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Value社區

【十問IT高管】之二:這些工作挑戰讓你焦慮了,有沒有?

作者:ITValue / 日期:2016-01-28

十問IT高管之二:這些工作挑戰讓你焦慮了,有沒有?

創業潮造成人才流失、ToB與ToC業務的優先級、品牌營銷與推廣、傳統企業與CIO的轉型、重新認識中國市場、信息安全……這些讓他們焦慮的工作挑戰,也在困擾你嗎?

編輯/吳寧川

盤點2015,展望2016。歲末年初,ITValue用10個問題發問國內外數家來自不同領域的IT廠商和創業企業高管,試圖從這些技術產業的領軍人物品中獲得對于企業級市場最新動向的洞察。來自19家公司的21位高管分別就產業宏觀變化、互聯網+、云計算、移動計算、智能制造、新技術等,提供了各自領域的觀察和解讀。ITValue將其中的精彩觀點編錄成《十問IT高管系列》,供您參考。

對于“2015年最讓您焦慮的工作挑戰是什么?”這個問題,在高管的觀點中,如下“焦慮”值得關注:創業潮造成人才流失、ToB與ToC業務的優先級、品牌營銷與推廣、傳統企業與CIO的轉型、重新認識中國市場、信息安全等。當然,正如思杰(Citrix)大中華區總裁曹衡康所言,整個中國經濟下滑且變成“新常態”,經濟增長遲緩造成業務難度在增加。這恐怕是所有企業高管在2016年都要共同面臨的挑戰。

以下為IT高管的直接回復,經ITValue編輯:

人才
思杰(Citrix)大中華區總裁曹衡康:國內創業潮的興起,讓留住人才成為挑戰
2015年有兩大挑戰,第一個是整個中國經濟下滑且變成“新常態”,經濟增長遲緩造成我們的業務難度在增加。第二個是國內創業潮的興起,造成人才的保留成為挑戰,很多員工想去嘗試新的創業機會,我們要考慮怎么能夠把人才留住,讓他能夠在這個公司留下來。雖然目前人才流失的速度沒有那么多,我們也做了很多努力,包含整個企業文化方面,很多員工也留下來了,甚至還有員工離開了半年又回來了。
這個挑戰后來又變成改進公司文化的機會。后來我問這些員工他們為什么想回來?在于企業文化讓他們覺得一個工作環境不僅是為了收入,還在于這個環境給他們帶來良好的工作心態和感覺,這也是蠻關鍵的。這也是我們2015年的一個挑戰,相對之下也是一個經驗的累積。

ThoughtWorks中國區總經理張松:企業對更優質軟件的要求導致對人才的渴求遠超過往
在互聯網力量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軟件已經成為支撐和推動業務創新的重要依托,因此產生了對更優秀的用戶體驗設計和更高質量的軟件開發的要求。在這個大環境中,ThoughtWorks在中國的業務2015年有了比較大成長,隨之而來的挑戰是愈加激烈的人才競爭。作為一家定位高端的專業服務公司,像不同領域的優秀專業服務公司一樣,高素質的人才一向是我們的核心優勢。在我們從事的軟件技術領域,對人才的渴求遠超過往,而2015年的創業浪潮,也使得我們不少優秀的同事,重新出發開創自己的事業。在祝福他們的同時,我們一方面需要建設公司的事業平臺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我們,同時提升我們的人員成長機制,為自己,也為行業和社區更快更好地提供更好的人才。

致遠軟件副總裁、協同研究院院長劉古權:最讓我感到焦慮的是人才的流動。
首先,2015年互聯網經濟形勢的變化,人才的流動性增大了很多,尤其我們在向互聯網轉型的過程中,需要大量對傳統業務向互聯網轉型的商業模式比較熟悉的技術人才、運營人才,這在現實中受到了較大的挑戰。其次,基于移動互聯網工作變革的需求。
客戶對我們的要求更高,對產品更新迭代要求也更高,需要更迅速地響應。這也是令我們焦慮的:如何通過自己組織內部變革快速為客戶提供基于移動互聯網便捷服務?過去我們一年發版一次,現在半年就可能就要發版一次。

銷售易創始人兼CEO史彥澤:跑到硅谷去招世界級的人才
銷售易要打造一家世界級的公司、做一款世界級的產品,但是我們中國企業級市場缺乏世界級的人才,這是2015年讓我最焦慮的事情。所以我跑到大洋彼岸的硅谷去找世界頂尖的CRM人才,比較幸運的是找到了美國SugarCRM前高級研發總監周然,也就是我們現在的CTO,未來也會有更多的硅谷人才加入銷售易。

