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Value社區

從認知計算到認知商業,IBM喊你一起經營一個2萬億美元的新市場!

作者:吳寧川 ITValue / 日期:2016-03-04

2016年3月1日,IBM大中華區董事長陳黎明在IBM論壇2016上宣布公司105年的歷史上第三個品牌“認知商業”落地中國。早在1995年,IBM就描繪了“電子商務”的愿景。2008年,IBM推出了“智慧的地球”。如今,IBM再次推出了基于認知計算的“認知商業”,但這一次IBM說“不當領導者”也“不唱獨角戲”。

就在本次IBM論壇前不久,IBM CEO Ginni Rometty在2月底接受美國記者訪問的時候,稱一個以“認知計算”為核心的“決策支持”市場將在2025年產生2萬億美元的IT市場,而這將是一個全新的增量市場。此外,全球以“生產力”為核心的傳統IT市場將在2016年達到1.2萬億美元的規模。

IBM把“認知計算”定位于“決策支持”,而不是像人們想象中的可以取代人類的人工智能。早在1960年,美國科學家J. C. R. Licklider寫了一篇非常著名的文章《人機共存》,他預言“在不久的將來,人腦與計算機將緊密的連接起來,形成的人機合作伙伴關系,這將比人腦更能思考,處理數據的能力將遠超今天現有的計算機。”因此,在認知計算時代,并不是機器取代人類,而是人機協作創造出更好的結果。

有了這一層理解,就可以明白所謂“認知商業”就是把“認知計算”泛化用在一切商業領域,通過更強的人機協作而創造出超乎想象的商業結果,這就是與“認知商業”相配合的品牌宣言“OutThink”的含義。

在這里要解釋一下,代表認知計算的IBM Watson系統并不是一個工具,它本身是一個基于云的開發平臺,可以通過API應用程序接口調用其系統資源。目前,IBM已經提供了32個Watson API,到2016年底Watson API將達到近50個且逐年增加。現在全球超過7.7萬名開發者在使用Watson Developer Cloud平臺,開發基于Watson的應用程序,這些應用程序才是“新工具”。

所以雖然Ginni并沒有解釋是如何計算出這2萬億美元的IT增量市場,但可以認為這2萬億美元的新IT市場是一個基于Watson的龐大生態,只有更多的軟件開發商、系統集成商、高校和研究構等加入到這個生態體系中來,才有可能創造出一個2萬億美元的新市場。

因此,IBM大中華區總經理王天義才在當天的媒體采訪中表示,IBM不尋求成為“認知商業”的領導者,也不會是IBM一家唱獨角戲。為此,IBM已經為Watson集團注資十億美元,這其中包括1億美元的風險投資,用于建設新型生態圈和開發基于 Watson 的認知應用。

而在全球傳統的1.2萬億美元IT市場中,則包括了現有的服務器、存儲、網絡和軟件等已有的業務。Ginni表示,在這1.2萬億美元的傳統IT市場中,還包括了一個成長中的混合云市場,這將是IBM長期關注并會持續存在的市場空間。Ginni稱在2015年IBM咨詢簽署的70個上億美元規模的合同,每10個中就有7個是混合云項目。IBM認為,混合云還將在2019年成長為4000億美元規模的市場。

在IBM論壇2016上,IBM大中華區全球企業咨詢服務部總經理Gregor Pillen、IBM大中華區副總裁兼大數據與分析事業部總經理丁少忠、IBM大中華區云計算業務總經理胡世忠、IBM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硬件系統部總經理高璐華、IBM大中華區信息安全總經理林澤芬等五位高管集體出現在媒體面前。

這“五虎將”主要代表了IBM當前的主營業務,包括云計算、大數據、安全、硬件系統和咨詢業務,它們將持續為IBM貢獻源源不斷營收。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大數據與分析事業部,這個部門主要銷售BI商業智能解決方案,而在近幾年IBM大量收購了BI商業智能技術供應商,這些都是IBM當前以及近期馬上可以變現的技術和解決方案。

陳黎明透露,IBM剛剛在中國成立了一個認知計算解決方案團隊,負責在大中華地區推廣認知計算解決方案。陳黎明希望在未來三年內,這個團隊能夠有所建樹。

輝瑞中國副總裁谷成明出現在本次IBM論壇上,介紹了雙方合作的認知醫療解決方案。在隨后的采訪中,谷成明表示雙方合作歷時近兩年的時間才有了現在的初步結果,原因很簡單,“就是不了解”。科大訊飛輪值總裁、訊飛研究院院長胡郁也現身本次IBM論壇,胡郁的出現表明IBM正在積極尋找本地合作伙伴,解決IBM Watson進入中國市場的本地化等問題。經過兩年的推廣,認知計算已經進入認知商業的實用階段。

因此,IBM可以說要在中國市場大推特推認知計算和認知商業,然后以此為龍頭帶動數據分析和商業智能業務,再帶動包括云、安全、硬件系統等基礎設施業務。比如2015年初IBM推出的大型主機z13,就是首個嵌入了分析技術的大型主機。

為了推廣認知計算和認知商業,IBM在2016年伊始就火力全開,廣發英雄貼“喊”業界所有人“入席”。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就是這么走上了IBM論壇2016的舞臺,他的一篇微信文章《淘汰人的從來是工具而不是年齡》為IBM賺來了十萬+的閱讀。遺憾的是,這篇文章在為IBM賺足眼球的同時,也誤導了大眾。因為Watson并非工具,而是平臺。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