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Value社區

互聯網改變英國

作者:ITValue 王偉 / 日期:2010-05-24

未來英國人的生活可能離不開一個巨大的國家SNS。

3月22日,一向以嚴肅和穩健著稱的英國首相戈登·布朗宣布了一項“激進”的改革:政府將為每名公民開設個人專屬網頁,在未來4年內建成無紙化社會,屆時公民可以足不出戶,通過自己的專屬網頁,辦理子女入學、申請護照、注冊車牌、預約醫生和找工作等業務。

按照計劃,無紙化社會將分兩步建成。首先,在1年時間內,政府將為每名公民建立個人專屬網頁。公民可通過個人網頁查找當地各項公共服務并與政府部門進行溝通。經身份認證后,公民可在家中通過網絡為子女申請入學、預約醫生、申領福利、繳納稅款、申請護照和辦理車牌等。接下來3年里,這一網站將增設互動服務,成為類似Facebook的社交網站,人們可在網上與孩子的老師取得聯系,或是向醫生尋求治療建議。

按照英國政府的設想,此舉不僅可為公民省下辦理各種手續所耗費的電話費、汽油費和時間,政府也將節省高達40億美元的辦公費用。

經濟危機使英國政府背負著沉重的政府赤字,而赤字問題一直是反對黨指責工黨肆意揮霍的證據。布朗希望借助互聯網能使政府變得更加節約和高效,不過他描繪的美妙圖景卻很難讓天性謹慎的英國人全都買賬。

隱私保護專家質疑新計劃將很難保護公民隱私和數據,公民信息一旦泄露易引發詐騙犯罪。而工會領袖則擔心無紙化社會或將更多公務員推向失業的邊緣,年老者和殘障人士也將很難融入到這一國家化的SNS當中。

不過布朗早已做好迎接互聯網的準備。這位坦承自己從未克服靦腆心理的首相正努力通過互聯網技術帶領英國走出經濟危機,并努力將自己從往日的不茍言笑轉變成與時俱進的新銳型政治人物。

邁向“數字英國”
對于英國政府來說,抓住互聯網帶來的機會不僅僅意味著表現出一種開明的姿態,更是一種時不我待的必然抉擇。建立“無紙化社會”只是布朗互聯網戰略中的一部分。

就在宣布建立無紙化社會的當月,衍生自《數字英國白皮書》的《數字經濟議案》進入到了英國國會上議院審議階段,該議案計劃到2017年向9成英國家庭提供速度超快的互聯網連接,所需費用將由“寬帶稅”支付;之后的3年英國政府將確保剩下10%的家庭擁有超快寬帶;到2020年,英國所有家庭都將普及寬帶連接。

除了讓寬帶惠及公眾,英國政府還希望通過互聯網技術引領商業模式創新。英國技術戰略委員會斥資1000萬英鎊主導成立的“數字測試平臺”預計在2010年秋季啟動。這項計劃鼓勵企業跨領域尋找合作伙伴以及產品供貨商,設計開發出數字內容的運營模式,嘗試建立數字內容商品化的機制。

此外,布朗還任命萬維網創始人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擔任英國網絡科學研究院院長,該機構獲得政府3000萬英鎊資助,將致力于推進全國的數字化建設,使英國走在“新興網絡和互聯網技術”的前沿。
英國政府希望數字技術能為英國經濟的復蘇插上翅膀,布朗的目標則是使未來的數字和信息產業產值能夠占到全國GDP的10%以上。

網絡改變政治
互聯網及由此帶來的數字技術機遇承載了英國經濟在后危機時代起飛的希望,而互聯網對英國社會的改變卻遠遠跨越了經濟領域。

面對5月6日即將到來的英國大選,首相布朗也在努力完成從嚴肅首相向互聯網政治家的轉變,這種轉變與其說是一種主動出擊,不如說是順勢而為。

技術官僚出身的布朗遠不像奧巴馬那樣是網絡紅人,這位生性靦腆的首相曾被《GQ》英國版評為年度最差著裝獎;而在英國手機運營商T-Mobile的一項調查中,英國民眾表示最不希望去布朗家做客,原因是他過于呆板和木訥。然而,越來越多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新一代選民使布朗做出改變。

