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兵兵|文 / 日期:2011-09-26
近來,社會上流行著一種混搭(Mix & Match)模式,最初它是流行于時尚界的一個專用術語,混合了時尚與經典、嘻哈與莊重、奢靡與質樸、繁瑣與簡潔等之間的界限,由個人化的自由搭配混合了不同時空、文化、風格、階層的元素,用一種非個性的特點來張顯個人化的風格。目前,它已迅速擴展到其他領域,如生活、文化、商業、建筑、甚至是工業制品和IT界,有衣食住行生活方式的混搭、多元文化絢麗多彩的混搭、商業街區琳瑯滿目的混搭、等等。有媒體宣稱:未來的世界將處于全球文化、生活、商業等融匯混搭的勢態中,這種新模式把各種色彩、主題與元素等融合聚集在一起,在這種環境中人們的個性化會得到極大的釋放與張揚,將最大化地滿足人們對生活、文化和商 業等訴求的實現。
混搭拓展到IT界后被稱為Mashup,原意為 “內容聚合”,例如在互聯網上的混搭是將網上已有的各種服務混搭起來形成新的服務,來滿足某類需求或應對某個特殊場景。Gartner發布的《2009年 IT行業十大戰略技術》報告就將企業級混搭(Enterprise Mashups)列于第五位。
在企業級應用軟件的架構中也存在混搭現象,這種軟件有別于操作系統、數據管理、辦公軟件和開發軟件等底層的軟件系統,如App Engine,Mozy,Coghead, JackBe和 Kapow等,而是管理企業業務運營層面的軟件系統,如ERP,CRM、PLM,SCM,SRM,BI等。一些全球著名的企業常常追求單一應用系統的“Best Choice”目標,意圖以“分別最佳”來混搭實現“整體最佳”。例如,三星公司的架構為:SAP ERP,Siebel CRM,i2 SCM,UGS PLM,等等;又如前康柏公司的架構是:SAP ERP,Siebel CRM,i2 SCM,PeopleSoft HR系統,Platinum Pay Roll系統,而BI則要采用Hyperion的系統,等等。這樣的應用其實就體現了一種典型的混搭,可想而知,這種混搭的要比一般軟件的SaaS應用要 困難的多。
由于企業的各項業務之間是有機聯系的,這種混搭軟件系統功能的有序集成必須要與業務相匹配。在傳統(非SaaS)模式中,采用混搭方式需要對各個系統在數據、系統、流程和業務等方面進行集成與整合,才能有效發揮其綜合效能,這是一項非常困難的工作。然而,在SaaS應用中完成這項任務的難度就更大了。設想 在傳統模式中,一個企業分別采用了甲、乙、丙、丁公司的A、B、C、D軟件系統,所有系統部署在企業中,可以在企業內部進行集成與整合;但若是采用件系統 分別分布在甲乙丙丁處的SaaS方式混搭,完成任務需要涉及所有的供應商,自然就難上加難,這也是到目前為止其應用緩慢、舉步維艱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往對 SaaS應用的討論多側重在數據、安全、私密、價格等方面,但若想大面積地成功實現這種混搭的SaaS模式,除了上述問題之外,一個關鍵的、同時也是制約其發展的一大難題:即SaaS混搭應用的“三要素”,即平臺、黏合度與親和度。
首先是平臺,該平臺是起資源支撐作用的。在平臺上必須有各種企業級應用軟件可供混搭,即混搭原素Software,例如將上述分散的ABCD等軟件集中在 一起,以供混搭。當然,平臺上聚集的原素越多,混搭出的SaaS組合就越豐富多彩。除了有各種軟件原素之外,平臺還必須提供這些軟件相關的服務Service。這些服務應具有三重功效:1)按照企業的特殊要求實施每一個軟件;2)根據某種應用對實施好的單個系統進行搭配和集成;3)根據企業戰略和業務運營要求對整體軟件應用系統進行整合與優化,使軟件系統架構與功能更能適應和滿足對業務及其發展的管理。這樣,企業就無需從各個分散的地方去完成全部任務。
其次是黏合度,它是起資源架構作用的。其作用是將所有需要混搭的原素(Software)以某種SaaS方式有機地聚集在一起,它體現了Service的第二重功效,代表了原素聚合強弱的能力。聚合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了平臺上軟件系統之間混搭應用成效的優劣。例如,各軟件之間的緊密集成、系統之間接口的連接和業務數據間的傳輸、整體框架結構是否合理等。
最后是親合度,它是起資源整合優化作用的。如果黏合度是衡量系統架構、關乎集成方面的,那么親和度就是衡量軟件系統在實際業務應用與管理、即有關業務之間、流程之間緊密銜接程度方面的,對應于Service的第三重功效,它能夠使混搭架構更加一體化、應用更符合實際業務情況、業務流程更加順暢。相對來說,前者偏重IT技術,而后者更側重業務管理,二者的共同作用實現了混搭軟件系統的應用與實際業務間的融合。親和在Saas應用中甚至比黏合還難實現,也更為重要,特別是當企業發生轉型、業務變化和發生兼并重組等情況時,關系到應用系統能否繼續為企業提供優良的服務問題。
對于平臺而言,可以由某個 IT巨頭來搭建,將來自多個供應商的軟件匯集起來(也包括自己的產品),也可由正在尋求拓展企業客戶業務的電信運營商來構建,甚至還可以由一些把握住時機的市場新興Players來完成。但是,在實際應用中,混搭原素不可能都來自于同一個平臺,這在實際應用中很常見,例如某些企業已經以傳統方式實施和應用了一些軟件系統,那么如何在此基礎上來實現SaaS的混搭應用呢?這時,就要看平臺的黏合與親合能力了!首先是“黏”,只有具備高黏度的能力,才能不斷地將有需求的企業黏到平臺上;其次是親,黏到了客戶不代表永遠能留住客戶,而必須在“親”上下功夫,長久保持平臺“黏”的功效,幫助企業將不同的軟件應用黏 合與親合在一起。
實現“黏”,除了要有好的集成工具、豐富的經驗之外,還必須具有開放的架構、以及建立數據、接口、描述和發布技術標準和產品管理標準、產品規格要求等;實 “親”就要求更加了解和駕馭各種行業的特點、企業業務特征和流程之間的關聯性,并且建立規格化流程描述、交互方式、展現規格等。這樣, “黏”與“親”就有效地幫助平臺實現由“點”到“線”、由“線”至“面”的混搭,并解決長期以來無法實現這些軟件的SaaS應用難題。
除了SaaS,目前還有IaaS,PaaS等云服務應用(不妨通稱其為XaaS),如果將這些應用再結合在一起,則“面”就擴展到了“體”,這將要求平臺上有更多的原素:硬件系統、操作系統、數據管理系統、網絡系統、開發系統、中間件、等等,這些原素與前面的應用軟件原素一起,構成了系統與系統之間、層與層之間立體的混搭,而整體的黏合與親合會更優于分體的黏合與親合,會使整個IT系統更加穩固、對業務管理系統層的支持更加強壯,對所有資源的整合也更加優化。據Gartner預測,在未來5年內全球企業在云服務上的累積支出將達到1120億美元,我們將拭目以待,希望那些有志于SaaS、甚至XaaS應用的玩家們在構建應用平臺的同時千萬不要忘記強化自己的黏合度與親合度,將它們作為業務發展的“萬能膠”,去”黏住”和”親住”更多的客戶、提供更多優質的服務,同時也“黏取”更多的市場份額與利潤!
備注:本文作者陳兵兵為資深供應鏈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