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TValue / 日期:2011-05-16
為什么要談轉型?一方面來源于現實的困境,另一方面是著眼于對未來的預見。大家對未來的看法不同最后會對今天采取不同的決策,在房地產行業,今天是前天決策的結果,而明天是否成功在于今天對明天的判斷和決策。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的競爭對手不是同行業、不是政府,而是上帝,因為只有上帝告訴我們不確定的未來在哪里,在不確定中找到一個確定。所以企業領導者要著眼于未來做出決策,也同樣要在不確定中找到確定,在沒有方向的時候找到一個方向。
過去一百年里,房地產行業在全世界范圍出現過這樣的故事:二戰以后美國老兵復員,戰爭結束大家忙著安居樂業,房子非常緊缺,出現房荒,于是那時候大部分經營住宅的企業特別火,其中美國有一家公司專門做適合這個階段廉價的普通的、相當于經濟適用房的公司,這家公司認為世界會一直這樣延續下去,但很快這個階段過去了,他們沒有轉型,這個公司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一些公司,在美國長期盤踞擁有土地的老家族,美國發展以后,酒店、寫字樓、百貨慢慢起來,于是商業地產公司取而代之,今天成為紐約最重要的不動產企業。
房地產這個行業的存在,取決于對未來的判斷。什么時候需要買地?什么時候會有住宅需要?什么時候住宅需要會出現拐點?對未來看法不同會導致今天的決策不同。我們今天的競爭對手非常有趣,除了上帝以外,我們還有一個競爭對手是財經媒體和證券分析師。當我們要對未來做判斷時,分析師說你應該買地,土地儲備是一個指標,財經媒體也在鼓噪誰又買了多少地、做了多少營業額,這兩方面常常使我們動搖對未來的判斷。所以轉型時,那些成功的人就是不聽分析師的人。
我們公司內部經常提,你必須說出和分析師、財經記者不一樣的道理。因為記者記錄的是當下,分析師分析的是眼前,如果你談的話跟他們一樣,我們怎么著眼于未來?我們在做重要戰略轉型的一剎那,要著眼于自己對未來的判斷、對產品的研究,而不是簡單的聽分析師告訴我們的觀點。在轉型時,怎么看到別人看不見的未來,算別人算不清的帳,做別人不做的事情,這件事很重要。
第二件事情就是轉型與增長,汽車拐彎的時候又要調速度又要調方向,這對司機來說最難。一拐彎速度就要慢,快了車就要翻,拐不同的角度速度也不一樣,但資本市場有時候不給你這樣的時間,只要速度降下來他就認為有問題。我們這幾年在轉型,就在控制速度,所以在住宅領域的銷售額增長不是很大。我跟團隊講新鴻基的故事,房地產行業從70、80年代開始轉型,從單一快速的住宅企業轉型到住宅和商用并重,達到商用不動產占到利潤的30—50%,這樣一件事情李嘉誠花了差不多20年時間,新鴻基花了差不多15年時間,其中前9年新鴻基都是跑跑停停,住宅也做,商業也做,住宅做一部分市場不好又停下來,規模也在不斷地波動,然后從住宅里拿出現金流支持商業不動產。到第15年徹底不做住宅專門做商業加速轉型,花了15年時間。
轉型永遠會來自兩方面的麻煩:如果你不轉型,他說你沒未來,你轉型又會對業績下滑提出問題和挑戰。今年春節我把所有“牛”的地產公司五年的報表研究了一遍,發現其中有一個黃金率,在這個黃金比率的財務數據約束下看,我們企業轉型狀況是非常健康的。在所有以銷售為導向的房地產公司中,有三個最重要的指標,一個就是銷售額是凈資產的2—3倍,我們現在銷售的金額和凈資產的比例也是2倍。要超過2倍就要加大負債,在房地產行業當中,凡是銷售額超過兩倍、甚至接近三倍的企業全是凈負債率在100%以上,凈負債率在100%以上是把營業額拉起來的條件,要把營業額拉上去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凈現金流為負,所以我們看到很多銷售額很大的公司,凈現金流都是負的,凈負債率在100%以上。對照來看,我們凈負債率只有20%,凈現金流是正的,銷售額也是凈資產的2倍以上,是健康狀況下的轉型。
聯想曾經是制造業,然后轉向服務,最后又轉回制造業。收購IBM的PC業務,最后又在銷售終端做服務業,實際上都面臨著在轉型時由于速度降低、業績階段性下挫,遭受到來自資本市場的壓力,“拉抽屜”現象,“拉抽屜”是轉型過程中最大的忌諱。而領導者不僅要堅持大家都認為正確的,還要堅持可能有人認為是錯誤的,錯誤到頭了真理才能出現,在轉型的時候要堅定,領導者必須要頂得住來自分析師、企業內外部對于階段性業績波動甚至下挫的質疑。
還有溝通問題。在轉型過程中,每個企業都一樣,內、外部的溝通非常重要。怎樣凝聚共識、整合資源,取得資本市場的支持,取得媒體的支持,取得內部員工的理解,取得團隊的信任?創新的事情不說三、五年沒人相信。所以創新的工作就是要持續、耐心的溝通,溝通會使環境發生巨大變化。
最后,我贊成公司內部激勵機制,作為一個地產公司,現在每年拿銷售額一定比例獎勵公司內部員工的創新,在內部可以建立一個創投公司的機制。我們幾個重要的股東私人拿錢支持員工創新,創新出成果了以后,如果公司要就拿走,公司不要的話再賣給別人。通過一系列制度、激勵上的保證,也使創新可以持續進行下去。
總之,我們是面向未來時代,勝負取決于我們今天能“察于未萌而知未來”?!爸钦卟煊谖疵龋拚喵鲇诔墒隆薄?br />
(以上來自2011中國企業領袖高峰論壇暨金蝶明珠會理事會演講整理,未經本人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