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寧川 / 日期:2016-08-09
“我們正處于一個新技術井噴的時代”,網心科技CEO、迅雷聯席CEO陳磊在2016年IT價值峰會上說道。眼下,人工智能、大數據、無人駕駛、直播、量子通信、VR/AR、3D技術、機器人……這些當今世界最前沿的“黑科技”們,讓眾多領域的CIO們激動不已,并試圖將其引入到自己的企業或所處產業中。但看起來再炫酷的新技術,也有快速更新迭代甚至被徹底顛覆的風險。這就引發了一個問題:如何駕馭并有效利用新技術的價值?
作為首個提出把共享經濟用于云計算并成功商業化的企業CEO,陳磊在本屆匯聚中國最優秀技術高管和技術商業創新者的IT價值峰會上備受關注。對于上述問題,他在會上分享了關于有效利用“黑科技”的三個真相。
真相一:運營為本,做培育新技術的“園丁”而非“架構師”
對于新技術,以往技術創新者們總想先讓新技術本身“盡善盡美”后再拿出來使用。但在陳磊看來,關于新技術使用的第一個真相恰恰是以“運營為本”而非致力于技術本身的完美,“要做新技術的園丁而非架構師”。
陳磊以西班牙圣家堂為例:致力于成為一座宏偉的大型羅馬天主教教堂,該建筑的架構師在“建造前每個細節都要精細設計、反復審核,完工前不能投入使用”的完美理念下,將工程周期拉長至預期共144年之久(1882年-2026年)。與之相反,以“運營為本”為理念的花園園丁,卻早已在“因勢利導、不斷嘗試、不斷改造”中,培育出數不勝數的花園,一早造福大眾。
陳磊指出,“運營很重要,很多重大創新都是一步步運營出來的,迭代的速度決定創新的速度”。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即是Google GFS, GFS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而是17人團隊在Big files系統基礎上進行了小而關鍵的改動,它提供容錯功能,允許犯錯并不斷修正,最終成為Google三駕馬車之一。
掌握有效運營的方法同樣重要,陳磊對此給出的是“定指標、做監控和人工干預”三大法。他以任職騰訊云總裁期間和廣點通業務中的試金石為例,指出先正確建立技術測量指標才能精準知道對錯,從而快速提升產品。而在網心科技的“共享經濟”云計算的雙邊業務端——迅雷賺錢寶和星域CDN上,陳磊的技術團隊設置了“跑滿率”指標:測量每個節點的使用效率與收入的對應關系,滿負荷100G的帶寬如何有效分配到節點上,從而更有效地降低整體的成本等。最終,迅雷賺錢寶和星域CDN都可保證大幅變化當天優化,使系統性能持續提升。
網心科技的迅雷賺錢寶和星域CDN也同樣在“做監控”和“人工干預”方面提供了最佳案例。實施全面監控的賺錢寶實現了高于蘋果手機的97%好評率和不到0.3%的返修率,讓技術人員根據監控實況在用戶發覺之前就能修復問題,并可提升迭代速度,它帶來的啟示是“監控是第一位的,可在運營中快速調整系統架構”。星域CDN無限節點的調度策略預留接口,可接入人工干預發現規律,隨時調整調度策略?!跋到y架構建立初期不能過度自大,要給運維預留調整系統的方法”,陳磊說。
真相二:業務為綱,能轉化為業務的技術才是好技術
新技術起初再引人注目,最終也必須轉化為具體的業務。
陳磊指出的第二個新技術使用真相是“業務為綱”。廣點通業務曾采用業內最認可的廣告排序技術,但其間日收入非常不理想,且廣告展示結果非常不合理,陳磊和他的團隊在仔細排查后,確定問題出現在正在使用的排序技術上,并最終做出了技術使用調整,很快廣點通的日收入實現數倍甚至幾十倍增長。這帶給陳磊的啟示是“技術最終是為業務服務的,要以業務結果為導向來調整對技術的選擇和使用”。
陳磊分享的技術轉業務另一大重要啟示為:“技術要快速應用于業務,輕裝上陣,新技術應用先從1-2個業務需求但是現有技術無法解決的問題開始”。迅雷賺錢寶旨在讓無數個人用戶通過分享家中閑置帶寬賺到實打實的錢,在過去近兩年里,網心科技在技術研發上要“保證賺錢寶用戶的收入平衡”,需要在流量分發時考慮用戶體驗、文件部署成本、流量需求預測等大量因素。為此,迅雷賺錢寶采用先從1-2個人用戶做機器學習開始,投入小、負擔輕、貼近業務實際問題。最終,這個智能硬件為用戶帶去了穩定收入。
真相三:用戶為王,用戶是新技術的最終判定者
時至今日,“用戶為王”已成為各領域共識。陳磊說,這四個字同樣完全適用于新技術的管理使用上。無論怎樣的黑科技,其最終的判定者是廣大真實的用戶。
陳磊對比了UNIX和Dos兩大系統的走向。前者被教授們認為是更加優秀的系統,但它不僅需要用戶自己安裝驅動程序,而且需要專家級水平才能安裝成功,因此最終與普通用戶無緣;后者在計算機普及階段成為用戶最普遍使用的計算機系統,原因正是它滿足了簡單安裝和簡單使用的用戶需求和體驗。
在分享“黑科技”使用的三個真相過程中,陳磊還拋出了一個問題:“GFS最初的設計像一個只有一部電梯的樓房,為什么會這樣?”這個問題的背后,講的是在技術井噴的時代,不要試圖一次性解決所有的問題。2001年的時候GFS并沒有解決這個問題,原因是這一設計已經能滿足當時的需求。盡管后來到了2005才著手解決它,但2005年的技術環境遠好于2001年的情況,解決問題起來也更加容易。
因此,在技術井噴焦慮癥日漸蔓延的時候,要把明天的煩惱留給明天來解決,陳磊的這一觀點或將給國內的技術、商業創新者們帶去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