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小安 / 日期:2017-05-26
廣東愛斯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愛斯達”)至今成立不到十年,就在國內智能制造和服裝生產領域打響了名頭,先是獲得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的贊譽“愛斯達已位居服裝智能制造全球之首,開啟了服裝DIY定制時代的序幕”,同時在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家埃德蒙·費爾普斯親自到訪愛斯達進行實地調研,最后稱贊愛斯達生產模式(即愛斯達模式)為“未來服裝制造的必然模式”。
這家于2008年11月才掛牌成立的制造企業致力于實現服裝的快速柔性化生產,目前集系統研發、智能生產、數據分析、服裝設計、銷售一體,是全球首家實現服裝線上銷售和生產自動對接的企業。旗下有全資控股的佛山市順德區愛斯達科技研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愛斯達科技)和江陵逸駿棉業有限公司(江陵逸駿),愛斯達科技負責智能制造系統的研發、遠程定制和快速定制平臺運維,以及個性化定制業務的開展,作為服裝智能解決方案和智能裁縫設備系統的輸出;而江陵逸駿負責智能制造業務落地,其主要針對一些服裝數據分析和智能制造數據的管理。
愛斯達公司總裁樊友斌如此闡釋其智能制造模式:“首先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平臺,幫服裝品牌企業解決庫存問題;其次從傳統的以產定銷的期貨模式轉變為按需生產的制造模式;最后在銷售端實現真正的衣選人到人選衣,即‘72小時定制’的模式。”
ITValue走進愛斯達現場研討
作為ITValue2017年策劃的走進轉型先鋒企業第一站,ITValue在4月底組織了包括上汽大通、聯邦家私、凡客等中國制造業及相關生態圈的領先企業CEO、CIO以及智能制造領域的資深研究專家們,一起實地探訪愛斯達智能示范工廠,深度解析愛斯達模式的成功之道,以及對中國制造業轉型的借鑒意義。
300億存量市場倒逼愛斯達開啟個性化定制之路
過去十幾年以出口為主導的中國傳統服裝制造業,由于人口紅利減少,正面臨著東南亞新興國家廉價勞動力市場的沖擊;隨著國際快時尚品牌(ZARA、C&A、H&M、GAP…)進駐中國三、四線城市,國內的服裝品牌不論是品牌知名度還是產品價格經受的沖擊都非常明顯,出現大量庫存和積壓的狀況。
“現在整個中國市場上服裝庫存量大概有300億件,相當于一年給我們分20件衣服賣不出去,這么龐大的庫存積壓,對整個企業挑戰是比較大的。”樊友斌說。
為了降低庫存量,提升市場運行速度,愛斯達采取了一個快速的方法,即首推的3D個性化定制牛仔服飾平臺。
3D私人定制實現了“虛景實售”,解決了困擾服裝行業多年的“高庫存”問題,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更新周期。當客戶確定了設計,這些數據就會直接傳輸到生產設備上,愛斯達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平臺所有數據都是打通的。
而要實現個性化定制,卻遠比想象的還要難。
在傳統服裝制造企業,ERP或人工安排一張生產工單,需要生產計劃員打印出工單,然后去圖紙房,打印出排料圖紙,并使用切割機將圖紙切割好,再帶回車間,讓師傅拉布,手工依圖紙樣片作裁剪。整個過程間的數據交換全由人工來傳輸與控制,過程耗時長,工單任務多時,經常出現人為搞錯或遺失資料的情況,從而進一步延長生產的時間。
“您幫別人量身定制衣服,以現在開發樣板速度,能否用7天的時間滿足別人的需求?對于特殊體型的人的衣服能否訂做?以如今淘寶跟凡客的發貨速度,您覺得消費者能夠等您7天時間?”
