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TValue 盧苗苗 / 日期:2010-07-19
不可否認唐駿的能力,但被爆的文憑和專利好像確實是有問題啊。
出來混,總要還的。
──陳罡 麗晶時代電子線纜有限公司CIO
我不知道這是否算作物極必反,這也是作為公眾人物必須付出的代價。這樣挺好,社會在進步。
在微博上看到的最到位的評論:
@牟春光:唐駿這件事,在美國,他要辭職,100個人只有一個價值觀:誠實;在日本,他要謝罪,100個人只有一個價值觀:擔當;在中國,他要狡辯,100個人有100個價值觀:他的事跟你有什么關系?
──劉湘明《商業價值》雜志出版人;IT價值聯盟發起理事
如果唐先生最驕人的地方不是學歷、學位,而是自己的業績、商業價值和商業成就,而自己就算有博士(或名譽博士、名譽教授等等)證書或頭銜,也真的沒有必要去多說這些。
有些朋友,因為學歷不太硬,例如不是名高校的、或是大專出身等等,就不太愿意別人提起,自己也絕口不提,我覺得這沒有必要,是沒有自信的表現。
──杜建成 江蘇道吉面料有限公司CIO
同樣的誠信危機,不同的處理辦法。這也是我在微博上看到的,關于李澤楷的文憑。
@沈峰:2001年3月底, 香港首富李嘉誠之子、上市公司“電訊盈科”主席李澤楷,被傳媒質疑他在公司商業文件上,介紹自己“美國史丹佛大學畢業”,事實上他只是“曾經就讀”,並未畢業。事件關乎李澤楷和企業的誠信,數天後,李澤楷公開認錯,說自己一直沒有糾正這個錯誤的資料,是一個教訓,將來會更加小心。
──周應 IT價值聯盟執行主編
文憑做假或有意誤導在國外會遭到嚴厲的懲罰。我印象深刻的一個案例是,一家美國軟件公司亞太區CFO因為業績出眾被提拔為該公司負責全球業務的主管,在公司的例行調查中發現該員工沒有號稱的知名大學 MBA學歷,遂立即出局。印象中還有的案例是吳征、李澤楷。李的反應迅速誠懇,負面影響較小。
博士未卒不是比一個不知名(甚至有問題)的博士更有價值嗎?尤其是IT行業。一個人的行為模式是長期形成的,網絡化的世界改變了許多游戲規則,唐博士確實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嚴重低估了大眾的智商。唐博士應該是有相當能力的人,但要擺正自己應有的位置。
一個國家/社會更發達的標志是:更少的假,甚至造假沒有必要。
──周華勝 盛道管理與技術咨詢公司總經理
我對唐駿的初步印象是:
1、土:從發型、到著裝、到談吐,都給我“土”的感覺;
2、牛:喜歡夸大其詞,老說自己怎么牛,怎么天下第一,怎么受到各種偉人的贊許;
3、精:職場的每一站,都在風頭最勁的時候離開,形成良性的跳槽循環;
4、旺:運氣旺,每次總能找到合適的下家,談妥更高的薪資,之前和媒體的關系也不錯,很多人捧他場。
雖然如此,我還是很佩服他。職場以成敗論英雄,他能掙下這么大一份家業,還有閑暇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例如拍電影。這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至于文憑造假的事情,根據我目前了解的信息,可能也并非完全如大家想象的那樣。
我就不相信現在紛紛向唐駿潑臟水的人,就有多高尚。人在江湖走,難免不犯錯。
在沒有親自掌握確鑿證據的情況下,還是疑罪從無、寬容一點的好。
──朱明生 金陵飯店集團首席信息官
我對這件事其實不感興趣,我對唐駿的感覺也一般,我也不認識唐駿。但我很詫異于微博上網絡上那么多人這么熱衷于看熱鬧,落井下石,到處可見興奮的、批唐的人群。
中國人似乎喜歡挖人背景,看人倒霉,抓住一點小錯就不放,善于祭起各種道德工具來打壓別人,從中獲得快感。善于寬以待己,嚴以律人。批判的精神中國從來是不缺的。所以,只有在中國這種地方,才有條件醞釀出文革這樣的怪物來。因為執著于批判,而不是寬容,不是開創,不是愛,因此中華文明在數千年前輝煌了一陣以后,一直進展緩慢。
我一直認為,社會的主旋律應該是開明、寬容、創造、愛,而不是嫉妒、批判、破壞和打壓。
犯點兒小錯算什么呢?只要沒有殺人放火、貪贓枉法。給他指出來就好了,點到為止,他是聰明人,自己會去改正的,何必窮追猛打呢?
──朱明生 金陵飯店集團首席信息官
呵呵,明生你的話,我認同一半,對于普通人,我們當然應該是寬容和關愛,但是對于某些所謂的名人,似乎應該從嚴要求吧,特別那些好為人師的,動輒指點別人的,當然應該要求他自己立身先要正,才能作為別人的仿效榜樣吧,否則不是出來很多歪瓜裂棗嗎。
──陳罡 麗晶時代電子線纜有限公司CIO
陳罡說的很對,一個健康的社會,應該對百姓寬容,對領導和名人嚴苛。
──劉湘明《商業價值》雜志出版人;IT價值聯盟發起理事
唐駿事業成功了!