業務轉型
恒拓開源CEO武洲:業務瓶頸
規模在擴大,客戶群體在增加,創新能力并沒有相應的增長,沒有新的方法和理論,所以沒有顛覆業務模式。

艾潤物聯CTO王銀波:2B和2C一起做,如何發展都是挑戰
2C是互聯網企業的優勢,2B是傳統企業的優勢,2C要比2B好操作一些。做物聯網,或者叫做互聯網+,需要2C和2B一起做,優先發展B還是C,如何發展都是挑戰。

網宿科技營銷中心總經理孫靖澤:向云服務公司轉型過程中如何跟上市場節奏
2015年,網宿在專業CDN業務營收占國內市場43%的情況下,公司進軍政企市場,啟動社區云項目,從CDN服務商向云服務公司轉型。在這個過程中,如何跟上市場節奏、滿足客戶需求、提供有價值的解決方案是重大挑戰。
之前公司的主要客戶是互聯網公司,而對于政企市場,兩者需求有很大差異,服務模式也有很大不同,網宿要發揮自身在資源、服務、技術方面的優勢并有所創新,才能服務好政企用。同時,公司啟動的社區云戰略,需與市場多方合作,滿足家庭用戶重度應用需求,在這方面,挑戰大、機遇更大。

神州信息工程院副院長徐嘯:如何讓軟件SaaS化趨勢健康落地
我們處于一個轉型的市場中,由云計算等技術推動的軟件SaaS化等新趨勢正在深刻地影響著市場、用戶,但這種趨勢又有因被資本推動而產生的不理性一面,如何讓這種趨勢健康落地,切實地融合企業IT需求與技術趨勢,是我們面臨的挑戰。這個挑戰不僅僅是對服務商,更重要的也是客戶面對的困惑——他們既需要互聯網企業的技術分享,但在很多情況下又無法把這些經驗和企業的需要直接對接。當然這也是一個技術或趨勢落地所必然需要經過的過程。


市場、客戶與投資

Infosys中國CEO朗格:最大的挑戰是如何通過不斷的創新滿足用戶和市場的需要
我覺得這談不上焦慮,反而是我工作的最大動力來源之一。在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中,只有秉持創新精神,實踐創新理念,企業才能生存和發展。

恒拓開源COO王永和:讓傳統企業家接受并采用互聯網思維實現傳統行業轉型挺難的
即使企業轉型的需求很迫切,但大多數傳統企業家熱衷于參加各種企業轉型會議和培訓課程,而很難放棄固有的管理思維,無法擁抱互聯網。

京東云事業部總經理徐兵:從用戶角度的公有云滲透率的問題
經過多家云計算公司及合作伙伴的多年努力,云計算已經從虛無縹緲的概念,在創業創新群體里,云計算變成真實的工程利器,為行業創新,技術突破帶來真實的變化。但和國外云計算同行相比,中國傳統行業對云計算的使用仍然處于比較猶豫的狀態。除了上面描述的安全問題,對于品牌的認知,以及對于云計算無所不能的錯誤認識,都會影響到對云計算轉型的采用程度。如何加強傳統行業企業對云計算的正確認識是個很挑戰的問題。

烏云網/唐朝云安全創始人方小頓:
最焦慮如何更好更廣泛的把我們的價值傳達到更多企業。

文思海輝CIO龔培元:企業正在轉型,需要用新的方式來看待業務
IT需要與業務完全協同一致,用來服務于新的業務需求。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的蓬勃發展,我們已邁入數字化時代,這對CIO而言,既是挑戰又是全新的轉機。

CIO過去用既有技術來支持新的商業模式的做法已不可取。因為在數字化產業革命中,已不再從商業模式來看商機,而是從不同商機切入,引導不同的流程和商業模式,這是一個完全不同的觀念。需要通過建設全新的平臺,借助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的分析幫助企業進行改變,它既考驗CIO對業務了解和技術的拿捏,還考驗了其自身領導力。

可以說,未來CIO的角色在數字化商業的時代,其角色已從運營轉換到運維,轉換到支持企業的運作,實際上已經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商業領袖,這個領袖不局限于商機,而是在于怎么支持企業在不同商機面前,實現不同的突破。

Ucloud CEO 季昕華:云計算如何幫助CIO創造更多價值
有不少CIO會覺得云計算搶了他們的飯碗,降低了自身在企業中的價值,我們的挑戰就是要和CIO一起梳理業務,通過云計算和大數據的技術,協助CIO引導企業實現互聯網+,讓傳統企業通過互聯網思維和互聯網技術實現業務轉型,讓IT從支撐部門轉化為業務價值創造部門,實現企業轉型成長,實現CIO的價值創造。

恒拓開源董事長馬越:國內資本市場仍然用核定傳統企業的方式評估互聯網企業
國內資本市場對于互聯網行業的了解,仍然在用核定傳統企業的方式對互聯網企業做評估,無法與投資人做科普工作。因為現在還在用的制度是審核制,希望2016年開始使用注冊制后能夠好一點。

