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Value社區

下一場革命:互聯網與電視融合

作者:ITValue 韓洋|編輯 / 日期:2010-12-06

ITValue點評:

在中國,十余年的三網融合藍圖終于在市場和技術的雙重催生下于2010年轟然落地。與此同時,互聯網電視革命也在全球范圍內已經悄悄開啟。而在這個市場,只有運營商、內容提供商和政府監管機構三方合力,才能更好地促進效率和增長。


還記得嗎,曾經,你使用互聯網的最主要目的是購物、發電子郵件、查找各種信息。也許你現在依然如此。不過,如果你很年輕,或者是你希望和自己的孩子有話可談,那么你現在很可能會花大量時間在YouTube、Facebook和Skype這樣的網站上。而且,大部分內容都是很占帶寬的實時流媒體,而不是可供下載用于消遣瀏覽的文字、音樂和圖片。

這將帶來因特網使用方式的巨變?它更像是改造我們娛樂方式、地點和時間的海嘯。不過,要促成這一變化,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需要我們不囿于陳規,開動腦筋想想怎么才能收回投資。更嚴重的是,要促成這一變化,政策制定者必須謹言慎行。在內容提供商、電信公司和消費者為了分得更大一塊蛋糕而打得不可開交時,政策制定者將陷入他們的交火中。

很久以前就有跡象表明電視和互聯網會實現融合,但卻遲遲未能實現,現在它終于來了。晚上8點至10點期間,網飛公司(Netflix)的流媒體電影和電視節目占據了這一時段美國所有帶寬的1/5。而這還不足互聯網與電視融合之潛力的一半。真正的互聯網電視將成為主流。

原因之一是,互聯網電視技術正在實現人們對融合的預見:電視制造商正推出能輕松訪問內置互聯網的電視機。想觀看電影《時尚女魔頭》?想看今晚的網絡節目?想收看新德里的板球比賽現場直播?所有這一切都能在互聯網上找到。而有了互聯網電視機,人們就能根據自己的需要購買想看的內容,其容易程度和在網上買書和衣服一樣。事實上,人們很快就能完全無需有線電視和衛星電視,而直接通過互聯網觀看一切自己想看的東西。

訪問視頻的新興無線設備,具有同樣的顛覆性;因為大多數能在電腦上播放的流媒體視頻,也能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上播放。對于無線設備唯一的限制來自于高速的無線網絡。不過,這一限制可能不會太久:摩根士丹利投資公司預測,2008年至2013年,美國的視頻使用量將增長66倍,而在2013年,這一視頻使用量僅是所有無線數據流量的2/3。

那么,消費者和視頻天堂之間的阻礙是什么呢?對于初創企業來說,互聯網容量跟上需求的變化。網飛公司占據帶寬1/5時,只有不到100萬的網飛用戶在線。想想看,當1億美國人都在網上觀看電視時,每分鐘將有多少TB的數據流量?

而且,這些TB級的數據得順暢地流通:沒有人知道或關心iTunes的音樂下載會偶爾停頓。但是,僅僅卡上幾秒鐘,成千上萬觀看者對于《阿凡達》的觀影感受將遭到損害。

無線系統運營商面臨著最大的挑戰。部分原因在于,他們在寬帶能力建設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另一方面原因在于,隨著趨勢的改變,現在為大多數用戶所青睞的包年/包月無限量計劃,將不再適用。因此,AT&T和威瑞森通訊公司(Verizon)已轉向推出分級定價計劃,美國其他無線運營商也將向這一方向轉變。

從技術和經濟的角度來看,讓互聯網的容量超前于視頻應用肯定是可行的。毫無疑問,當消費者需要為帶寬使用和優質節目額外付費時,當內容提供商和運營商就如何瓜分互聯網視頻的收入而爭斗時,煩惱無可避免。但是,我們沒有充足的理由認為,市場無法自行解決這些問題。

沒有充足的理由,但也許有些不好的因素。尤其是政府,它很容易就能被卷入不同利益集團的爭斗之中,這爭斗會偽裝成就電信政策原則的高尚辯論。

作者:Robert Hahn和Peter Passell

延伸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