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敏 / 日期:2016-06-13
李雪峰,眾安保險首席架構師,主要負責公司的技術保障體系。曾就職于J.P.Morgan、亞馬遜、東南融通、阿里巴巴等公司。以下是其在ITValue微信公開課第一期(也是鈦坦白第19期)上分享的話題《區塊鏈催化下的共享新經濟》,由ITValue整理后發布。
眾安保險是一家互聯網保險公司,屬于大金融,所以離不開金融科技這個范圍,今天主要和大家交流一下眾安保險在區塊鏈方面的一些研究和心得。
1共享經濟的現狀,以及難以解決的信任問題
這幾年一些特別火的公司,基本上都是共享經濟的模型,按照行業來分的話,有交通、旅游、金融、教育、物流,餐飲等等。相關企業大概可以分三類:有共享物品和空間的,比如大家比較了解的滴滴、Uber還有Airbnb;還有共享經驗的,像大眾點評的商家點評,淘寶、天貓里面買家對賣家的一個信用點評;另外一個是技能方面的共享。前兩者都比較普遍,比較成熟,國內外的創業公司也比較多,但是共享技能這方面在國內落地的模式和國外同類企業都比較少,相對來講,還處于一個摸索的階段。
實際上,共享物品或者技能等模式,在共享經濟火起來之前都存在,但是為什么沒有達到相應的商業規模呢?主要是因為那個時候的技術無法解決很多問題,比如說滴滴,為什么以前沒有火,是因為導航的精度、地圖、定位的技術,還有手機芯片,還有很多問題要去解決。現在解決了之后,那么滴滴、Uber很快就火起來了。
那么新經濟和傳統經濟的差別在什么地方?作為一個傳統的商業模式,我們轉移的是所有權,我們去商店買個東西,我付錢給他,這個東西就屬于我,所有權屬于我了。而共享新經濟所共享的是使用權。任何一個事物其實都是供需雙方的匹配產生的,但是如果要進一步把它做大,從而達到一定的商業規模,還需要一個高頻、高效、共享的通道。這個通道通俗來講就是中介平臺。比如,淘寶、天貓、京東,還有一些房產中介平臺。
那么共享經濟它是怎么產生的?共享經濟其實是在互聯網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這個大背景之下產生的一種新的商業模式,換句話來講,科技進步為我們的變革方式提供了技術支持。
人類的經濟活動從一開始最原始的物物交換到現在,幾千年下來,經濟活動其實離不開我們的法律,法律本身是一種合同契約,但是這么多年下來,我們的合同還是有一些問題。總的來講,有兩個方面:
首先,合同條款的描述。從目前來講,沒有任何一種人類的語言和文字可以很明確、很完善地描述這個條款,能夠分清這里面的法律邊界,所以我們會看到,任何的法律條款和條文,都是非常晦澀、咬文嚼字、難懂;
其次,合同的執行成果取決于交易雙方主體的信用度。我們周邊每天都會產生很多的商業欺詐、商業欺騙和商業糾紛,其實就是因為沒有信用。
現在最火的這些共享經濟平臺、共享經濟的模式,是不是可以解決或者繞開這樣的問題?
