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TValue 周應 / 日期:2010-06-21
世博會是伴隨著工業革命而發展起來的。1851年工業革命剛開始的時候,倫敦第一屆世博會舉辦。后來有一段時間世博會比較冷,大家普遍認為工業社會的時候,還因為溝通、交通不便利,需要把各個技術、產品要放在一起集中展示。到了信息社會,網絡發達、交通便利,第一時間就可以傳播各種信息,這使得世博會一度走下坡路,失去了不少觀眾。
2010年中國上海開辦世博會,對世博會的價值再定位,于是世博會又有了人氣。 上海世博會組織者也有很多創新,比如第一次引入城市參展者的概念,設立城市最佳實踐區。還有第一次建立了網上世博會,之前有很多人不贊成通過傳媒把世博會向外宣傳,而這次觀眾則可以看到一屆新的世博會在信息社會時代下能得到新生。
5月17號,國際電聯在世博局里有一個信息社會日,在此之前,歐盟也有一個信息社會日。大家都共同認識到中國已處于信息社會,很多東西都會發生變化。
整個世博會上,信息通信技術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展示的東西。只不過過去更多是展示技術、產品。回顧歷屆世博會的情況,1964年紐約的世博會,在紐約舉行過三次,被視為是一個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轉變的很好的結合。它有一個巨大的設備,可以同時把500個觀眾提升到十幾米的高度,在館內頂層看一個由很多塊組成的比較早的多媒體,主要是演示計算機在處理一些信息的過程。這屆世博會,有大量的企業參與。到了溫哥華的世博會,其主題設為“交通和通信,人類發展和未來”。大家現在已經統一的說法,就是上海世博會預示著人類開始進入信息社會,以前更多的是指發達國家,現在則應該是全球化的趨勢了。
上海世博會與IT
本屆世博會和信息技術,到底什么關系?上海世博局信息化部部長周衛東提煉了三條:一,信息社會的快速發展,需要進行集中的成果展示;二,新時代舉辦世博會,需要信息技術的支撐和創新;三,本屆世博會的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也為信息技術的大量應用提供了一個極好的舞臺。
2010年可能是新一代信息技術取得突破性發展和成熟應用的重要時期,比如無線化、IP化、寬帶化,特別是IP化和寬帶化,在無線通信上實現,被視為一個巨大的飛躍。還有信息技術的多元融合,使很多方面的技術都處在一個飛躍期。新時代的世博會,要應付如此大的人流,離開信息技術而僅靠傳統服務,是不可能做到的。
世博會的展示方式也因為信息技術的發展而得以豐富。最早就是把實物搬到展館去,以實物展為主。比如把克虜伯大炮搬到巴黎世博會,看得人們非常驚喜,但不幸的是這個大炮后來在德國境內向巴黎開炮了。1851年,整個就是以蒸汽機的展示為主,有人講在水晶宮里充滿了蒸汽,一片吵聲。現在的上海世博會是虛擬展,不需要實物,可以通過仿真、模擬進行展示,并且更多的是文化、理念的演示,這一定要通過信息技術,把人腦海里的東西變成一個可視、可聽的甚至可觸摸的東西。這還包括展示空間,比如上海世博會就有網上世博會。
本屆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而城市的建設、運營、管理,離不開他的管理神經系統,就是IT和信息化。醫院可以是好的,機場可以是好的,但IT停掉了,都會停止運轉,所有人都站著發呆。過去講城市,只講外觀漂亮,現在則要講聰明,這才是一個城市。從數字城市到信息化城市、智能化的城市的提法,都是發展趨勢。
世博IT的三個一流
世博會是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盛會,聯合國192個成員,參加世博會的已經達到189個國家。很多接近破產的國家最后都沒有退出,非常熱,國際組織也來得非常多。世博會組織工作面臨的挑戰,就是周期長、密度高。
除了支撐世博會的運營,本身信息技術也是展示未來發展的很好的舞臺。在這個背景之下,世博局非常重視信息化,成立了信息化部,建立了100多個人的團隊,經過三年時間,對世博信息化做了整體規劃和建設。世博局信息化部在成立之初就提出,讓信息化成為本屆世博會的一個亮點,要使本屆世博會成為展示人類已經邁入信息社會的一個里程碑。
信息化部為整個世博會的信息化做了非常大的規劃,既考慮到世博園內各種各樣的信息系統──整個世博園是夷為平地后重新開始建設,相當于一個小城區,從基礎設施到整個運營管理系統,以及其他服務,還同步考慮了上海這個大城市在世博會大背景之下,它的哪些系統需要提升,需要和世博會對接。
