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Value社區

導致ERP失敗的9大危險因素

作者:杜建成 / 日期:2010-05-24

上一個ERP系統,相當于招聘一個總經理,如果這個系統不能完全融合和支撐公司業務流程,不能與時俱進地發展演化,不能有助于達成公司的戰略目標,或者上去以后又下馬,或者被另一個系統(買的或自行開發的)所取代,或者放在那里形同擺設,或者全公司上下長期抱怨連天,或者把招聘來的總經理當辦事員使用,或一次性投資加日常使用、維護成本遠與其所能達到的功能不相稱,等等,都是失敗的變現。

根據我自己的學習成果和實踐經驗,總結一下作為ERP失敗的危險因素,供大家批判:

危險因素1:選型失誤
所選ERP不是特別適合本行業特點,或系統本身過于陳舊。一般ERP系統是不讓試用的,現有用戶一般也不愿意與人分享失敗教訓,所以這個因素的危險級別很嚴重。

危險因素2:領導過于“重視”
領導過于“重視”會使得本來的IT性質的項目過于“政治化”。業內常說,實施ERP是一把手項目,而非IT的項目領袖也容易被人誤以為將來項目成功了,他(她)的地位要比其他所有業務部門的經理都高,所以往往造成嚴重反彈,不愿真心配合。

危險因素3:對ERP過高期望
上上下下對ERP系統的期望過高,不切實際,特別是期望它比原有的“系統”要好幾個數量級,這樣會造成ERP實施后怨聲載道,大家不配合使用。

危險因素4:過于依賴供應商的顧問
以我的理解,“顧問”就是我雇來問的。可是往往容易反客為主,唯顧問是聽。那些既不完全懂業務,又對IT一竅不通的人做項目領袖,往往有此弊病。

危險因素5:上級為ERP而“ERP”
上ERP的目的好像只是覺得必須上一個ERP,事前并沒有明確的目標,甚至對ERP的要求并不高,只要它能做些最基本的事就行了,這與下面的期望過高恰成對立。當然,即便是最基本的事情,有些可能也不一定真能做的好,例如,某些重要信息字段的格式和內容的合法性都得不到控制,很容易造成“垃圾進,垃圾出”。

危險因素6:認為ERP是一次性投資
上級誤以為ERP只是一次性投資的項目,對于ERP系統是持續投資的事實沒有充分認識。會造成系統上線后續缺乏持續改進和升級,不能滿足業務發展的需要。

危險因素7:不重視Prototype(藍圖),完全依賴計劃書Specification
世界上沒有一個天才能夠在事前就把計劃書寫得天衣無縫,用戶做不到,IT經理和CIO也都做不到——就算做到了,語言上的漏洞也是無法避免的。這時的危險是:供應商說我完全按計劃書做了,如果有問題完全是計劃書沒寫好,如果要改,就重寫,但要另外收錢……

危險因素8: ERP系統不面向流程
這一點很要命,ERP本身不能固化企業流程,主要靠用文字把流程寫在紙上,貼在墻上,讓用戶遵照執行,如果用戶弄錯了什么,系統也不在事前防止,而是把你做的事記錄下來,供將來查看,然后采取紀律手段。

危險因素9:ERP選型負責人過于維護供應商
有些ERP選型的負責人,當公司自己的人懷疑供應商在搞“皇帝的新裝”時,仍然完全站在供應商的立場上,批評自己的人看不見“皇帝的新裝”是由于不能“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可是據我所知,供應商的公開信條已經是:賣系統的時候要說什么都能做,做系統的時候要說什么都不能做。其實不是不能做,有錢什么都能做。

(本文作者為江蘇道吉面料有限公司CIO )

延伸閱讀

推薦閱讀

共有20位社區會員對該文章有貢獻:

  • 劉湘明 《商業價值》雜志出版人、ITValue發起理事
  • 朱明生 萬達酒店管理公司信息部總經理
  • 許明  廈門建發集團信息化總監
  • 陳東鋒 恒大地產副總裁
  • 何雪峰 祈福集團電腦部經理
  • 馮太川
  • 杜建成 江蘇道吉面料有限公司IT總監
  • 謝傳杰
  • 沈凱
  • 張建州
  • 周華勝
  • 張光得
  • 李亢
  • 陸佳
  • 陳罡
  • 李士峰
  • 吳以四
  • 姜波 京博控股集團 CIO
  • 劉世林
  • 繆杰

該知識文章由以下社區討論提煉而成:

ITValue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