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TValue 張思|文 / 日期:2010-08-09
在《商業價值》雜志主辦的互聯網傳統零售業布局的論壇上,富達國際風險投資亞洲有限公司的合伙人鄭之亮在演講中對比了美國電子商務的發展歷程,在他看來,對于中國零售企業而言,電子商務將帶來一個黃金時代,但是究竟如何利用電子商務來重塑零售業?鄭之亮給出了不少建議。
作為一家基金規模超過15000億美金的美國風投基金,富達專門投資在中國沒有上市的公司,比較成功的案例就是阿里巴巴和淘寶。談到為何對電子商務企業情有獨鐘,鄭之亮說:“從我們美國的經驗可以看到,富達總體的成交量90%是以電子商務為來源,而且可以看得到從過去幾年我們營業額的增長大部分都是來自電子商務的,所以為什么我們對電子商務有一個比較看好的態度。”
鄭之亮認為,電子商務將重塑互聯網經濟。近11年來,互聯網經歷了這樣的發展路徑: 第一個階段是內容供應商,經營模式主要是眼球,把眼球變成廣告和收入創造經濟價值;第二個階段是移動增值服務,這影響了行業的一些發展;第三個階段就是網絡游戲,從2005到2008年,這是比較大的互聯網經濟的推動力。而下一個階段鄭之亮認為是推動互聯網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是電子商務,這主要是因為逐漸成長起來的80后群體正在逐步改變社會的主流生活習慣。
有相關數據顯示,電子商務在過去5年的平均增長速度是線下的6倍,雖然國內電子商務發展的起步點比美國晚5到7年,但是增長速度比美國快3倍。鄭之亮堅信:“在短時間內,中國電子商務占零售業的總百分比一定會超過美國。”同時他認為未來的電子商務發展趨勢將會呈現下幾個特點。根據美國的過往經驗,純粹做電子商務而成長起來的明星企業并不多,懂得怎樣去處理線上客戶服務和線下物流匹配的零售商反而更有優勢。在這點上,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也許并不一定與美國一樣,目前也可以看到國內電子商務經營模式在逐漸轉變, 像淘寶、京東商城這樣的B2C平臺逐步發展到B2C的渠道;此外還有比較新的模式就是B2C外包,傳統企業把線上的業務外包給另外的公司,在美國已經有這樣的公司,在中國還是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
那么處在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環境中傳統的零售品牌應該怎樣應對?鄭之亮認為首先不要認為“這是與我無關的市場”,在美國超過50%的零售業務是電子商務或者是受到互聯網的帶動或影響所帶出來的銷售,美國的前50大零售商,線下的銷售沒有增長,或者是負增長的,但是線上的銷售模式是推動營收的增長。雖然中國沒有到這個地步,線下零售業仍有比較快的增長,但如果傳統企業在這個時候對電子商務就有了比較好的布局,在這個時代來臨時將會給自己找到一個比較好的定位。
對于零售企業如何發展電子商務,鄭之亮認為應該重點考慮以下問題。
第一定價和產品的選擇。由于互聯網或者電子商務的用戶沒有機會直接跟產品接觸,所以他決定購買的時候單價不能太高,如果單價太高選擇的時候有一些懷疑;避免跟線下的渠道、分銷商有沖突,產品要避開和線上的競爭。
第二物流的重要性。從傳統企業來說,以往主要處理的物流只是到分銷商或者是渠道,沒有直接處理客戶的環節,這個環節相對來說沒有經驗,所以在這方面會造成對傳統企業比較大的挑戰,也是我們平常看得到相對來說比較大的發展瓶頸。
第三就是客戶的服務方面。如果線下與互聯網的交流方式很不一樣,而且銷售的轉換率從資訊到成交有一個時間的差別,轉化率很低,所以為了提升轉化率,必須要有一個標準化的程序做這個事。因為銷售有一個潛在的爆發性增長,通常的問題就是服務跟不上,這也是需要關注的。
第四是金融方式。主要有兩種:從淘寶的交易平臺來做或設定官方網站,外包還是自己做其實各有利弊:自己做的話可以掌控,但是外包的話可以借助平臺來擴大銷量和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