就在樊友斌去拜訪國家服裝研究院院士的時候,這三個問題讓樊友斌認識到,如果你三天能把這種商品給到消費者,整個未來市場就都屬于你的。
于是,樊友斌成立了研發團隊,開始自主研發智能裁縫機器人。從2012年智能裁縫1.0版本上線,激光技術的應用讓服裝自動化個性化裁剪有了可能。直到2013年9月,智能裁縫3.0版本上線,效率大大提升,成本大大降低,機器在18秒內就能裁剪好一條牛仔褲,3分鐘即可完成洗水效果。
愛斯達公司總裁樊友斌向參會者展示智能激光裁剪技術
“這套智能激光雕刻裁剪一體機,前后投入了近4000萬元,在全球都是首創。研發之初,公司內部以及行業友商都有很多質疑的聲音。但現在的銷量數據證明我們在做一件正確的事情。”樊友斌表示,機器人自動化生產大大提升了單件單裁的效率以及解決了個性定制的需求。
“未來,更多企業需要用到我們的智能裁縫技術。”在樊友斌看來,智能制造是傳統服裝行業未來轉型的必然之路,否則就會被市場淘汰。
全力打造MES系統,實現制造智能化、信息透明化
2013年初,愛斯達總裁樊友斌和曾為愛斯達實施ERP的徐飛標在交流中發現,兩人對于休閑服裝定制市場有著相似的想法,之后徐飛標正式加入愛斯達擔任副總裁兼科技事業部總經理,全面展開了快速柔性化生產的轉型升級之路。
“我們首先做了一個規劃,即怎樣進行數據的采集與數據的處理,最終去進行信息的反饋和管理,用不同的系統,包括CIB、ERP、智能裁縫等,通過流程再造,個性化的服裝定制實現規模化生產,全力打造精益生產的MES系統,讓我們的企業行為規范化、制造智能化、信息透明化。”
徐飛標表示,對于服裝生產過程中的不同的操作步驟,如裁剪,車縫,熨燙,如何讓行為規范化?就是要通過數字的分析給它一個規范的時間,例如一個訂單生成,裁剪和車縫必須在多長時間內完成,通過規范的時間達到最終的目標;在制造智能化方面,例如一條生產線一共192個工作站,工作站首先是一個串連閉環的系統,在這個系統里面可以進行不同款式、不同品牌,不同顏色的自由組合,將一條生產線組合成10條、100條生產線,通過不同的組合系統控制來達到自由生產的智能制造,同時還能很好地平衡大規模生產與個性化定制背后的管理模式與組織架構的需求;最后在信息透明化方面,針對與不同的信息等級分發到不同的信息管理者手中,初級到主管,中級到經理,高級到老板,通過層層過濾,層層處理,最終解決信息透明化的問題。
然而要實現信息化制造、數字化制造,真正的核心是在MES系統,盡管企業在信息化過程中實現人事管理、薪資管理、客戶管理、OA等系統,但這些系統都是獨立的,各有服務商,當企業再上新的系統還需要找對應的服務商,造成很多重復的數據。
愛斯達副總裁兼科技事業部總經理徐飛標
在徐飛標看來,MES系統能夠將GST、RFID、CAD等這些系統串聯起來,并融合打通,對其數據進行集中式的管理,能夠最大化地做到信息的透明化,減少信息的重復錄入,實現7×24小時交貨的目標。
并同時實現以下幾大功能:
一是遠程定制系統:通過定制平臺,以3D技術進行展現,實現個性定制,且把3D效果圖轉化為2D可裁剪圖,并實時傳送訂單回訂單中心。遠程定制平臺分為服務器端和客戶端兩部分,處于分布式地理位置,通過Internet進行數據通信。
二是智能排產系統:為解決在傳統服裝制造企業,從打樣、報價、接單到生產、成品、成品檢驗以及收款、付款、分析各個不同環節的信息失誤,延長生產的時間,愛斯達搭建供訂單處理中心,解決各部門間的信息孤島,打通各部門間的高速信息通道,并借助中間件技術,把管理系統與自動化設備進行融合,實現商流,物流,服務流,資金流,信息流等各流智能融合,減少人為錯誤以及人工成本,實現智能處理,分配訂單,加快生產過程。
三是智能裁剪系統:為解決在裁剪環節耗時長、工單任務多造成信息失誤,延長生產的時間,愛斯達借用物聯網技術,激光技術,透過開發中間件等自動上布,拉布,切割,雕刻控制系統,連接ERP系統與產品數據管理系統的數據庫和布匹高柔性大幅面激光加工流水線。
四是工藝分析系統:GST標準工時系統是一套成熟的服裝生產標準化管理系統,主要完成動作分析及時間研究方法的信息化;系統主要是利用現代計算機信息技術,將縫制行業的標準動作分析和標準工時核算的信息化,吸收了傳統工藝分析系統中科學的、先進的精華部分,并加以改進;系統完全根據中國人的操作習慣而設計開發,系統建立了強大的靜態資料庫,資料庫具有圖文并茂、檢索方便的特點,能夠使用戶輕松完成資料的選擇與復制,最終達到快速實現款式的方法分析及標準工時分析的目的,從而更易于操作員去學習與接受,使企業擁有一個友好、安全、智能的工作平臺。
