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TValue 周應| 文 / 日期:2010-08-02
作為中國光伏產業的領頭企業,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子有限公司經歷了迅速發展的過程,由一個單體公司或工廠迅速發展成全球排名第二的光伏產業集團。管理模式和相應的IT管理架構也經歷了迅速的變化過程。
在ITValue“走進無錫尚德”的研討活動中,無錫尚德總裁助理劉志波介紹了光伏產業近年來的發展和尚德的實踐。
2000年以來,人類社會的發展走到了一個關口,面臨著能源枯竭、氣候變化和環境污染三大問題,這都跟我們利用能源的方式有關。使得光伏產業成為一個新興產業,并被認為是歷史的必然選擇,而科技進步也成為信息產業的動力源泉。
有相關機構的研究結果顯示,2000年全球大約用到400億噸石油,到2100年我們需要的能源將增長到1600億噸,而傳統能源的供應將在2040年達到高峰,然后就面臨供不應求的狀況,越來越大的能源缺口需要依靠新能源來補,到2100年時,預計將有2/3的能源來自于光伏太陽能。
傳統能源缺口和對可再生的光伏太陽能的巨大需求,催生了光伏太陽能產業迅速發展。GRT的數據顯示,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所占比重達到52%,2010年的占比大約86%,太陽能則占到28%和67%,其中太陽能發電占24%。國際能源署也印證了這個結果,2020年,世界光伏發電量占世界總發電量的2%,到了2042年占到總發電量的20%—28%。這使越來越多的國家出臺了發展新能源的政策,未來光伏產業市場將以每10年翻10倍的速度增長,而從2010到2020年間,增長的速度將超過10倍。
作為參與國家光伏產業相關標準制定的領頭企業,無錫尚德建議政府部門堅持產業準入標準,增強國際競爭力。目前國內光伏產業的利潤率低于平均利潤率,而且主要的原材料采購和99%的市場都在國外,這使得無錫尚德在不斷的規模擴張過程中逐步發展成一個跨國跨區域的產業集團。
成為國際化公司是尚德的定位之一,尚德建立了國際化的研發和管理團隊,主要的原材料采購與市場也都來自于國際,但最大的生產基地還在中國。整個產業鏈布局遵循利潤最大化和成本最低化的經營原則,最大程度的有效集成和利用世界范圍內的資源。
尚德在近年來開始向能源解決方案的商業模式轉型,同時向價值鏈上下游滲透,目前主要發展的是系統集成業務。尚德擁有領先世界水平的研發團隊,通過技術創新和不斷進步保持領先地位,產品生產上由2004年的60兆瓦生產能力到2008年已發展到一個G瓦,現在還在持續跨越中。在業務發展方面,也向全球營銷方向邁進。這些變化和努力使得尚德在全球光伏產業的地位不斷爬升,由2005年銷量和營業額的第8名,上升到2006年的第4名,再到2009年的第二名,僅次于美國第一太陽能公司。
目前尚德已給國內外的多個著名項目提供產品或解決方案,如世博會中國館和主題館應用的太陽能電池,黃埔江上的太陽能游船等,另外在國外也參與了德國、澳洲、西班牙的一些電站項目,以及日本的太陽能和海水淡化的能源系統。
尚德在光伏產業獲得成功之后,中國光伏太陽能行業引來了無數跟風者,從政府到民間資本和風險投資都向這個產業傾斜,使得在短時間內產生了3000多家太陽能電池生產商,造成無序競爭和原材料緊缺,因此而帶來了巨大的現金流壓力和成本壓力。
產能的迅速擴張和成本壓力、競爭壓力的加劇,使得尚德將管理關注度投向加強內部管理。在進行商業模式轉型的過程中,通過加強集團化管理來加強對資金和成本的管控力度。
在這種商業模式下,尚德提倡以信息化優化價值,目的是為了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平衡。而在尚德近年來迅速由單個公司或工廠級管理模式向全球集團化管理模式邁進的過程中,信息化也成為尚德必不可少的管理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