他的成功與那張紙有關系嗎?不知道。
如果有關系,那是欺騙,如果沒有關系,那這張紙跟你有什么關系?
“100個人有100個價值觀:他的事跟你有什么關系?”
“學歷真的什么都不是,只是一張紙而已”
──林志勇 廈門象嶼集團有限公司信息技術總監
不同意樓上的因果關系。
復印一張假錢真的什么都不是,只是一張紙而已。但如果有人說這是你賺的錢,就不僅僅是一張紙的事了。名人要更遵守道德責任。社會的進步,對道德準則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
──孫亮 青島怡之航物流有限公司亞洲IT經理
CCTV節目主持人說的好:這不是能力問題,而是誠信問題。
──沈凱 龍源電力集團公司項目經理
湘明是對的,在美國絕對是要辭職和表達歉意的。在中國做假成了家常便飯,產品作假、論文做假、學位做假。有的為了自己的生存做假(如河南的做假 鎮)、有的為企業生存做假(假產品)、有為升官做假、有為知名做假等。這個社會被“假”腐蝕了。我們寧可GDP慢些,但是社會不能失去 Norm (核心)。唐先生的博士是假的。沒有定義他的能力,而是他的個人信譽。“博士”的光環是工作的需要、是晉升的需要,在中國的職場更需要。我在美國讀了三 個“碩士” ,都是美國政府和信譽機構承認的。一個在費城的 Drexel University (工程學);兩個在匹茲堡的 Pittsburgh University (MBA,MIS)。 我回到中國后真是感到這個社會對學位的看重,但是我從沒有想到在我著的書上寫上“博士”。博士在美國是做研究和教學的,如果在企業界兜售“博士”學位,本身就是賣弄,除非你在 NASA等組織。唐先生是個虛榮人,但是助長了社會的歪風。
──趙捷 軟通動力CTO
真還是那句“假做真時,真亦假”,不知道是國人的假會最后影響世界,還是世界的真會最后改變國人;亦或最后折中。
這樣多年生活在國外的有一定層次的人,也沒有被世界改變,真是挺悲哀的。生活中看來,普通老百姓的防騙意識,國人現在看來是處于世界領先水平的,被逼出來的,因為生活中太多的假和騙了,那么,這么多國人走向世界后,老外們的防范意思也不得不逐步提高中,不知道是否該悲哀。以前在北美的加拿大、美國,汽車保險,每安全行車一年,多5%折扣,最高可享40%折扣,對于剛從中國去的也是一視同仁,開始時候的政策,自己報幾年就認幾年,后來要中國的保險公司開個證 明蓋章才行了,后來證明蓋章也不行了,要公證了,現在好像保險公證也不認了;以前考北美的駕照,很多人都考了好幾次路考才通過,因為考官都很較真,后來有 了中國人的駕校,老外考官都被賄賂收買了,直到東窗事發被逮捕時候,此駕校已經為800多人辦了不合格駕照,把咱們的馬路殺手直接運過去不少;凡此種種越來越多聽聞,見怪不怪了。
──江泰 加恒資本總裁
對名人和非名人都應該持寬容的態度。對普通人寬容,絕大多數都能做得到;而對名人寬容則需要更高的涵養。名人本來就在風頭浪尖上,無論發生什么樣的新聞都會被無限的擴大,尤其是負面消息。做名人更不容易,呵呵。把名人當成普通人,淡定,淡定......
