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寧川 / 日期:2016-08-04
2016年8月3日,將近500位CEO、CIO、CTO和主流技術專家相繼抵達三亞,由ITValue和鈦媒體集團聯合主辦的2016 IT價值峰會拉開帷幕。
在昨天晚上的迎賓紅酒會上,ITValue精心策劃了一年的云計算脫口秀上演,被稱作技術界的羅永浩、國內最懂紅樓夢的技術專家、基礎云服務提供商青云QingCloud CEO黃允松狂噴兩小時干貨,細數若干關于云計算的那些坑、底層研發精英論、云計算廠商點評等話題。
他都講了哪些真話?
1真話一:對于PaaS,“參差多態乃幸福本源”
面對參加迎賓紅酒會的200多位嘉賓,黃允松首談了云計算PaaS層的核心理念:即以開放式非閉環模式來維護平臺上生態的多樣性和選擇的寬泛性,這是與互聯網閉環商業模式截然相反的思路,這個觀點與著名的“參差多態乃幸福本源”有異曲同工之妙。
什么是PaaS層的開放式非閉環模式?PaaS層是整個云計算三層體系中最為復雜也是技術含量最高的中間層,PaaS層對比傳統的軟件體系就相當于中間件。對于通用的PaaS層來說,最大的挑戰在于如何在多種開發語言和數據庫等生態成員之間進行選擇。
當前存在著多種開發語言,包括Java、PHP、Ruby、Go等,哪種是最好的開發語言?在互聯網流傳著一個經典的爭論,即誰是否是全球最好的開發語言,不同的支持者有不同的態度。而就Oracle、DB2、Informix等數據庫來說,哪個更占主流地位?雖然MySQL在中國市場的采用量非常大,而在日本市場九成以上為PostgreSQL。
黃允松認為,對于PaaS平臺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在不同生態成員之間做選擇,而是要支持平臺生態的多樣性以及為開發者提供選擇的寬泛性。此外,生態成員的短生命周期也是PaaS平臺的常態,比如曾火極一時的CloudFoundry如今也漸趨平淡,而現在的Docker也面臨不同技術流派的競爭,其中有些技術可能在未來12到24個月內淡出。
因此,“一個良好的PaaS平臺必須要支持生態成員的多樣性、開發者選擇的寬泛性以及技術短生命周期,這就需要開放的非封閉模式,恰恰與狹義互聯網的閉環模式相反。”
2真話二:底層研發不是投入越多越好,而是由少數精英來管控
創立青云四年來,黃允松在云計算的研發管理方面有著獨到見解。他認為,除去SaaS應用層的開發外,IaaS和PaaS層都屬于底層基礎級軟件,在這個層面的開發并不是投入資金和人力越多越好,反而由是少數精英控制與管理。
“底層研發實際上代碼量并不大,重要的在于想法和方向是不是正確,所以底層研發必須由少數人控制。”黃允松說以著名的Linux為例,安卓軟件背后是Linux Kernel,而Linux Kernel的實際控制者為Linus Torvalds,也就是Linux的發明人。盡管整個開源Linux內核社區允許開發者以打補丁方式做貢獻,但核心模塊實際由一個不大的核心團隊控制,最高話語權在Linus Torvalds本人。
黃允松認為業內大公司在啟動階段動輒向云計算基礎研發部門投入上千人的作法不僅不可取,反而有可能成為災難。這是因為對于底層核心軟件而言,一個上千人的開發隊伍就意味著無數種不同的聲音,而這個研發團隊領導人的時間也將被協調與溝通占據。
青云去年發布的對象存儲,在初期僅投入了一個開發人員,在一年零四個月的時間里失敗了5次,第6次研發嘗試終獲成功。“實際上第4次嘗試失敗的時候,已經喪失信心了。后來的成功說明,云計算底層軟件研發還要有耐心,要允許一段時間的失敗。”黃允松介紹說,在最近一次某公安機構對象存儲選型公開測試中,共有8家廠商參與測評,最終結果青云排名第一。