世博局信息化部提出一個總體要求,就是做到“三個一流”:一流的通信與信息服務,一流的信息化運營管理支撐,一流的信息化應用展示。
一流的通信與信息服務,世博會上采用了很多一流的最新的技術,包括像IBM這樣的高級贊助商提供的最好的技術。
一流的信息化運營管理支持,世博局信息化部共建了40多個管理系統。一進閘機所有的商業、志愿者、安保等等,有各種各樣的攝像頭進行監控。世博會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它跟奧運會這樣的短期的只有一周兩周的體育競賽活動是不一樣的,世博會有比較長的周期。
一流的信息化應用展示,這從觀眾在各個場館看到的多媒體秀就可以得到說明。 世博會根據重要性分成九大項目群,有人說,走到哪兒都是多媒體秀,這就是信息化的應用展示。
從5月1日世博會正式開園,信息化運行和保障都在持續運行,世博局信息化部的目標是“三個確保”。由于要保障的對象太多,世博局面臨著很大的挑戰。這包括基礎設施類的七類通信網,以及幾百公里的信息管線,這些都是非常短的時間內建成的,非常復雜。任何一個地方的網絡出問題,都會影響到業務。世博園有四類機房,核心的IDC2個,匯聚機房有75個,還有130個通信服務設施。保障的對象包括桌面設備、外場設備、手持設備、后臺設備,加起來超過10萬臺。光是攝像頭,就超過10000臺。
在整個過程中,世博局信息化部也在探討特大型活動信息化的運營體系,這跟企業的管理有所區別。以前的一些大活動,包括奧運、亞運會,這些很多都是基于國外的一些成熟經驗到國內應用的。但本屆世博會,在IT方面沒有什么傳承,完全靠上海世博局自己去摸索,也請了最優秀的企業一起做,核心的方法論、核心的架構、核心的操作流程,都是在探索中形成的。
世博局信息化部采用了中央運營和現場運營的概念,保障團隊有3000多人,這只是指在世博園區5.28平方公里的工作人員。在園區外部,還有包括運營商在內的很多人在為世博服務。
世博信息化的三個創新
世博會剛剛過了十分之一,現在還不能講很多的成效。像這樣一個大的活動,可能跟有的創新企業一樣,它必須創新。創新無非就是技術上怎么創新,服務上怎么創新,管理上怎么創新。世博局信息化部以“三個一流”為目標,通過統一規劃、分布實施、集約化的建設、科學的管理,綜合應用先進的信息通信技術,集中探索特大型國際大活動信息化建設的規律和做法,力求使本屆世博會成為未來城市信息化的集中的實踐,充分的展示信息社會給人類生活帶來的便利和精彩。
在技術創新方面,信息化部也注重通過世博會這個舞臺來展示IT技術更好的應用。信息化部找到國務院發過的一個國家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規劃做藍本,這其中記載了直到2020年的各種技術,并對IT技術作了很多的歸類。世博局在做中長期發展規劃時,就將這其中提到的一些技術在世博會的舞臺上作了展示。技術創新的展示比較容易做到,因為這屆世博會的面非常廣。新蓋的通信網由幾家運營商提供,NGN、華為等公司的技術都在里面大量應用。而在無線領域,3G早已在園區內進行大范圍應用,而現在中國移動推出了4G、TDLTE等,也被大量應用在園區內的車、船和展館里,通過高速、低改造的帶寬,可以給信息化部的移動視頻監控提供很好的支持。RFID是大量應用的,這使得世博會的門票沒法被假冒,另外也被應用于世博會的傳感器、電子圍欄中,幫助世博園解決安何的技術支持問題。
互聯網通過世博會,也有很大的提升。網上世博會到5月19號的訪問量已經有3、4千萬人次了,每天都是幾百萬人次。為了比較逼真的還原世博會,世博局信息化部動了很多腦筋,采用Flash等技術,CDN的分發技術也是在世博會首次大規模的應用,向全球、全國CDN的分發,帶來很大的流量,這個技術也是一個很大的考驗。以后互聯網技術更多的向寬帶走、大流量走,這種終端的技術都是很關鍵的。
多媒體應用在整個世博會中隨處可見,包括激光立體成像、各種IMAX,沙特館是全球目前最大的一個IMAX屏,非常的普及。還有智能視頻的處理,世博園中應用了1萬多個攝像頭,全靠人是不行的。還有各種各樣的識別,定位導航這些。這些都是本屆世博會在技術創新方面的成果。
在服務創新方面,世博局面臨著245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各自的文化、需求不同,甚至通信技術有些國家非常落后,他提出的通信技術在國內已經不用了,這種情況下,世博會如何為他們服務?世博局跟所有參與的運營商、開發商討論,要充分滿足他們的需求,用新的東西為他們提供更好的國際化的服務,從人和人的溝通開始,到服務的建立、服務的持續、服務的更新。
