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苓峰|文 ITValue 丁婭琳|編輯 / 日期:2010-11-22
ITValue點評:
淘寶2009年收入是3億美金,預計2010年收入6億利潤2.5億。投行給市盈率(PE)40倍,估值100億美金,淘寶估值80億美金。確實很可觀,但目前還是一張“大餅”,因為上市還和淘寶無緣。估計正是這3條原因暫時“盤”住了淘寶,而這3條都是淘寶的“練門”。
淘寶2009年收入是3億美金,預計2010年收入6億利潤2.5億。投行給市盈率(PE)40倍,估值100億美金。其高管團隊里有不少在等著期權股權套現。但淘寶為什么一直不上市?
據估計,有3條原因暫時盤住了淘寶,這3條都是淘寶的“練門”。所謂練,就是陪練,煅煉,磨練,把競爭當作磨刀石。
第一:法律
淘寶上有不少假貨和欺騙,這是C2C平臺不可能100%解決的。馬云老說,網絡購物平臺如同現實社會,現實杜絕不了,網絡也一樣杜絕不了,不能以此為理由掐死淘寶。這個道理,是對的。不過情有可原,但法不容恕。一旦到海外資本市場上市,這些會受到嚴厲的拷問。尤其美國很多以保護消費者利益為名、借跟大公司打官司賺錢的組織。淘寶如果上市,就可能成為它們的一塊肥肉。
這個問題似乎沒看到現成的解決法子。要解決,跟下面這一點相關。
第二:生意模式。
淘寶是C2C老大,C2C很強大。不過,有一個數據分享下:2003年,淘寶剛開始的時候,B2C和C2C占網購的比例分別是35%和65%。之后C2C一路走強,2008年B2C和C2C的比例分別是7%和93%。之后,B2C又走強,按趨勢到2012年,B2C和C2C分別是23%和77%。
一句話,前幾年是C2C大擴張,這幾年開始,是B2C大擴張。
與之相關的2個事實是:第一,京東等B2C網站增速迅猛,亞馬遜在美國也是。第二,淘寶C2C業務里,基本屬于游擊隊。據說年銷售過一億人民幣的淘寶賣家,不超過30個。30加一起也就50來億,但淘寶有數千億的盤子。這里面,都是小蝦米。
這些事實都指向一點:主流網購,必定是大公司、大品牌銷售的標準化的大宗商品。小公司、雜品牌搞出來的非標準化的小宗商品,會逐漸成為非主流。早兩年,eBay就比亞馬遜強,這兩年,亞馬遜比eBay強很多。
所以,不能“被非主流”的淘寶,要走向主流。于是淘寶商城干的很賣力。
但問題在于:淘寶傳統的優勢是服務于小賣家,現在服務于大賣家,所要的后臺、技術、門臉、流程就完全不一樣了。再說一句,完全不一樣。舉一個例子吧。小賣家 都是店主自己辛苦勤勞的守在旺旺旁邊接客,換成大賣家的標準品,這個環節就不那么需要了,如果是大公司的初級職員守在這里,其流程恐怕就要重新設計了。
所以據說,淘寶正在另起一個班子,用另外一套思路,做另外一個專門適用于B2C或者B2B2C的服務架構。而這條線上,京東們已經跑了N多年了。
對了,一個相關事實是,百度前COO葉朋去淘寶做VP了,貌似就是負責商城業務。
第三,收費模式。
淘寶目前85%以上的收入來自廣告,也就是搜索結果的右欄。不過,人民群眾搜索購物的時候,主要關注左欄,換句話說:越是提升左欄搜索結果的效果,就越是擠壓右欄廣告的存活空間。
于是,這一收費模式就會有一個瓶頸:左右互搏。是的,百度受人詬病的原因也在這個點上:于是干脆不要搏,就直接把左欄的正常搜索結果也都變成廣告。
當然,有個更好的解決方案能打破左右互搏,就是谷歌的方案。當用戶去搜“IPHONE”的時候,在右欄掛“IPHONE”的廣告,就是左右互搏;但當用戶去搜“IPHONE”的時候,如果你知道這個喜歡IPHONE的用戶同時也喜歡寶馬,那在右欄掛“寶馬”的廣告,就不是左右互搏,而是相輔相成。因為如果你既然知道喜歡IPHONE用戶的其他嗜好,那在理論上,就可以推薦無限的廣告給他。
難點在于,你如何知道喜歡IPHONE的用戶到底是同時喜歡寶馬還是避孕套?這要來自海量的信息處理,以及個性化的一對一分析。谷歌能做到這個,目前百度似乎還做不到太好,而淘寶可能就更差一些。
還有沒有別的法子解決收費模式的問題?
亞馬遜和eBay的收費都不是廣告,而是基于交易的收費,交易每成一次,就賺一分錢。邏輯順暢,感覺踏實,沒有瓶頸,量越大錢越多。尤其是亞馬遜,其從物流、到支付、再到后臺架構的成套基礎設施,成為讓賣家受益、再與其分賬的堅實本錢。
最后,這三個“練門”都貌似有一個合二為一的解決方案:B2C和B2B2C,做主流產品。第一沒了假貨和欺騙,第二會占據未來網購的主流,第三開辟出類似基于銷量的交易費這樣的更踏實的收費模式。
未來的淘寶。
原文地址:http://ftchinese.com/story/0010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