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任斐菲 / 日期:2016-08-10
作為中國白電制造的領軍企業,美的集團一直沒有停止創新的步伐,并且躋身世界500強企業。2015年,美的集團年利潤居然達2011年的兩倍多,這與美的集團由上至下地堅持轉型策略密不可分。過去幾年中,美的集團打造了開放平臺,與小米、華為聯手合作,建設智慧家居生態圈,更是收購了諸如德國庫卡等國際企業,將全球化戰略更進一步。
美的集團“產品領先、效率驅動、全球經營”的三大策略,引領了美的集團的企業數字化轉型。
在2016IT價值峰會上,美的集團總裁助理、流程IT總監谷云松,從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需求、美的632企業信息化、美的互聯網化三個方面,系統介紹了美的的數字化實踐,分享了對于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經驗與思考。
谷云松分享的重點大致可以歸納成以下3點:
1. 轉型是企業的一把手工程,有企業轉型才有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對于制造業來說,企業轉型,一是產品力的提升,二是營銷模式的轉型,三是用戶連接的運營,還有就是用數據優化、迭代管理創新。
2. 數據的驅動尤其重要,數據將成為改變的度量依據。流程的優化、產品的迭代、商業模式的創新,都將依據數據來驅動。
3. 美的的互聯網化實施舉措,主要是按照美的T+3的模式,進行用戶端到端、產品端到端、訂單端到端這樣全面的移動化和互聯網化。
數字化轉型是當下流行的話題,傳統企業在數字化轉型的時候IT應該如何配合?CIO在其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技術創新可以如何幫助企業實現轉型戰略?谷云松結合美的的實踐,在2016IT價值峰會上進行了詳細而系統的闡述,受到現場聽眾的一致好評,斬獲了當天下午的最佳演講人獎項。
以下為谷云松演講內容,經ITValue整理后發布。
1企業轉型時如何確定數字化轉型策略?
企業轉型是數字化轉型的前提,美的董事長方洪波主導了美的的轉型,對于制造業來說,企業轉型,一是產品的提升,二是營銷模式的轉型,三是用戶連接的運營,還有就是用數據優化、迭代創新決策。這成為谷云松隨后幫助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前提和基礎。
企業轉型的要求
在谷云松看來,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最大要求,是支持企業的精益與敏捷。而提升效率、實現信息敏捷,離不開信息化、互聯網化。在這個過程中,數據的驅動尤其重要。數據是改變的考量依據,數據驅動流程的優化、產品的創新、商業模式的變革。
但企業數字化面臨的挑戰不容小覷。
第一,企業需要對IT價值的再認識。這個問題以前在行業中經常被提及,但實際上,對IT價值的再認識也應該視為企業轉型的戰略之一。
通過和不少企業的接觸,谷云松發現存在很多問題:
IT投入不足,這么多年宣傳IT多重要,但真掏錢的時候,其實很吝嗇的;
還有,企業互聯網化的能力不足,傳統的To C系統,在中國幾乎沒有好的解決方案,很難拿出非常成型的解決方案;
再有,IT引領業務不夠,基本上是應付需求跟交付。業務覺得IT慢跟不上要求, IT只是滿足近期的要求。不能預測和引領業務需求的時候,IT一定是被動的。
所以企業要轉型,IT策略一定要升級。谷云松認為IT策略升級需要在這四個方面進行:
1. 企業信息化是數字化的基礎,可以通過互聯網化倒逼信息化。
2. 擁抱云應用可以簡單快捷跟上數字化。如果全部重搭系統的話,無論人力,還是系統能力的投資,都是驚人的,擁抱云應用是個簡單快捷的好方式。
3. 用新技術如移動化、大數據去積極引領業務。
4. 擁抱互聯網數據。企業在線下拿營銷用戶的數據非常難,但是互聯網是一個天然的社會化環境,數據更容易獲得。企業互聯網化之后,IT的邊界比過去擴大了很多,所以谷云松提出IT inside Enterprise,IT原來只和管理相關,現在和產品、生產線、管理都相關緊密,已經變成企業本體的一部分。
IT策略總結1.0 To 2.0
2推動美的轉型的632企業信息化戰略是怎么回事?