經過研究,我們發現,不管是哪個企業,只要是處于中介平臺這樣一個階段,它其實都存在兩個方面的特征:一是從平臺方來講,它在努力地告訴大家,在這個平臺上交易是安全的,讓我們去這個平臺上做交易;但是整個社會也好,他們自己也好,都在不斷澄清,對于在這個平臺上面交易的雙方主體,他們是沒有辦法去保護人與人之間的信任。
這點其實大家也都明白,從支付寶在淘寶的誕生、Paypal在ebay的誕生就可以看出來,這兩者都是在整個交易流程環節當中解決人與人之間支付不信任才產生的。
比如大眾點評對商家的點評,淘寶、天貓買賣家的評分,同樣也是彌補這樣一種不對等之間的不信任感,此外還有像京東這樣的采取獨立自營的方式,其實相當于由公司來提供背書,告訴大家我這邊是可以信任的,他們的目的是為了解決雙方存在的信任偏失問題。
但問題是即使這些偉大的企業花費了這么大的努力,每天都在解決一些問題,但是效果還是很難達到全民的認可,因為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體系問題,甚至包括一些社會問題,很難簡單地去解決。前一段時間IACC暫時終止了阿里巴巴和其他一些全球著名的電商企業的會員資格,其實就說明這樣的一種信任問題而導致的危機,這些問題其實很難簡單的通過一些手段和通過一些流程或者是一些制度去消滅掉。
2共享經濟下,區塊鏈帶來的三個機遇
比特幣系統從2008年誕生到現在已經八年了,沒有宕過機,運行非常平穩,考慮到它承受了這么多次的攻擊,并且沒有人去維護它,這是相當不錯的。而且所有的交易都沒有產生過違約,沒有任何糾紛產生。與此對比的是,金融系統每年在硬件、軟件上的投入非常大,卻還是解決不了問題,而比特幣輕易就做到了。
比特幣借助的主要是區塊鏈技術。從工程師角度看,區塊鏈就是利用現代開發語言的圖靈的完備性,密碼學以及各種數學算法解決了上面提到的問題,大家比較熟悉的說法是分布式總賬系統。對傳統金融來講,總賬系統就是現在的中心化數據庫,只不過其部署是分布式的,所以現在不管是哪個互聯網企業,其實他的數據都是大集中的,無非是通過異地容災、雙活多活來完成,就是因為數據是大集中的,所以它帶來的一些危害、一些風險也非常大。
因此基于區塊鏈的解決方案其實非常簡單,就是一種新的分布式數據庫,數據不會泄露,數據不會丟失,具有天然的容災能力,這其實是我們金融企業特別在乎的地方,也是我們花比較大精力去研究的原因。
在共享經濟的環境之下,區塊鏈的機遇大致分三個方面:
第一,區塊鏈未來會重構大數據。信息戰、諜報戰從古代開始就存在,就是通過人工獲取一些信息,到現在的一些數據庫技術的發展,再到現在移動智能手機,甚至包括90年代IBM的深藍電腦打敗象棋大師,以及到最近的阿爾法狗打敗韓國的九段國手,我們會發現,所有的人工智能創新和價值其實都是圍繞數據,數據在哪里,價值和創新就在哪里產生。未來有大量的數據是存在區塊鏈里面的,所有的應用和創新都一定是基于區塊鏈去誕生。所以我們認為區塊鏈一定會重構大數據,成為一切的入口。
現在尤其是電商,2B的或者2C的,每天絞盡腦汁在想怎么獲得入口,怎么創造入口,怎么獲得一些流量引流。未來,基于區塊鏈的數據處理,其實是自然而然的,要基于物聯網的基礎之上,區塊鏈所有的數據都是簡單存在的。
進一步講,如果基于這些區塊數據的分析和挖掘,再進一步大量降低所有成本,那么其實了解過數據分析或者大數據挖掘的同學應該都了解,我們平時在做數據挖掘的同時,有相當多的精力和時間其實是花費在數據清洗以及收集這個層面的,所以一旦有了區塊鏈,這樣的成本將會大大減少。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認為區塊鏈未來對大數據的重構會有很大的影響。
第二,區塊鏈可能會極大降低一些企業或者是商業的信用成本。大家都知道,銀行可以樹立很好的信用機制,因為它由政府做背書,其地理位置都位于城市核心,都在中央商務區、中央金融商務區,同時通過國家給予的法律武器等一些強制手段去維護整個貨幣的穩定性,而實際上,因為區塊鏈的不可偽造性和無法雙重消費這些特性,我們很容易建立一些信用。
第三,實時平帳,不需要事后審計。金融體系的同學應該都知道,現在金融體系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叫錢帳分離,還有業財分離。在區塊鏈里面,這兩者是合二為一的。它通過一種巧妙的數據結構實現了這一目標,通過區塊鏈可以做到實時的平帳,不需要事后再去審計了,銀行和銀行之間、地區和地區之間、甚至是國家和國家之間,這個事后審計的成本是非常大的,就是因為這樣的成本非常大,涉及到的相關面也非常廣,所以才有一個swift這樣的國際組織。
