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韓洋|文 / 日期:2011-01-17
在2010年,被視作科技界下一代革命的云計算幾乎處于最高期望值時期,從IT運營商到用戶,從各國政府到服務商,都在積極推動云計算。一項調查顯示,2010年中國云計算市場規模已達到167.31億元,相比2009年增長81.4%,預計到2012年將突破600億元。
廠商角逐 政府策動
“在市場基礎上,中國現有4.2億網民、8.3億手機用戶、150萬軟件開發人員。在需求和資源上,99%的企業都是中小企業,許多都缺乏IT服務,服務器使用率只有16.7%,大量資源閑置。這就是我們需要云計算的原因。”微軟大中華區副總裁孫建東說。
2010年,全球幾乎所有的IT、網絡、通信廠商和運營商都在積極進軍云計算。2月,Microsoft Azure正式商用,微軟向用戶同時提供以Windows Azure為主的公共云和以Hyper-V Cloud為主的私有云服務,將應用遷移到云計算平臺中;4月,戴爾宣布了高效企業生態系統的云計算企業戰略,推出源于DCS部門設計的Power Edge C系列云計算服務器及相關服務;5月,SAP正式對外宣布其SaaS及云計算轉型戰略;6月,Salesforce.com在其Force服務整合平臺發布了基于云的應用程序Chatter;10月底,英特爾公司正式宣布全面涉足云計算領域,并冠以“2015年云愿景”之名。谷歌也在2010年加大云計算投入,將其提升到戰略核心地位。在中國國內,浪潮、聯想等本土IT廠商也紛紛推出云計算產品和解決方案。
事實上,不僅全球IT廠商們爭先恐后進軍云計算,各國政府也在積極發展各自的“云計劃”。2010年3月,印度政府宣布“電子政府服務計劃”,通過云技術實現電子政府協作,覆蓋90%的市民服務項目;日本政府也在4月拋出“云計算特區計劃”,宣布將投資5.37億美元,2011年春天在北海道或日本東北部設立云計算特區,成為日本最大規模數據庫;8月,德國聯邦經濟和技術部發布“云計算行動計劃”,明確表示德國要大力發展云計算;10月,中國工信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也聯合印發《關于做好云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示范工作的通知》,確定在北京、上海、 深圳、杭州、無錫等5個城市先行開展云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示范工作,推進云計算的產、學、研進程,并建立全國性云計算產業聯盟。
“目前云計算技術和標準都不成熟,整個行業目前還沒有形成穩定的價值鏈分工和服務壟斷趨勢。中國信息化起步遲,更有利于接觸新技術。”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認為,對于中國企業來說,云計算是一個新的機遇。
企業應用啟航
隨著微軟、惠普、戴爾、思科、VMWare等多家廠商云計算產品的成熟,云計算在2010年由概念開始真正轉向實際應用。在安博教育集團CTO兼高級副總裁古一思看來,云計算為企業帶來的最直接好處是IDC和維護成本費用的節省,但目前大部分企業的云計算應用還是集中在傳統的虛擬化概念中。在未來,云計算的概念和相關產品將會繼續演進。
早在2006年就開始提供無合同、即用即付計算服務的美國亞馬遜,在2010年將內部數據遷移到亞馬遜的私有云服務中,通過Amazon Web Services提供的按需、可擴展的IT基礎設施服務為業務部門提供支持。美國通用電氣國際公司也在基于云計算的Support Central上為企業管理提供全面支持,將不同國家的不同業務的系統和數據都在同一平臺展現。除此之外,2009年,香港鐵路有限公司也開發和部署了一個管理地產和娛樂設施的混合云解決方案。將用戶的個人資料、設備預定和資金動向保存在數據中心的計算機系統中,利用谷歌應用程序服務,為近10萬香港鐵路的住戶在云環境下提供一系列可擴展的服務,包括電子郵件、相冊、影像資料庫、搜索引擎、地圖、旅游資訊、公共交通信息、火車站和購物中心信息。
云計算開始漸漸由概念落地實踐。在中國,企業應用尚處“幼兒期”的云計算在2010年也有了一些新突破。
2010年11月,中國航空技術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啟動私有云平臺,將集團旗下十幾家分支機構和海外機構的數據與系統都在自己搭建的一套私有云平臺上應用,實現了后臺服務器的任務實時、動態分配和系統的“熱插拔”,并支持系統快速、動態部署和維護,甚至不必另做一套專門的災備系統。
北京金百萬餐飲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金百萬”)也將營銷和業務數據搬上了餐飲行業的一朵“社區云”中,其旗下所有分店目前都在使用一套基于云計算服務模式的客戶關系管理系統,在這套云服務平臺中,金百萬通過網絡自助使用,實時匯總所有會員的消費信息,并在交易數據的基礎上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為不同餐廳的不同需求開展精準營銷、主動營銷時提供數據來源。
