”來建立企業信息技術人才資源庫。GE中國的外包策略江河國際上的IT 外包策略始終保持一致,與運營規范、有成本優勢以及戰略眼光的供應商進行合作,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價值。

(本文作者為GE大中華區首席信息官。文章內容根據現場演講內容整理而成。)

延伸閱讀

推薦閱讀

共有12位社區會員對該文章有貢獻:

  • 劉湘明 《商業價值》雜志出版人、ITValue發起理事
  • 朱明生 萬達酒店管理公司信息部總經理
  • 何雪峰 祈福集團電腦部經理
  • 周慶瑜
  • 陳其偉 獨立CIO、ITValue發起理事
  • 沈凱
  • Daniel
  • 張龍騰
  • 秦登峰
  • 秦麗
  • 王勇
  • 劉世林

該知識文章由以下社區討論提煉而成:

ITValue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