現在區塊鏈大家都比較認可的分法有公有鏈、私有鏈和聯盟鏈。從實際情況來看,整個產業更多可能是沿著私有鏈的方向去推進。剛才我們提到三個機遇,區塊鏈的應用十分廣泛,凡是涉及到交互的記錄都可以考慮在區塊鏈這個基礎上開發相關應用,同時以區塊鏈為底層技術建立起來的金融系統,也可以通過點對點的交易降低經營成本,提高支付的效率,另外對于監管和客戶對數據記錄的一些隱私要求也都可以滿足。
簡單講,如果某些領域的信用成本很高或者缺乏信任,區塊鏈就有機會。比如醫療、審計、公證、物流,物流包括乘用車、貨運車、物品的一些追溯回溯,還有一些供應鏈金融,以及我現在所在的保險行業等。
眾安保險在區塊鏈方面的落地,其實包含兩個層面,一個是技術層面,一個是業務層面:
1
技術層面比較好理解,好像是市政的一些基礎工程、基礎設施,比如買完房子以后,每個人都不需要關心水電煤這些基礎設施,所以我們開發了一些分布式的文件存儲、數據存儲,以及簡單的一些合約應用開發平臺。在這個之上,我們可以把我們的一些保單信息、用戶信息、理賠的一些隱私信息把它存儲起來,對用戶來講或者對我們整個容災來講都有非常好的一種支撐。在這之上,我們所有的業務往這上面去遷移。
2
從業務層面來看,保險對于大家的社會生活來講,主要是輕量級的。這個輕量級指的是它本身的質量、重量不高,相當于物理學來講,它本身不具備大的吸引力去吸引周邊的物體。所以我們主要還是要考慮,怎么把我們的業務通過場景化把它嵌入進去。而區塊鏈就承擔了一個創新的角色,比如大家都知道一些新的積分系統、積分聯盟、互助經濟、互助保險,還有保險當中的理賠投保等等。
3區塊鏈面臨的五個挑戰
第一個是技術本身的特性限制。很多同學可能認為區塊鏈是無處不在的、高度互聯的、很高大上的,但是從我們實際的使用情況來看,目前的區塊鏈這樣還處在嬰幼兒期,比較原始的一個狀態,就像現在的汽車與之前的馬車相比一樣。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區塊鏈的交易速度很慢,每秒的交易量現在是區塊鏈應用所面臨的一個技術挑戰之一,但是好在有很多組織和個人在研究,相信很快就會得到一個突破。從目前來講,怎么來緩沖呢?我們把交易的鏈路和真正的區塊鏈路分開來,這樣就能提高它的吞吐量;
第二個方面是技術的進入門檻。區塊鏈技術其實蠻復雜,涉及到密碼學、計算數學、人工智能等很多跨學科、跨領域的一些前沿技術,一般的工程師在短期內可能很難去掌握。了解很容易,要應用開發就很難。所以接下來區塊鏈應用攻堅的第一步是需要在底層基礎上開發出能讓大家比較容易用的,讓普通工程師都能用的一些技術平臺,這樣才可以讓更多的同學參與到整個體系的建設當中來。眾安保險目前專門有一個數據科學實驗來跟它配套,這樣的成本投入其實也算是比較大的;
第三個挑戰主要是傳統商業的挑戰。大家其實都明白,對區塊鏈有些感性上的認識,就是分布式的總帳系統,剛才也提到傳統的數字帳本其實就是數據庫,這樣的數據庫已經存在我們各個領域這么多年,所以有不小的一個歷史遺留問題,想要改變的確需要有一個過程,這些系統這些數據庫現在運行得很好。這個現象就比如說,我們現在的Uber和滴滴一樣,雖然這么火,發展這么快,但是出租車仍然有市場,仍然存在;
第四個挑戰是一些場景應用需要去拓展。現在我們大家都在開發的或者說都在頭腦風暴的一些區塊鏈的應用場景,一般可以分為虛擬貨幣類、記錄公證類、智能合約、證券、社會事務等,這些場景其實不錯,但看起來有一點偏離普通人群,有點高冷,缺乏接地氣這些場景應用,所以對區塊鏈的追捧目前主要是集中在一些高中端人群和高端的公司。可是區塊鏈是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如果沒有一個龐大的用戶群去參與的話,就沒有辦法突破主流市場。
大家還記得前兩年的余額寶吧,中國互聯網金融熱潮的開始,其實應該歸功于阿里的余額寶。普通用戶快速增長,指數式的增長,這樣的發展方式需要我們要參考一下。這才是區塊鏈改變這個世界的真正起點。但是這樣的場景目前還沒有看到,相信大家也都在尋找,這是一個攻堅點。如果我們找到這么一個切入點的話,相信區塊鏈的應用將會大規模發展起來。
第五個挑戰和區塊鏈本身的生態體系相關。畢竟還是比較新,應用也比較少,它的體系環境還需要去豐富。區塊鏈的基礎建設需要充分發揮個體的力量,類似于通過一種P2P的方式,加強我們的運算能力,各種不同的主體充分參與進來,共同貢獻。區塊鏈一方面具有人多力量大的特點,另一方面生態體系包含的內容也比較多,從平臺的運維、交易、支付、商業應用、社會的應用,甚至包括一些外包的眾籌等模式,可以涉及到大家生活的各個方面,所以各種應用系統和輔助系統的需求也會十分龐大。
4區塊鏈如何跟與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融合?