所謂的寬容只是不要一窩蜂似的圍觀、品評,不要幸災樂禍,更不要落井下石。但寬容并不是同意和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和道德觀。是非自有公論,永遠不要忘記堅持自己的原則,做好自己的事情。
──張振坤 凌云科技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信息管理處處長
之所以要對名人嚴苛,是因為他們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到公眾尤其是孩子。在國外,普通人可以去紅燈區(有的國家這是合法的), 但是公眾人物就是不行,他們一旦被媒體發現,就是一個結果──身敗名裂。在任何社會,公眾人物本身就從社會獲取了很多名利,社會對他們嚴苛一些,是公平的。
──劉湘明《商業價值》雜志出版人;IT價值聯盟發起理事
同意湘明的看法,這樣才公平,而且再是怎么寬容,某些底線還是不能突破的,比如誠信。
──陳罡 麗晶時代電子線纜有限公司CIO
名人在獲得更多資源和關注的同時,喪失了隱私、自由等普通人能享受的福利,并且在娛樂大眾、豐富群眾精神生活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做普通人,和做 名人,各有利弊。并不是做了名人,就占盡便宜了。做普通人,還是做名人,是每個人的不同選擇和運氣而已。所以,對待名人,和對待普通人,我還是認為要一視同仁。
我看唐駿的各種故事,就好象在看電影,某些情節讓我還比較享受。這是唐駿給我的價值。當他倒霉時,我會同情他,希望大家想對待普通人一樣寬容的對待他,給他改正的機會。你們知道一個罪犯是怎么產生的嗎?有時候是別人給他壓力、不給他改正的機會,于是他變壞了。不要對人要求太苛刻,人在遭遇危機時,第一反應是要保護自己,于是難免會犯狡賴、撒謊等錯誤,一步步被逼迫他的人群走向深淵。這就違背我們的本意了。我們的本意是要讓他改正,減少這種錯誤。批判、逼迫、聲討的做法,我認為這不是愛的精神,這不人道。
湘明說的名人的一舉一動會影響孩子,這話是對的。所以,當名人犯錯時,我們應該指出來,告訴公眾,這是不對的,以給大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但不宜窮追猛打,直至置他于死地而后快,要給他們改過自新的機會和空間。這個人可能原來只是20%壞,給人一逼,就變成50%壞了。
陳罡說的寬容要有底線,也是對的。對于殺人放火那種,自然不能姑息。對于誠信,也要看程度,文憑這件事,不能算太大的誠信問題,只是他虛榮心作祟而已,這對社會總體危害不算大,不算罪大惡極,沒必要此起彼伏的聲討。
唐駿是我江蘇老鄉,給他機會改正吧,同志們!
──朱明生 金陵飯店集團首席信息官
呵呵,明生是個好人,善良的人。
我再說一句,我所說的嚴苛,并不是要置誰于死地。誰都會犯錯誤,名人也一樣,公眾可以寬容,但是名人是否需要認錯,而不是繼續扯謊和欺騙呢?
──劉湘明《商業價值》雜志出版人;IT價值聯盟發起理事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招生辦公室主任,Ms.Marilee Jone,非常有名氣,在MIT工作了28年后于2007年4月被人發現28年前申請工作時造假學歷。她立刻對社會做出了深刻的道歉和懺悔,立刻辭職了,MIT的學生和教授感到非常的震驚和悲哀。Marilee Jone自始至終沒有一點點的狡辯。唐先生的表現或者代表了中國的文化?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他還在微軟,他的假學歷如果被發現或導致勸退的結果。畢竟,世界一流的公司對信譽看得非常的重要。
──趙捷 軟通動力CTO
我對這件事還有一個看法:
方舟子把這件事捅出來,咋看一下好像是打假(其實也是打假),但問題是為什么要打這個假呢?媒體還把他炒得這么熱鬧。我擔心的是,更多年輕人,知道這事情的真相后,可能會想:1.唐駿是個成功人士;2.唐駿不誠實;3 誠實和成功好像也沒有必然的關系;4.我可以不誠實,但我也可以成功。所以,大家就都不用誠實了,這就是我們現在的社會現實……方舟子就像皇帝的新衣里的孩子,把這件事捅破了。
──翁志健 戴爾(中國)有限公司高級IT經理
為什么在如今的信息時代,作為信息化之基礎的IT人,為什么并不見得“混”得好呢?
原因之一就是他們太“誠實”──因為他們與計算機打交道慣了,不得不誠實,并非愿意如此。
一個系統、一個功能、一個程序有問題、計算機說有問題,計算不出正確的結果來,那IT人一點辦法也沒有,只能承認有問題,只能努力去解決,能解決到什么程度就解決到什么程度,實在不能解決,最后也只能說不能解決。
這就是IT人的“杯具”。
IT人就永遠也學不會這樣說話:我已經有很好的解決方案了,但因為計算機這廝的“情商”太低,就是接受不了,我建議換掉這廝。
──杜建成 江蘇道吉面料有限公司CIO
同意杜總關于IT人“混”不好的分析。
作為IT人,腦子里只有0和1,所做的判斷都是yes/no,所以自身的行為準則經常就是黑白分明,容易較真。呵呵~
──張振坤 凌云科技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信息管理處處長
靠假文憑的人,不是缺少自信,就是想欺騙別人,但這些都是人的基本素質問題,不是高素質的人,這樣素質的人能夠當官,說明這個社會還需要改進;社會的進步的過程,就是識別這些人,并將這些人拒絕在領導崗位外,或清除出領導崗位的過程。
──張京生 廣汽菲亞特汽車有限公司IT部部長助理
為什么在如今的信息時代,作為信息化之基礎的IT人,為什么并不見得“混”得好呢?
原因之一就是他們太“誠實”──因為他們與計算機打交道慣了,不得不誠實,并非愿意如此。
我贊同杜兄的觀點,信息化需要“實事求是”,要“真實”,就沒有了人情味,水清了則無魚,一個企業想混水摸魚的人存在,甚至居其要位,又怎么喜歡“實事求是”之人呢,信息不透明意味著“權力”。雖然有點過激,但很多企業確實如此。
──李洲 廣東省長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信息管理中心實施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