五是智能排線系統:以吊掛線為基礎,結合GST系統,對需要生產的訂單進行智能工藝分析,并自動分配到不同的工位進行加工,實現產線平衡。
六是智能物流系統:以RFID為基礎,通過物聯技術,對整個生產環節中的所有物料進行物流管控。管理層可以監控管理整個生產過程,實時看到每一個工序的執行與完成情況、積壓情況,以判斷流程當中是否存在瓶頸,從而作出快速、相應的調整,實時平衡每一條生產線,降低在制品的庫存,確保最大效率的生產。系統具備完整的可追溯性,對產品在制造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質量控制,追究作業人員的責任,從源頭糾正錯誤,減少瑕疵品,降低生產損耗。系統提供全面的廠房透明度,不僅可以實時看到每個工人的生產速度與標準作業指針的偏差,每件貨品的每一個工序由哪名工人處理都會存有記錄。除了準確評估工人表現外,更有助于資源調配和薪資管理。根據以往的生產數據累積,系統還可對訂單進行智能化的生產排程、工序改進,確保生產流程順暢,從而提高生產力和競爭力。
自建人體數據庫,向多元化生態發展
愛斯達通過自建人體數據模型庫、版型數據建模,來實現遠程在線采集數據、一人一碼一版。通過25萬個人體數據,獲得3600個代表性人體樣本,從而滿足遠程在線定制需求。
人體數據一般分為高矮胖瘦,但實際上還有矮瘦、高胖、高瘦、矮胖等區分,徐飛標表示:“我們通過25萬人體數據的分析,獲得3600個代表性人體體型樣本,再通過樣本數據分析,進行產品研發,這樣產品就更具有人性化,更適合體型的多樣化。再加上版型數據、客戶數據、生產數據,最終達到一人一碼一版的需求。”
有了人體數據庫的建立,只要顧客消費一次,下次來的時候就不用再提供任何信息,只需手機號碼或微信號碼,愛斯達就能準確知道顧客的所有人體數據,生產出最適合他的服裝。另外通過這些數據信息,能夠更好地指導服裝產品的設計。最后通過對“特體人群”個性化定制的消費數據看,愛斯達定制褲裝的復購率達到60%,四件以上的復購率達到40%。
愛斯達不僅能夠實現對消費者的個性化服裝定制,對品牌商而言,除了穩定的品質、可控的交接、優質的價格以外也能夠幫助品牌商提供服裝定制的能力和實體店的激活。此外針對工廠,從原先的競爭關系通過轉型以后變為伙伴關系,為他們提供系統解決方案,包括智能化的設備及系統,實現共贏的目標。
徐飛標表示,愛斯達做智慧門店,通過智慧門店的案例體現愛斯達為品牌商提供的定制能力,包含幾個場景:
第一在實體店遇到斷碼、斷色,可以通過智慧門店進行線上下單, 72小時就可以收到你要的貨品;
第二延長產品的生命周期,通常一個產品從上線到下架,只有三個月的生命周期,很多造成庫存積壓的品牌,因為提前半年甚至一年以當時的風格開始設計,等到產品上架的時候這個風格已過,產品就變成庫存,通過智慧門店就可以把產品的生命周期延長;
第三提升導購的素質,通過智能化的設備來傳導導購的信息,顧客可以選擇由導購員給你導購,或是自己來導購;
第四多維度檢索商品,避免由于實體店面積限制而不能展示商品的缺陷。在智慧門店通過移動端客戶端可以檢索所有的商品;
第五組合搭配,通過智慧門店,當你選擇其中的一件衣服的時候,系統幫你搭配其他的產品,滿足顧客需求的同時讓實體店實現買一搭一,甚至買一搭二的一個銷售策略;
第六互動體驗,通過智慧門店實現一鍵換衣,在移動的客戶端,顧客可以自由進行衣服的搭配和試穿;
第七通過RFID標簽和智能手機實現全自助式結算。
愛斯達自2008年成立發展至今,從傳統的服裝制造企業蛻變成為中國第一家實現服裝柔性化智能制造72小時快速交付定制的知名品牌企業。“服裝遠程定制和快速制造平臺”,不僅滿足了全球消費者的個性化定制需求,也為中國消費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了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