區塊鏈有一個非常好的特性,它不會對現有的基礎設施進行大規模、大面積的改動,在引進這項技術的同時,它有非常好的兼容性。
事實上在“技術是基礎、場景是土壤、金融是催化劑”的這么一個大背景之下,技術的融合成本相當重要。很多都是帶有歷史的包袱,歷史的遺留成本的,如果從零開始去做,當然很好說。但是作為一個金融企業,它中間的數據、中間的業務流是不可能去中斷的。而在區塊鏈得到大家關注之前,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就已經是科技領域的三個巨頭,已經實實在在存在于大家的生活中。
我們一般把物聯網理解為大數據的來源,人工智能作為大數據的后臺工具,然后通過大數據來驅動業務變革。這三種技術又是怎么跟區塊鏈融合的呢?
1、物聯網+區塊鏈
物聯網就是萬物互聯,就是移動互聯,不再是人和人之間的鏈接而是機器和機器,設備和設備,系統和系統,所以他們和人一樣,可能更要求民主和獨立。在不久的將來,物聯網的設備將爆增,有可能是千億,也可能是萬億,像這么一個龐大的網絡,如果還是以中心化的組網模式去管理的話,數據中心的基礎設施投入維護應該是沒辦法估量的。
大家都還記得去年支付寶杭州蕭山機房光纖挖斷事件,投入了這么多的成本,但是一旦發現有這樣的機房隱患的時候,就需要做異地的一些多活容災,這樣的成本基本上是機房和機房級別的容災、冗余。對于普通的企業來講,這個是無法承受的,同樣對眾安保險,我們暫時也無法承受,而螞蟻金服和阿里或者是騰訊他們可以承受,因為他們本身是一個云的服務商,其計算資源其實是有備份的。
在云計算還沒有打消人們對數據安全疑慮的時候,物聯網的設備就已經這么深入到我們的生活隱私當中去,你會接受嗎?比如說你們家的電飯鍋幾點做飯,做多少人的,家里的熱水器什么時候開始工作,這些數據如果都傳輸到管理中心的話,都屬于一些家庭隱私。整個的一個物聯網的安全方案應該如何去應對呢?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其實我們在眾安保險內部組建了一個小型的物聯網,我們增加了各種各樣的傳感器,有溫度的、聲音的、圖像的,我們就是要看這些數據怎么來傳輸、怎么來進行管理。初步的研究結果發現:區塊鏈將使這些設備實現自我管理和維護,這就省去了以云端控制為中心的高昂的維護費用,降低互聯網設備的后期維護成本。
所以,物聯網和區塊鏈的結合,我認為這是天作之合,有了物聯網,區塊鏈的數據來源非常優秀,同樣有了區塊鏈,物聯網的管理變成自管理。
2、大數據+區塊鏈
其實大數據本質上來講,屬于數據庫的一個小分支,這樣就把這個問題歸結為和數據庫的關系。
數據庫在軟件、在互聯網界、在IT界其實是個特別古老的研究領域,從最初的文件系統到ER模型到后來引發的大家都知道的傳統數據庫的三大成就,關系模型、事務處理、查詢優化,一直到后來互聯網盛行以后的NOSql數據庫的崛起,數據庫技術在不停發展、在變化,那么也包括以XML為代表的半結構化,文本、語音等非結構化的數據處理等等。
要講到數據庫和區塊鏈的關系,其實還有一個例子可能比較恰當,就是電影和虛擬現實的關系,電影其實是比較古老的一個產業,有200多年,從最開始的無線電影到黑白到彩色再到現在大家看到的3D,IMIX等等,實際上電視產生以后,大家都說電影可能走到盡頭了,但是現在電影產業的發展其實還是超乎想象,事實上就是電影不斷的吸納一些新的技術,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新的觀影體驗,而下一個可能會被電影納入的新技術可能就是虛擬現實或者是增強現實。想象一下,我們看過的《火星救援》,如果說導演可以想象出一個外太空的世界,通過虛擬現實或者增強現實就可以把這個世界帶到觀眾面前。