布朗深知,互聯網技術尤其是SNS的風靡帶來的不僅是經濟領域的變革,更深刻改變著政府官員與公眾對話的方式。在推動本國互聯網技術發展的同時,布朗也開始主動利用網絡改變自己的公眾形象。

除了定期通過YouTube向網民們發表政策演講外,布朗還在首相府網站專門設立了與民眾對話的在線平臺,只要注冊就可以即時收到有關布朗的行程和工作信息,甚至有布朗以第一人稱寫的“心里話”。布朗日記里既有對伊拉克戰爭問題、財政赤字問題等做出的政策解釋,也有他訴說其所遇到的麻煩和心得。

英國大選2.0
當奧巴馬憑借卓越的口才和在互聯網上的極高人氣一舉登上美國總統寶座時,他可能并不知道自己已經在無形中為英國政治家們樹立了榜樣。

今天,互聯網對當前進行的英國大選的影響達到了史無前例的高度。4月10日,每個英國公民在登錄社交網站Facebook時都會被詢問是否進行了5月6日大選前的選民登記,如果用戶給出否定答案,Facebook將把他們引導至選舉委員會網站的登記投票頁面。

根據調查公司MORI統計,英國18歲?24歲選民的投票率是最低的,2005年大選時這部分選民的投票率從2001年大選的39%下滑至37%。而Facebook在英國的2300萬用戶群覆蓋了絕大多數24歲以下年輕選民。

不僅通過網絡工具抬高大選人氣,一些熱門網絡社區也成為候選人樹立自己形象的平臺。

去年年底,布朗來到英國著名育兒網站媽媽網和網友交流,在被問到喜歡什么樣的餅干時沒有立即回答,隨即被抨擊沒有人情味和不懂生活。后來,布朗被迫上網透露自己的餅干喜好,還親自派人給媽媽網送去了唐寧街品牌的巧克力餅干。

對于互聯網,所有候選者都不含糊。目前,保守黨和工黨都各自設有網站,作為支持者相互溝通和舉辦競選活動的橋梁;兩黨也有iPhone專用客戶端供人下載,其中保守黨在網上設立了選票指示器,顯示各黨選票的走向。
而將網絡影響力演繹到登峰造極的則是首次引入英國大選的電視辯論。這段時間英國的網絡上不缺少話題,主流網站上人們津津樂道地分析著選舉走向;娛樂網站則充斥著候選人的各種生活八卦;而作為意見集散地的Facebook,人們則討論著諸如哪個候選人領帶很土,哪位候選人更機智幽默這樣的話題。

帶有諷刺意味的是,盡管一直努力將自己塑造成新銳型的網絡政治家,但布朗在4月15日進行的大選電視辯論環節還是被更年輕的自民黨黨魁克萊格完全蓋過了風頭。英國媒體形容“他(克萊格)舉手投足展現出如哥兒們般的親切,完全顛覆了英國紳士的古板印象。”結果辯論結束后,有1/4的觀眾決定改變投票對象,將選票投給克萊格。

這個戲劇性的結果,似乎是互聯網精神對英國帶來全方位改變的一個縮影──潮流的積極引導者,不一定是最終獲益最大之人。而這也許就是互聯網精神給西方民主帶來的新鮮養分。

本文標簽: 國際化 網絡 IT互聯網

延伸閱讀

推薦閱讀

共有5位社區會員對該文章有貢獻:

  • 劉湘明 《商業價值》雜志出版人、ITValue發起理事
  • 朱明生 萬達酒店管理公司信息部總經理
  • 陳東鋒 恒大地產副總裁
  • 文永生
  • 于揚

該知識文章由以下社區討論提煉而成:

ITValue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