“精英化的管理、精英化的研發、精英化的決策思路,這是底層技術開發唯一的道路,沒有第二個選擇。”
3真話三:不做技術路線之爭,泛金融業比互聯網行業更容易找到客戶
云計算除了底層研發的大團隊與小團隊之爭、PaaS層的開放性與封閉性之辯外,還有幾個大坑。“2016年是青云創業第5年的開始,我們的融資非常少,人員也就200人規模。我們居然沒破產,而且現金流都是正的。”
首先是技術路線之爭。在云計算領域,最常見的爭論就是技術路線。目前在IaaS層有四大技術路線,分別是Bare Metal、虛擬化、容器化以及Unikernel。這些技術彼此之間不是強取代,而是共存的關系。
在整個云計算產業的發展過程中,不同的技術流派在生態空間中逐漸找到了各自的位置,發揮著不同的作用,這是云計算本身多樣性所決定的。很多人談論到,是不是十年二十年之后全球只剩下不超過五家云平臺供應商,“絕對不是這樣的,因為根本無法抹煞多樣性,而且‘多樣性’幾乎永恒不變。”
其次是云計算廠商在選擇客戶時,要從實際需求量大的行業入手,就是泛金融業。因為對于銀行、證券、保險甚至網銀等金融機構來說,IT是必須24*7在線的生命線。而互聯網公司和開發者人群看似屬于目標客戶群,但實際上他們更愿意選擇自行開發,這是由他們自身IT能力較強決定的。
4真話四:選擇云計算廠商,流量也是個事
在談及如何看待公有云廠商時,黃允松表示,
“如果企業的業務模式依賴某一種已經存在的商業流量生態的話,就不必去比較公有云技術,因為技術不再是第一考慮因素,而是流量的生意。”
對于高度依賴阿里巴巴電商流量的互聯網類電商項目,推薦使用阿里云,因為它能帶來龐大的電商流量。而對于游戲類的用戶,則推薦考慮使用騰訊旗下的騰訊云,或者是金山旗下的金山云。金山云不僅為金山服務,還為小米手機服務,可以導入小米手機的流量。
在談及公有云大廠微軟時,黃允松認為微軟的公有云實際上是Windows和Office業務的延續。微軟真正的搖錢樹在于辦公軟件,而并不是操作系統,Office 365的SaaS業務非常良好地延續了微軟公司在辦公軟件方面的輝煌。在PaaS層,微軟的Visual Studio開發工具和MSDN開發者社區在開發者人群中積累了巨大的影響力,因此進入PaaS屬于順理成章。
而對于AWS亞馬遜云來說,最開始的初衷是為了解決亞馬遜內部IT資源共享與資源協調,這也是為什么AWS亞馬遜云從IaaS起家的原因。而阿里云出身于阿里,阿里以商品貿易以及圍繞著商品交易產生的第三方支付業務為主,阿里云最開始是為了解決淘寶對外開放的問題,當年淘寶開放平臺是具有極大影響力的平臺。后來阿里云收購了萬網,這是一家提供網站運營注冊以及虛擬主機托管等增值IDC業務的公司,阿里云的基因也就圍繞淘寶開放平臺和萬網展開。
在談及青云自身的基因時,黃允松表示自己出身于IBM Tivoli團隊,Tivoli是IT服務管理平臺也就是數據中心運維工具,因此青云從IaaS入手開展云計算業務也是情理之中。青云以IaaS為業務重點,青云承諾每年至少兩次降價,這源自于技術的創新,同時還能維持同樣的毛利率。在IaaS基礎上,青云選擇通過接駁多樣性的PaaS實現,以提供平臺服務。
進入2016年,黃允松看到整個云計算產業出現了可喜的變化,這就是口水戰變少了。其中的原因,主要是這幾年來的嘗試失敗和經驗教訓,讓云計算從業企業認識到各自技術的局限性,從而尋求一種共生共存之道。
總結來說,參差多態乃云計算本源,這才是健康的云計算產業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