區塊鏈和數據庫的關系看起來其實也就是這樣一種關系,從數據庫技術演進的過程,我們可以發現,它總是來源于要怎么去滿足新的業務需求,然后創造出新的這些數據處理技術。比如從最開始的文件系統,為什么我們需要ER的這種模型呢,是因為金融行業的發展,大家對于這些快速的記帳、高并發數據寫入和訪問,有了進一步的需求,從而導致了實體關系模型的產生以及快速的發展。后來為什么NOSql數據庫會出現呢?就是因為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對數據庫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所以本質上我們認為整個互聯網就是一個大的數據庫。
事物總是在不斷發展的,當然我們通過NOSql數據庫、云存儲這些技術解決的互聯網海量實時數據處理問題之后,下一個問題一定來了,那就是如何以規模化的方式來解決數據的真實性和有效性。舉個例子,可能跟我們的飲食相關,從一開始的溫飽問題,到營養結構問題,再到大家所關注的食品安全問題,數據庫的發展其實也是一樣,當我們通過ER實體關系模型,通過NOSql數據庫能夠很好的解決數據存儲和數據訪問的這些問題的時候,接下來大家要去關心的,要去解決的那一定是真實性、有效性的問題。
所以到了這個階段,以區塊鏈為代表的這些技術,對數據真實有效不可偽造、無法篡改的這些要求,相對于現在的數據庫來講,肯定是一個新的起點和新的要求。就我個人來講,我個人比較清晰的感受到,數據庫與區塊鏈融合趨勢,其實是非常緊密的、無法阻擋,好像剛才說的電影,內容的制作方開始向虛擬現實、增強現實這個方向發展一樣;從數據庫的角度,區塊鏈就是一種新型的數據組織方式。我們認為大數據、區塊鏈是兩者合一的。
3、人工智能+區塊鏈
其實區塊鏈本身點對點的這種驗證方式實際上也是一種基礎協議,是分布式人工智能的一種新形式,我們認為,這個會建立人工智能和機器智能的一種全新接口和數據共享。另外兩個非常直接的關聯就是,人工智能和區塊鏈其實有相同的根、相同的脈絡:一個是算法革命,一個是共享經濟模型。
其實在我們實驗室做的一些測試當中,我們通過組建的一些測試物聯網,希望從各個傳感器傳過來的數據,經過分析,然后達到某種算法的最終目標,實際上它整個的脈絡其實非常清晰,出發點要么是算法,要么就是數據。
最后總結一下:區塊鏈目前還是早期,這是一個新興的市場,傳統金融突破起來可能相對比較困難,尤其對非常傳統的保險行業,還有一段路要走。其實可以從互聯網金融這個行業開始,首先要有一些創新的膽量,先易后難,先積累一些案例,然后突破更多的場景,還要相信技術可以改變這個世界,先動起來,做一些探索。
Q&A
1
方正證券王昭 : 區塊鏈的應用成熟后,是不是意味著現在一些大型中央機房會被淘汰掉?
李雪峰:會, 區塊鏈有天然的容災能力,但大型中央機房會被淘汰掉會有個過程。
2
中國人壽海外Kevin:區塊鏈保存大量的業務數據,不合適吧?
李雪峰:不合適,也沒有必要,雙層鏈路去完成一個完整的交易。區塊鏈只保存必要的區塊信息,交易信息不用放在那里,交易做交易的,區塊做區塊的。
3
李沂:區塊鏈可以理解為一種特定技術的設計思想嗎,目前關于區塊鏈的技術標準有哪些成型了的?
李雪峰:理解成一種發明更好,他不是標準,他不破壞現有任何的技術,兼容性很好。
4
方正證券王昭:任何技術都不是萬能的,區塊鏈有其本質上的缺陷嗎?
李雪峰:有,現在光交易慢就可以讓人不想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