除了私有云和社區云的初步應用,中國一些中小型企業也開始關注公有云平臺。位于廣州的友信行有限公司是一家主營制鞋工業用膠黏劑等化工產品的公司,2010年已經將全部生產和業務數據轉移到一套公有云平臺上,按照自身業務特性選擇所需IT服務,按照使用的服務付費。
Gartner在一份報告中將云計算列為2011年全球10大戰略技術第一位,并提出今后3年將會看到介于私有云和公有云兩種模式之間的一系列云計算服務。云計算服務提供商將提供成套的私有云,不僅具備公共云服務的技術,還提供在用戶企業內部部署的方法等。到2012年,大企業將部署一支動態的外包團隊,負責持續的云計算外包決策和管理工作。
云計算的“中國問題”
“雖然現在云計算在國內尚不成熟,有很多安全問題、法規問題,但未來云計算正在改變未來,中國企業應該抓住這個機遇。”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CIO雷萬云認為,尚處于“幼兒期”的云計算,當前在中國還存在5大問題亟需解決。
在IT技術方面,中國缺少云計算核心技術。IT技術產業鏈長期以來的不完整、缺乏創新,導致中國缺乏構成云計算的幾大核心技術,如虛擬化技術、分布式計算和數據存儲技術、海量存儲技術以及云計算運營集成的一些IT技術,在中國都未形成成熟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
另外,云計算標準的缺失也制約著中國整個云計算產業的發展。相比國外的云計算標準協會蓬勃發展,中國的云服務標準、計費標準、保密標準、管理標準等都處在缺失狀態。而與此同時,云計算的市場監管和法律法規體系遠未健全,IT審計、法規監管和市場信任等軟環境也需要同時推進。除此之外,從國家整體層面統一的云計算規劃和企業中云計算應用典型的示范作用都十分關鍵,也在制約著云計算在我國的發展。
盡管如此,云計算作為涵蓋整個IT行業的一個技術集成,對IT產業的變革趨勢無法逆轉,“云計算深刻改變未來,它掀開了IT產業變革的大幕,正在引發商業模式的變革。”雷萬云說。
2010年云計算大事件
時 間 事 件
1月1日 Microsoft正式發布Microsoft Azure云平臺服務,2月1日起該平臺正式收費。
1月13日 惠普和微軟聯合提供完整的云計算解決方案
1月15日 IBM與松下達成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云計算交易
1月22日 中國云計算技術與產業聯盟(China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Alliance,CCCTIA)正式成立
3月 印度政府宣布“電子政府服務計劃”,通過云技術實現電子政府協作,覆蓋90%的市民服務項目
4月12日 日本政府宣布計劃成立“云計算特區”
4月 戴爾推出源于DCS部門設計的Power Edge C系列云計算服務器及相關服務
5月4日 亞馬遜公司旗下的網絡服務部在歐洲發布虛擬私有云服務
5月18日 SAP正式對外宣布其SaaS及云計算轉型戰略
5月21日 中國移動正式宣布推出大云計劃BC(Big Cloud)1.0版本
6月 Salesforce.com在其Force服務整合平臺發布了基于云的應用程序Chatter
8月16日 日本經濟產業省發布了《云計算與日本競爭力研究》報告稱,通過開創基于云計算的新服務開拓全球市場,在2020年前培育出累計規模超過40萬億日元的新市場
8月19日 浪潮集團正式發布“云海In-Cloud”戰略,將著力“行業云”
9月15日 美國政府聯邦CIO委員會云計算工作組宣布“聯邦政府云計算發展計劃”
10月5日 德國聯邦經濟和技術部發布“云計算行動計劃”,明確表示德國要大力發展云計算
10月18日 工信部聯合發改委聯合印發《關于做好云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示范工作的通知》,確定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無錫等五個城市先行開展云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示范工作
10月18日 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計算中心打造的百萬億次超級工業云計算平臺宣布落成
10月28日 英特爾宣布“2015年云愿景”及與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全新計劃,官方正式宣布全面涉足云計算領域
11月26日 龍頭曙光信息與江蘇省無錫新區合作建設的中國物聯網云計算中心啟用,可為相關科研院所和企業提供云計算服務應用支撐,峰值性能將達百萬億次/秒
11月29日 華為正式面向全球發布云計算戰略及端到端的解決方案
12月1日 思科宣布收購網絡管理軟件廠商Line Sider技術公司,以增強其云計算技術
12月23日 用友發布用友集團云計算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