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Value社區

長虹轉型,數據是家電業變革的突破口嗎?

作者:胡敏 / 日期:2016-01-26

面對智能家電市場的興起,老牌家電廠商們紛紛謀求轉型。盤踞西南一隅的老牌家電廠商“長虹”也開始了大刀闊斧的互聯網轉型,他選擇的轉型路徑是通過智能家電收集的消費者家庭生活數據入手,通過智慧社區、智慧醫療、智慧娛樂、智慧游戲、智慧生活等打造一個“智慧家庭”生態圈。

截至2015年12月,長虹通過大數據平臺已經整合了1800多萬用戶的數據,僅智能終端的用戶量已達到700多萬。但對于長虹來說,轉型才剛剛開始。如果阿里僅靠掌握用戶的消費行為數據就可以締造一個互聯網商業帝國,那通過智能產品改造+數據生態圈布局意圖在消費者生活數據中掘金的家電廠商,未來的業務發展將有更大的想象空間。

轉型從整合用戶數據開始
2014年長虹把原有的多媒體公司和信息技術公司合二為一,并把散落在全國各地子公司的所有研發人員整合到集團層面,成立軟件服務中心技術部門,下設云服務部、數據服務部、安全服務部、電視產品部、網絡產品部、白電基礎部和白電智能部等七個部門,打破以往條塊分割的技術體系和產品體系,建立適應智能家電市場的互聯網技術體系。

對于長虹來說,這僅是企業整個互聯網轉型剛開始時的一步。大數據時代,數據整合的價值遠遠大于分散數據的價值。原來長虹的冰箱、電視、空調等不同產品分別在不同的業務條線上運營,因此產生了不同的、分散的數據,IT部門也集合了大量管理數據,這些不同產品線、不同部門產生的不同數據常年處于分散狀態。“如果能夠把不同家電產品線、不同觸點產生的數據都整合到一起,那么其產生價值將遠遠大于分散數據的價值。這也是長虹整合原來技術體系的重要原因。”長虹大數據部門主管唐軍在接受ITValue采訪時說。

早在2013年,長虹就聯合大數據技術和服務商百分點啟動了大數據平臺項目。盡管長虹電視在川渝地區的覆蓋率占到80%,但是,長虹集團并不能真正掌握每個客戶的信息,無法提供更多增值的客戶服務,因此,大數據平臺的第一步是從搜集客戶數據開始。

基于大數據平臺,購買長虹智能電視的消費者對每個節目的收視數據(幾點開始觀看節目、幾點結束、點播次數等),可以通過網絡實時傳送到長虹的大數據平臺上。對于沒有聯網功能的老電視,長虹的技術團隊把電視內容的截圖截取下來(對照《電子節目指南》),通過圖像處理模式分析截圖的圖標,以了解這個用戶看的是什么節目。最后把上面兩種數據進行匯總分析,準確計算出每個節目的收視率(即智能導視功能)。當大家收看某個節目時,長虹智能電視就會顯示這個節目的收視率有多高,當前熱播劇以及下一個時段的節目是什么等信息。消費者可以根據智能導視功能實現快速跳轉和預約,也可以從直播切換到點播。

2015年5月,隨著數據積累量的日益增多,以及對用戶數據分析需求的增長,長虹專門成立數據服務部,并繼續啟動大數據平臺二期——“用戶標簽管理系統”。用戶標簽管理系統就像一個“用戶標簽工廠”,它的核心生產線是百分點UTT(User-Time-Tag)模型,主要從用戶、時間、標簽三個緯度構筑用戶畫像,每個消費者有上百個基礎標簽。

在長虹“用戶標簽工廠”,每隔5秒鐘,所有與用戶接觸的觸點(電視、冰箱、空調、小家電等)的行為數據都實時采集到“用戶標簽工廠”,并高速分析當前消費者的行為數據,通過UTT再去分析這條行為所導致的這個用戶身上的標簽的權重變化,自動為用戶生成新的標簽畫像。比如消費者曾觀看過《羋月傳》, “用戶標簽工廠”就會在消費者的偏好中增加“《羋月傳》和類似宮廷劇”的標簽權重,以后會向他推薦和宮廷劇類似的影視內容。

長虹大數據平臺上的數據分為三類:一類是長虹自己家電產品的終端數據、官網商城的數據、論壇的數據。第二類是與合作方共有的數據,長虹會在微信、微博等平臺上建立公眾號等,因此能通過API和接口把相應數據采集過來。第三類是第三方數據,比如通過爬蟲技術把互聯網上的數據抓取過來,然后打上用戶標簽;也會購買一些行業報告數據。

截至2015年12月,長虹大數據平臺已經有1700多萬用戶的CM數據(CM有兩個接口,一個是有線電視端口,另一個是以太網接口,同用戶的計算機或是集線器相連),加上相關的網絡論壇,總共約有1800多萬用戶的數據,僅智能終端的用戶量已達到700多萬。

數據變現和生態圈布局

準確的收視率統計成為長虹大數據平臺最先體現出來的變現價值。過去,收視率一直是業界所詬病的一個話題,由于技術所限,過去的收視率并不能準確反映每個節目的收視情況。如今,長虹通過大數據平臺統計的收視率則精準、有效。這種收視率的價值遠遠比過去的市場調查要精準,這有助于長虹公司進行精準的市場營銷推廣。

據唐軍介紹,2015年底,長虹在廣東汕頭準備進行一場市場推廣活動。長虹首先找到廣州汕頭長虹用戶整體的分群標簽是什么樣。最后得出一個結論:在廣州汕頭買這部電視的用戶多數是20到40歲之間、有兩個孩子的家庭用戶,他們可能有一輛車等標簽體系。由此可以針對這樣的用戶特點進行針對性的市場推廣活動。

2015年長虹花了半年采集所有智能電視后面接口的接口數據。電視一般有VGA接口、HDI接口、AV線接口。經過用戶數據分析,長虹最終得出一個結論:現在智能電視用戶使用VGA接口的人不到1%。所以長虹大數據部門向生產部門建議:智能電視可以去掉VGA接口。一個接口的成本是8元,此建議為2015年長虹生產制造節約了大約幾千萬元的成本。

2015年長虹把用戶標簽管理系統與長虹400客戶電話進行了對接。當一位用戶打電話到呼叫中心,售后服務人員根據用戶的電話號碼,可以提前知道這位用戶購買了長虹什么家電,并根據用戶標簽內容,知道他的興趣偏好是什么,針對性地和這位用戶聊相應的事情,投其所好,甚至及時推薦“延時保修服務”和銷售其他家電產品等。僅2015年,延保服務的銷售量增加80%,從而使呼叫中心從成本中心變成利潤中心。

大數據平臺也為“老家電”長虹的互聯網轉型帶來了更多想象空間。2015年長虹基于大數據平臺推出了“1+N”(一個平臺、N個應用)的APP智能戰略,1是整體的智慧家庭概念,N是智慧社區、智慧醫療、智慧娛樂、智慧游戲、智慧生活等。

2015年長虹正式啟動了APP的兩個生態體系,一個是智慧醫療,一個是智慧社區。長虹集團聯合社會資本投資超過10億元分別成立點點幫公司(智慧社區)和妥妥醫公司(智慧醫療)。這兩款APP都基于大數據平臺為消費者提供服務,如消費者通過手機可以直接進小區、取包裹、刷電梯門、社區醫療等,享受長虹的智慧社區、智慧醫療等服務。

2016年長虹將把大數據應用向供應鏈端延伸,包括從用戶需求驅動后臺的產品設計、研發和生產等環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