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Value社區

Android:亞平臺是否有價值?

作者:葛鑫|文 / 日期:2011-01-10

11月10日,Gartner發布的報告顯示, Android目前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為25.5%(去年同期Android市場份額僅為3.5%),成為全球第二大手機操作系統。

2010年是Android手機爆發的一年。在HTC、摩托羅拉、三星、索愛等知名終端廠商的追捧下,Android大有如PC時代的Windows系統一般,橫掃整個手機產業之勢。

然而在快速擴張下,Android也開始出現越來越混亂的局面。這個操作系統過快的升級頻率使得大多數應用軟件難以跟上節奏,并滋生了大量不兼容的硬件設備。就像喬布斯在2010年第4季度財報發布會上奚落的那樣:“很多Android應用只能運行在特定的機器或者軟件版本上,而對于iPhone而言,我們只有兩個版本需要測試:現在的和將要發布的。”

這個局面在中國的情況更為復雜,因為除了運營商、終端廠商林立之外,包括國內山寨品牌在內的廠商都紛紛推出了自己基于Android“改編版”的亞平臺產品,這導致了各個層面的分裂。

Android以開放之名,看似帶來了無限機會,但卻又極為無序而遍布危險。那些建立在Android之上的各種亞平臺,是否真能取得成功呢?

亞平臺出現
在Facebook負責iPhone應用程序的開發者Joe Hewitt,今年年初因反對蘋果的審核流程,憤然離開iOS陣營,轉戰Android。然而到了8月份,他卻在Twitter上炮轟Android:“Android工具是可怕的,操作系統是丑陋的,也沒有哪位老大哥告訴我如何讓它更高端一些。”

正如Hewitt所抱怨的那樣,對開發者來說Android看起來很美,做起來卻很難。谷歌在12個月的時間里對Android進行了5次主要升級,每一次都有主要功能的更新,通常還有API的變化。

更進一步,即使是做出產品的,也很難直接在Android Market上賺到錢。7月份,中國知名的開發者組織“Android開發組”發布了一份名為《2010中國Android開發者大調查》的報告。該報告顯示,超過75%的開發者還沒有在Android Market上發布過應用;而發布過應用的開發者,超過65%的沒有收入。只有10%的開發者是以付費應用為主,并且其中大部分都是從蘋果App Store里向外移植的。

就在開發者面對完全開放的Android覺得不開心的同時,越來越多的產業勢力卻開始變得活躍起來。

2010年5月上市的聯想樂Phone,目前使用的操作系統是在Android 1.6版本基礎上的修改版,聯想將其命名為LeOS。聯想移動相關負責人對《商業價值》表示:“聯想需要LeOS這樣的亞平臺做修正和補充,來形成自有特色的上層架構和服務。”

11月12日,聯想舉辦了第一屆移動互聯開發者大會,會上公布了旨在扶持開發者的“樂基金”等項目。這是聯想非常重要的一次戰略行動,楊元慶親自領銜出場。這表明聯想已經意識到通過亞系統聚攏資源,進而打造良性生態的重要性。

如LeOS這樣由終端生產商對Android原生版本更改后建設的操作系統,其實僅僅是狹義上的Android亞平臺。實際上從廣義來看,在IT產業的各個領域都已經有了基于Android的亞平臺。

比如三大運營商除了向手機廠商定制Android終端之外,還各自推出了應用商店:移動MM、沃商店、天翼空間,它們可以看作是以運營商牽引的亞平臺。

作為手機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聯發科,通過控股位于上海的沃勤網絡科技公司,擁有了自己的“Vogins App Store”,是以終端牽引的亞平臺。

以創新工場為代表的第三方勢力其實也是亞平臺的一種。首批產品“豌豆夾”和“點心”都是基于Android平臺,其上又具有匯聚應用的能力。創新工場一手孵化項目,另一手與天語等終端廠商進行對接,可被看作是以資本和資源牽引的亞平臺。

在Android大行其道的今天,一個明顯的事實是:開放的Android平臺并不是一塊隨便跑馬圈地的地方,依附于Android平臺上的產業勢力建設的亞平臺正在成為思考的方向。因為只有這種優化后的平臺,才可以一方面管控產品質量,實現“局部統一”,另一方面聚攏資源維護“生態”。

Android開放的核心意義不僅在于對開發者的開放,更是對產業勢力的開放。各種形式的Android亞平臺紛紛出現,使得開發者可以不再拘泥于在完全市場化的Android Market中討生活。這些平臺雖然還沒有完全充分爆發價值,但這些產業勢力的力量會逐漸讓Android原本完全沒有秩序的局面,被一些“幫派”的規則所改變。

亞平臺幻象
亞平臺使得混亂無序的Android有了一定的制約,但是,建立起圍欄和規則就一勞永逸了嗎?恐怕事實并非如此。

XMobileApp的創始人張利國對《商業價值》表示:“說實話,在國內Android應用商店就沒有靠創意賺錢的,都是靠定制或者打包服務。”據張利國透露,XMobileApp最近開始負責國內某家電信運營商的服務端到客戶端的后臺架設工作,收入在百萬元級別。

實際上,以分布最為廣泛的亞平臺締造者——終端廠商為例,它的目的是賣手機,而不是賣應用,即使像蘋果這樣的巨頭,其來自應用銷售的收入也很少。手機廠商吆喝自己的應用商店,但其最好的應用多半已預裝在終端里面,一款好的應用又會被多家商店追逐邀請,各種應用平臺就失去了差異性。

在亞平臺紛紛割據之后,開發者開發一款應用需要考慮不同的SDK版本、屏幕尺寸,甚至不同的電信運營商。Twitter客戶端TwitterDeck最近發布了它的Android版本,卻需要適應運行在244種Android手機上的100個不同版本的系統。發出類似抱怨的還有著名手機游戲《Angry Birds》的開發者。

Frost & Sullivan中國首席顧問王煜全長期跟蹤研究移動互聯網產業。他對《商業價值》表示,Android平臺并不能保證大家都能賺錢,但它最大的優勢是使差異化成本降到最低,使產業勢力能夠給用戶帶來傻瓜式應用。因此,各方勢力的首要目標不應該是期待這個平臺完美化,而應把注意力放在完善應用體驗上。

所以,即使Android世界里已經“幫派林立”,但形式上的圍欄和游戲規則都無濟于事,這仍然是一個“英雄時代”。創新能力才是“英雄時代”的決勝關鍵,而依靠自己的管理能力打造培育“英雄”的一片沃土,才是各種亞平臺的首要任務。

近期,硅谷著名的科技博客TechCrunch的作者Alex Ahlund發布了基于下載量統計的“Top 30 Android Apps”榜單。榜單顯示,在免費應用的前30名里面,只有位列第6位的防病毒應用“Lookout”是Android Market原生的開發者應用,其余的要么是從iOS平臺移植而來,要么是谷歌官方應用。

這或許可以給眾多Android亞平臺以啟示:App Store之所以能成為創新策源地,是以互聯網的思維不斷創新、不斷優化用戶體驗,這樣才能保證一個環境的可持續繁榮。

本文原載于《商業價值》雜志2010年12月5日刊

延伸閱讀

推薦閱讀

共有8位社區會員對該文章有貢獻:

  • ITValue
  • 謝康
  • 謝傳杰
  • 羅毅
  • 周四陽
  • 施崇達
  • 蔣斌
  • 陳杰

該知識文章由以下社區討論提煉而成:

ITValue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