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TValue 夏勇峰|文 / 日期:2010-12-20
在“2010技術商業論壇”上午的“移動互聯網的商業機會”圓桌討論中,幾乎一開場,就有嘉賓開始為這一火熱的市場潑上了冷水。
“移動互聯網是非常熱門的題材,最近3G發展很快,新浪微博等應用也很火爆,騰訊、百度等公司又逐漸把互聯網和無線應用結合起來,這一切都使得大家認識到,移動互聯網中蘊藏著巨大的機會。”UT斯達康創始人、著名天使投資人薛蠻子說,“但是同時,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這個領域的盈利模式是非常不確定的,充滿了風險。很有可能忽悠的人特別多但是最后賺不到錢,起個大早趕個晚集。”
Frost & Sullivan中國首席顧問王煜全也同意這個觀點,他認為雖然許多人都蜂擁而至,但其中大多數都會死掉。但是他還補充了一句——活下來的1%會成為下一代的領導者,而投資人賭的就是這1%。
三方勢力
在移動互聯網中存在三方勢力,一方面它會使得新創公司面臨更大不確定性;另一方面,它又使得移動互聯網市場能夠擁有巨大推力。聯想投資董事總經理劉二海總結道:“首先,移動通信行業原有玩家,會隨著移動技術本身的發展,逐漸將他們的服務和特點與媒體、通信、社區相結合;然后是互聯網勢力,一些年輕人有了資本開始在這一領域創業,一些現有互聯網公司向移動互聯網滲透;當然最后一類是現在已經很明顯的,傳統行業吸納新技術,線下公司開始在線上進行電子商務、營銷和客戶維護。”
與此同時,他認為移動互聯網有兩個重要特點,第一個是運營商扮演一定角色——這是在傳統互聯網時代沒那么明顯的;第二個特點是,移動互聯網與互聯網的距離,比線上和線下的距離近得多。這意味著互為滲透和打通將更容易、更明顯。
海通國際證券公司集團是第三方勢力的典型代表。海通首席信息總監、電子網上服務主管應德信說:“2003年我們在香港已經有3G服務了,我們當時推出一個在移動互聯網上買賣投資不同股票、期貨的金融產品。但是這個產品不曾普及,為什么?第一在手機平臺,屏幕太小看起來不太清楚,不方便使用;另外,10年前整個移動平臺穩定性不夠,速度也不夠。但是現在,不管iPad也好黑莓也好,很多新的移動終端進化到一定程度,另外3G平臺也已經很普及,所以在國內,現在我們已經有超過15%的用戶使用手機進行交易,而這一目標在不久的將來就會達到20%-30%。”
新晉者的機會
在討論中,主持人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總經理胡延平問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對三方勢力來說,目前來看哪個部分發展更快一些?會不會像過去那樣,互聯網公司創業者在這方面跑的更快?
王煜全認為,這個市場剛開始一定是相對娛樂、個人化的應用占據主導,企業級應用一定會靠后,并由一些大的行業應用來主導,因為行業應用會有一個過程,尤其是行業企業本身想轉變是需要一定艱難的過程的。
而如果單純考慮三方勢力在移動互聯網中的拓展,雖然大企業擁有許多資源,但新晉者仍然有很大機會。“大企業確實擁有資源,但是大企業理念轉變往往是最慢的。如果讓大企業去領導一個什么變革性的東西,幾乎不可能。”王煜全說。
薛蠻子也同意這一觀點。“每個人改變自己的需求是很小的,現在日子過的好好的,他憑什么自殘?”他更進一步表示,就像Facebook那樣,個人的基本需求永遠是推動互聯網和無線事業前進的重要因素,主導互聯網的發展。
劉二海管這一因素叫做“出其不意”。“如果說互聯網世界非常規律,長期在互聯網存在的人都能夠把所有未來預測出來,比如投資雅虎的人投資Google,投資Google的人投資Facebook,那世界會變成什么樣?實際上創業這個事情,我相信移動互聯網也是一樣,有一些出其不意的事情。”
他進一步闡述,比如說電子雜志曾經有一段時間非常熱,現在不熱了,但又要開始變熱了。不熱的原因是信息可以隨便看,為什么還放在雜志里呢?可是馬上又要熱起來,是因為終端發生變化,iPad、樂Pad的出現,可能會使得電子雜志成為一個主流應用。
對新晉者來說,機會除了在于大企業的反應速度未能那么快、可能有一些出其不意的突破點外,還有一點,在于全新市場將會有全新產品與應用。
“電子雜志這個門類有可能回來,但像原來傳統做法把雜志搬上來肯定不行,因為‘出其不意’就沒有了。一定會出來更多更新形態雜志,可能在很多地方有了很深的變革。”王煜全說,“比如我們一直在研究微博,微博有可能會成為未來新型雜志的基礎,這個雜志真正人人都來提供內容,所以叫眾包的方法提供內容,有一些專家做編輯,非常個性化推薦給每個用戶。”
移動互聯網的未來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市場,現在所熱衷和流行的,到了明天或許就會變成老掉牙的東西。“現在沒有人往自己身上貼SP的標簽了,再過三年,有沒有企業不愿意往自己身上貼App的標簽了呢?”胡延平說,“思路看似很清晰,在云這方面是數據基礎服務,在端方面是移動的端,但是我覺得運營商并沒有出手制定這方面規則。目前還是3G,并不是4G,而且是半封閉的狀態,它會不會導致許多不確定?”
薛蠻子從另一個角度看,不確定性就是可能性,之所以大家都玩這個市場,是因為什么可能性都存在。從更大的層面上來說,“現在整個IT行業面臨巨大洗牌,以前微軟和英特爾的Wintel聯盟已經崩潰,現在包括所有的硬件商、軟件商都面臨一個巨大挑戰,我想這也是一個機會所在。”但薛蠻子同時也警告,“想在移動互聯網中創業的人一定要想清楚,創業失敗是必然的,而成功都是偶然的。”
劉二海也清晰感覺到時代在發生的變化。在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過程中,它如此改變人們生活:在云服務下,可以有各種各樣的終端,在硬件、軟件上有了多種選擇。現在蘋果的App Store還是相對封閉的,可馬上要上市的斯凱讓山寨機也具有了另一個App Store和下載應用的能力。
從企業需求來看,應德信早就發現,在中國內地A股和期貨都不是24小時運作;但是在海外,整個投資借助新技術,可以說是24小時運作。而未來用戶無論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用什么設備,都可以做出所有投資項目,這是沒有地域、沒有時間界限的。
“最后我要奉勸移動互聯網公司,不要一上來就說要打造一個平臺。什么是平臺?平臺就是一條路走的人多了,變成一條更寬的路,可以支持更多人走。沒有一個平臺是在5年前就預定好的,我也不認為喬布斯就有這么大本事。他當年就是為了謀生活,把一個MP3加上一個硬盤能賣個歌也想不到有今天這個局面。”薛蠻子說,“我認為所有偉大的應用,都是突然碰到了幾十億人口,變成一根筋。不要試圖去預言未來,你的產品將與規劃南轅北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