周衛東認為,本屆世博會在服務創新方面比技術創新一點不差,在服務的個性化、人性化特別是對需求認知度進行了深刻了解,在一開始建各種系統的時候,就要求這個系統有很大的彈性和兼容性。真正開始以后,信息化部還發現跟實際的需求還有很大的差距。世博會開始以來他們一直在根據新的需求不斷的調整。做到服務創新,一點不比技術創新容易。
還有管理創新。整個世博會信息化建設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組織者投資的這一塊只占其中一小部分,整個園區里所有的參展方、各個方面的投資量是非常大的。這么龐大的工程如果不進行有機的互聯和融合,會產生很多的沖突。比如無線電,其頻率有限,制式不一樣,當中會產生很多的干擾,它的新技術是不斷疊加的,這樣有效的管理就非常重要。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方面,世博局信息化部做了很多的創新,也形成了一些統一的規劃。比如在集約化的建設上,越是大的項目,做集約化的建設越困難。在建展館時,運營商共享就出現了問題,整合困難,這里面有很多復雜的因素,需要有效的管理,特別是需要CEO這一級就重視、支持這些工作,以及和其他管理的有機融合。IT管理是一個非常基礎的管理。它的任何工作都離不開業務模式的適應和調整、轉型,因此需要給予高度關注。
(本文根據上海世博局信息化部部長周衛東的演講內容整理而成)
上海世博會信息化八大看點
世博局信息化部部長周衛東表示,在世博信息化建設中圍繞安全可靠、展示創新亮點、整合先進的信息化理念,綜合利用主流信息技術,持續注重推進IT技術創新。
世博信息化領域主要有八個看點:
看點之一:集約化建設方式和智能網技術。園區通信基礎設施以集約化方式建設,實現高度共享,電信的城市光網、EPON、IPV6和東方有線的光纖+HFC接入和運營商普遍采用的智能網技術等等,為"三網合一"和解決信息高速公路"最后一公里"等難題進行實踐性探索。?
看點之二:無線寬帶技術。重點普及以國產標準TD-SCDMA為主的3G技術應用,同時采用WIFI(無線保真)+MASH技術,提供寬帶接入服務,將保證無線信號的更寬覆蓋和高速傳輸。同時在園區內建設TD-LTE實驗網絡,為組織者、媒體記者、各方嘉賓游客提供豐富的移動信息服務,可在開園后現場體驗TD-SCDMA的演進技術。?
看點之三:RFID和傳感網技術。該技術已廣泛應用于世博會的門票、物流配送、展館預約、證件管理、電子車牌等諸多方面。中國移動將在全球首次推出內置RFID模塊的手機電子門票,并和交通銀行在園區內提供手機電子支付,將提供手機票和手機支付功能,充分展現信息技術給日常生活帶來的便捷。?
看點之四:互聯網應用技術。網上世博會將借助互聯網的FLASH/Web3D和 CDN分發、SOA架構技術等,把世博的理念、精神以及世博會的內容傳到全球;覆蓋全國范圍的CDN(內容分發)網絡,可以完全滿足國內外用戶對于網上世博的訪問。?
看點之五:多媒體技術。虛擬技術綜合演播廳運用虛擬仿真技術將園區建設規劃、展館建設,大型活動的方案從抽象化、符號化轉變為形象化、可視化,為科學決策、活動組織、運營指揮提供了直觀生動的演示平臺。?
看點之六:智能視頻處理技術。高清視頻圖像處理、人像識別,圖像信號智能調用等多項信息技術將大量用于本屆世博會的客流引導、車載系留氣球、視頻監控等系統,通過智能視頻分析和智能視頻監控,使監控系統成為主動、智能化的識別工具,自動提取關鍵信息,為組織者提供警示,有效提升相關系統的服務能級和響應效率。?
看點之七:電子地圖和定位導航技術。在傳統導航功能的基礎上,更加注重智能化、個性化和多功能化,利用高精度電子地圖和共用的GIS平臺,為園區的車輛和工作人員提供多種定位導航服務。?
看點之八:特大型活動的信息化管理。為適應大型活動的組織管理需求,我們充分借鑒奧運經驗,針對世博會特點,綜合運用GIS技術、基于位置的信息發布技術、應急方案數字化技術等,形成數字化的綜合運行管理,為大型活動的管理、服務提供信息化支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特大型活動的信息化管理完全由國內自主研發、建設和保障。?另外,園區能源與環境監測信息系統所使用的操作系統、數據庫、GIS、中間件等全部為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軟件產品,是國家科技部核高基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