美的集團的戰略是產品領先、效率驅動、全球運營,還有一個美的、一個體系、一個標準。同時,管理體制實施事業部制,這些是谷云松負責的流程IT做所有事情的基礎環境。
美的集團概況
美的提出了“雙智”戰略,力求實現互聯網化、移動化、智能化。“雙智”戰略中一個“智”是創造智慧和有溫度的產品,另一個“智”是智能制造,進行全價值鏈的精益化與數字化改造與經營。
從2012年開始,美的就開始做IT治理的集中制、全面重構系統,系統交付從外包轉變自制為主。當時谷云松匯報了IT戰略規劃后,集團董事長就決策實施632戰略,構建6大運營系統、3大管理平臺、2大門戶和集成技術平臺。
實施632戰略
確定632戰略之后,美的投資十多個億,進行全面重構系統,實現了集團級的企業標準和語言。谷云松帶領團隊進行流程IT重構與整合,實施移動化戰略、大數據,系統從2B轉向2C,設立新的用戶體驗設計部門UED。這形成了企業管理透明化,也成為了打通業務、企業內部進行協作的基礎。
谷云松為整個系統設置了兩千多個接口,在三到四個月的實施周期里,每個事業部差不多兩百人在專職負責,巨大的人力投入體現了公司對于推動企業轉型的勇氣和決心。美的也最終實現了業務定單到收款、從采購到付款,以及內部關聯交易、合作伙伴業務流程與系統的打通。
通過這些項目,美的的流程IT形成了自己的五大專業方法:
第一,企業框架跟流程疏理與拉通方法。
第二,IT架構梳理、規劃與管理辦法。美的請了三星的首席顧問,用了一年的時間做IT架構方法,最終形成美的獨有的方法。
第三,需求到交付閉環及項目群管理辦法。從業務部門提出需求到IT部門交付項目,業務部門看不到IT做到什么程度,美的完全進行閉環管理。
第四,移動化規劃與實施方法。
第五,企業大數據實施方法(主要收集電商數據、IOT數據等)。
3四大IT舉措幫助美的實現T+3互聯網化模式
美的的互聯網化實施舉措,是按照美的的T+3模式,進一步打通用戶端到端、產品端到端、訂單端到端的流程與系統。支撐這些的四大IT舉措是移動化、大數據、云和智能制造。
首先是移動化的建設布局。美的的移動化分To B、To C和To E幾種,To C是面對消費者的APP平臺、微信;ToB主要面向合作伙伴如供應商或客戶的APP;To E則是面向內部員工的信息共享與協同的美信。
美的上半年的移動報告顯示,美信在美的內部有77萬用戶,活躍用戶23萬多,總啟動次數達到6000多萬。風云榜也評選出最具人氣應用是導購應用,最具情懷應用是美的報,最省心的應用是美捷報。美的還專門給印尼泰國所有的導購做了一個應用,效果也不錯。
以美捷報為例。員工因公使用滴滴,就在應用里點滴滴,公司直接支付;出差報銷是和銀行卡直接打通的,只要在需要公司報銷的項目上打勾,相應的報銷就會發到員工的銀行卡上。制造業企業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工人眾多,美的采用APP美+為逾三萬名工人提供從通知公告、工資明細到生活需求的一站式移動服務,比如員工金融服務能讓員工在提出貸款申請的第二天拿到錢。
其次是大數據。美的大數據叫”開普勒“,是一個由五個產品組成大數據產品群體,基本上覆蓋PC、移動設備還有大屏幕(大廳、生產車間以及領導辦公室)等全渠道。開普勒的數據來源既有外部互聯網數據、內部業務數據,也有空調、冰箱的運行數據及生產現場的設備數據。
美的大數據驅動從制造到智造
美的大數據應用產品都有很形象的名字。地動儀,是用來做美的的用戶畫像分析的。觀星臺,主要收集基于互聯網的電商數據并進行分析,主要分析用戶的評論消費熱點、掌握各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同時,銷量環比情況、銷售額環比情況的分析也會體現出來。
用這些數據分析出來哪些是美的產品的競品,哪個競品最近的市場表現最好,美的就要和最好的比,產品體驗、售后體驗等等多要比,必須做到知己知彼。
大部分的制造業企業對數據不敏感,所以美的做了大數據的服務號,培養大家看數據的習慣。所有的移動應用都做得非常簡單,員工在手機端一查就可以看到自己需要的數據情況。谷云松給大數據平臺用了完全開源的一套技術體系。
美信大數據服務號-引領應用,培養數據文化
第三是搭建美的云。在美的IaaS私有云的基礎上,谷云松和團隊構建了美的SaaS十朵云,包括營銷云、大數據云、制造云還有智能云等等。
電商云用于幫美的管理淘寶上的店鋪,美的依靠電商云,可以快速連接幾千家的店鋪,實現多平臺的商品一鍵發布,庫存的一盤貨。
而供應鏈協作云則用于服務美的的供應商,在與供應商協作過程中引入交互式核價、定價過程陽光透明,最后形成采購訂單,所有的流程都可以在手機端完成。
美的智造-數字監控、預警
最后一個布局則是智能制造。美的家用武漢工廠獲得了國家智能制造的試點單位。在它的中控室里,大屏幕可以做全景演示,管理層的手機應用也可以全程觀看。監控室里,任何問題都會得到反饋,比如設備是處于停用、正常、預警還是報警狀態,來料狀況又是怎樣的,都可以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