本地化
微軟公司資深副總裁、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賀樂賦:如何重新理解變化中的中國
中國在進行巨大的改變,如何重新理解中國是很多外企公司都在面臨的挑戰。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亟需調整經濟發展模式,加速產業結構調整。而“互聯網+”計劃、“中國制造2025”、“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相繼提出,標志著中國正邁入一個以科技創新驅動經濟發展的全新階段,以往跨國公司用技術和產品換市場的模式不再行得通。

隨著創新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全新商業模式和經濟形態不斷涌現。這些都要求企業轉變發展思路,跟上中國變革的步伐。另一方面,在全球化的浪潮下,科技創新已經遠超一個公司、一個國家的范疇,需要各方力量的緊密協作和共同努力。為此,扎根中國20年的微軟正致力于從在中國創新轉變為與中國一起創新。在轉變的過程中,如何更好地與中國本土企業開展合作、如何更好地為中國市場提供定制化的服務和產品,都是我們需要應對的挑戰。

英特爾中國區總經理、英特爾銷售與市場事業部副總裁夏樂蓓:如何適應新常態
我們在(有時是被迫的)向積極的方向去轉變。市場的變化、用戶的需求迫使我們認真去思考我們所做的這些工作的實際效果與效率。如今,中國乃至世界范圍內各行各業的領導都在認真考慮如何能夠以最經濟的支出換來最高的投資回報。這樣的現象應該算是當今世界的新常態。因此,我們應該做的就是積極改變以順應這個趨勢,滿足用戶的需求。

Avaya大中華區總裁陳蔚:公司整體的本地化是最大的挑戰
焦慮不一定是合適的詞匯,但公司整體的本地化是最大的挑戰。隨著客戶的逐漸成熟,簡單的拿來主義已經完全不適用了。客戶更需要廠家提供一個可以實實在在解決他們問題的解決方案和本地化服務,同時快速的做出反應也是必須的。作為一個國際性廠家,公司需要一套落地的本地化計劃,包括本地化產品、咨詢服務、實施服務以及本地化物流等。在2015年,這是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時因為很多方面都是第一次嘗試,所以對我們是很大的挑戰。

PTC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壽宇澄:如何更好的支撐制造商們生產出物聯網時代所需的智能互聯化產品
這已經成為PTC戰略愿景的重要組成部分。PTC正在加緊轉型的步伐,僅在最近兩年就投資6億美元先后收購ThingWorx(物聯網平臺)、Axeda(設備云)、ColdLight(大數據)、Vuforia(增強現實)、Kepware(物聯網連接),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端到端的產品線。

作為世界經濟的重要組成,中國制造正在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如何結合PTC在全球的最佳實踐和中國國情,幫助中國企業更好更快地迎接新時代的到來,成為PTC中國團隊每天都在思考的問題。

在歐美市場,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和普及速度非常快,而國內市場在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和普及上還缺乏標準化和平臺化的技術,處于“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狀態,這將在產品之間未來需要互聯成為產品體系的時候帶來不利影響。

IT建設

青云QingCloud CEO黃允松:互聯網骨干網和數據中心的可靠性、容量、成本
這可能是歷史問題造成的,畢竟互聯網骨干網建設和各個數據中心的建設不是為了應對近幾年云計算和 IT 強烈膨脹發展的,所以感覺有些不夠支撐。

亞馬遜AWS全球副總裁、AWS中國執行董事容永康:2015年被問得最多的關于寧夏數據中心的問題
其實我們一直在積極地與當地政府和合作伙伴進行配合,緊鑼密鼓地推進準備工作。我們也是保持一個謹慎的態度,希望在面向用戶時各個方面都達到最佳的狀態。我很高興,現在我們的數據中心集群已經建設完成,預計2016年初進行測試,2016年內開放中國的第二個區域(寧夏),能夠給為客戶提供廣泛服務。

京東云事業部總經理徐兵:云計算的安全問題
數據云化之后,安全的情況將會變得更加麻煩,一旦云服務遭到攻擊,所帶來的損失將遠大于以往幾個服務器被攻破的風險。2015年頻繁爆發的互聯網企業安全事故,也使得企業越來越認識到云安全的重要性。

京東云經過2015年的努力,在云安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京東網站、京東金融、京東到家等每天受到很多攻擊,我們積累了各個方面的安全防護經驗。比如網絡二層、三層、應用層的安全防護。這些經驗的都會逐步通過京東基礎云安全服務產品來輸出。另外,數據服務有不同安全機制,包括授權、身份認證、各方向上安全使用等級劃分等,而后續,還會隨著需求的變化,提供更多數據防護。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