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Value社區

別被CES帶歪了,智能手機統治世界才剛剛開始!

作者:吳寧川 / 日期:2016-01-06


2016年的CES尚未開場,關于CES上要出現的那些新奇玩意兒們就已經按捺不住地出現在各大媒體的報道中了。無人機、虛擬現實、無人駕駛汽車、智能家居、服務機器人等,還沒有在CES上亮相就已經開始一輪又一輪的炒作。

就在CES前兩天傳出原微軟大中華區副總裁出任億航無人機COO的消息。似乎,以iPhone為代表的智能手機已經失去了CES的光環,就像平板曾經代替PC成為CES的寵兒一樣。但是,請不要被CES上那些新玩意兒帶歪了,智能手機統治世界的時代,其實才剛剛開始。

“消失”的智能手機

自2007年蘋果發布第一代iPhone以來,到如今已經近9年的光景。這9年中,智能手機從千家萬戶街談巷議的科技話題,逐漸成為淡出人們視野的“高科技”。2015年發布的iPhone 6,已經讓近于麻痹的市場,感嘆蘋果也快失去魔力了。

美國硅谷著名風險投資機構A16Z的合伙人Benedict Evans曾發表過一個 “移動吞噬世界”的著名演說,他認為當一個高科技詞匯從谷歌圖書搜索引擎中經歷了巔峰再到消失的時候,就意味著這項技術已經被社會廣泛的采納了,“鐵路”“鋼鐵”“信息化”無不如是。

如今,“智能手機”一詞也要淡出媒體圈,但智能手機的時代其實才剛剛開始。據國際電信聯盟的數據,2014 年全球已有68 億手機用戶,接近71 億世界人口總量。而根據工信部的數據,截止到2015 年4 月底我國移動互聯網用戶已達9.05 億人,每三個中國人里就有兩個人使用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訪問移動互聯網,而一個中國人手里有兩三個手機也不鮮見。

進入智能手機經濟長周期

根據十九世紀初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特的理論,每一次重大的技術革命往往會伴隨50到60年左右的經濟長周期。后來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這一周期縮短至40年左右。圍繞著新的技術體系,人類的生產、生活、消費等等的組織模式都將發生改變。

以1981年全球第一臺真正意義上的個人電腦IBM 5150開始算起,PC已經到了第34個年頭,很快將走向周期的尾部。而以2007年第一代iPhone為起點,智能手機僅僅進入了其周期的第9個年頭。可以毫不夸張的說,智能手機的時代才剛剛開始。

全球進入PC時代的標志性事件,分別為:1985年32位英特爾80386處理器和1995年32位的微軟Windows 95操作系統把全球帶入了32位計算階段;之后2001年的英特爾奔騰4處理器與微軟Windows XP又把全球帶入了64位計算階段。32位和64位計算體系分別帶動了相應的應用軟件生態體系,最終促成全面進入PC時代。

而反觀智能手機,現在每一個iPhone 6里CPU所含晶體管數量都是1995年第一代英特爾奔騰處理器的625倍,而iPhone 6的A8已經是64位處理器。700元的小米紅米2采用了高通64位芯片,加上2014年10月64位的安卓5.0操作系統,蘋果與安卓兩大手機體系都已經進入64位計算,計算性能絲毫不比PC差甚至更強。

未來五年是激活新經濟的關鍵期

智能手機作為一個32位/64位的計算平臺已經成熟了,未來五年將是激活智能手機生態的關鍵五年。2015年3月世界通信大會發布《移動經濟2015》報告中預測,全球智能手機普及率將從2014年的37%增加到2020年的65%。也就是說,2020年將是分水嶺。

根據有關統計,智能手機全球出貨量在2011年9月開始就已經超過了PC,而且全球消費者幾乎每兩年就會更換手機,這給了智能手機極大的發展機遇。如果2020年智能手機將成為社會主流計算平臺的話,在此之前還需要“三把火”:這就是網絡、外設與應用。

首先是網絡。根據GSMA 等統計數據,到2020 年4G有望覆蓋全球63%的人口。而至2015 年7 月底,我國4G 用戶總數也已達到2.5 億戶。隨著4G進入規模商用階段,5G開始成為全球研發熱點。基于5G主要場景的用戶體驗速率可達到Gbps量級,這將徹底解決智能手機商用的帶寬瓶頸。預計2016年將啟動5G國際標準制定工作,2020年完成制定。

其次是外設。與傳統PC不同,智能手機不帶大尺寸鍵盤、顯示屏和大容量存儲,而且智能手機與PC互連還缺乏有效的技術通道,這些都是智能手機進入商用市場和企業級應用領域的阻力。除了支持Miracast技術的智能手機和投影機可以互連,微軟還發布了一個名為Display Dock的Windows Phone擴展底座,包含了3個USB接口、HDMI接口和DisplayPort接口,可把微軟手機擴展成為移動PC。在2016年,有望出現更多類似Display Dock的硬件連接外設,以及圍繞智能手機設計的可折疊鍵盤、顯示屏。

最后是應用。PC之所以在社會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主要是因為基于PC的大量企業級應用,而其背后是一個龐大的企業級開發生態,包括獨立軟件開發商、系統集成商等。相比之下,盡管智能手機的消費類APP已經形成了規模,但企業級應用才剛剛開始。在2015年出現了大量基于SaaS的企業級應用,但這些應用一方面還不成熟,另一方面僅僅觸及了企業運營與管理的外圍且過于碎片化。未來五年,圍繞企業需求和智能手機,將出現一個完整的企業級移動應用生態。

智能手機原生代進入社會主流

2000年出生的這一代人有很多標簽,其中一個標簽被稱為智能手機的一代。與70年代人群伴隨著PC成長一樣,2000年這波可以說是伴隨著智能手機成長的一代人。到2020年的時候,他們正好20歲,開始進入社會主流人群。實際上,從90后開始,智能手機的影響力就已經超過了PC。

1990年到2000年出生的這一波,已經不知道X86與微軟Windows,他們與生俱來接觸的就是蘋果和安卓手機。對他們來說,操作系統就是iOS和安卓,硬件就是智能手機,軟件就是各類移動APP,手機短信和Email都已經是上個世紀的古董。事實上,盡管現在全球每天仍有200億SMS短信,但WhatsApp卻僅靠40個工程師就承載了每天超過300億條信息流。

PC時代的崛起,很大程度是因為70年代這批人把PC帶入了社會的主流。那么,90后與00后無疑將把智能手機帶入2020以后的社會主流。而除了90后與00后外,還有一批更為龐大的人群將在2020年左右成為智能手機的主力軍,這就是老年人群。

根據全國老齡辦于2015年2月發布的《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到2020年我國老年人口將達到2.48億,老齡化水平將達到17.17%。從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齡化階段,2051年中國老年人口規模將達到峰值4.37億。對于老年人來說,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讓他們更為方便地享受社會服務。

90后00后與老年人口兩個人群左右夾擊,是刺激智能手機新經濟規模化崛起的剛需,而如何圍繞iOS和安卓開發移動企業級應用則是智能手機的下一個巨大空間。

從智能手機到泛智能終端

中國通信院的《移動互聯網白皮書2015》指出,當前移動互聯網產業要素多元化發展,呈現三大生態空間:以操作系統為核心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及其上的APP應用服務的原生生態;以移動互聯網應用數據與服務能力為核心的超級應用生態;以泛智能終端為載體的產品及應用生態,即泛終端生態。

白皮書預計至2020 年,全球除智能手機外的泛智能終端市場規模將超過百億臺,為同期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PC 數量總和的兩倍。但新終端體系尚未完全建立,正處于原生操作系統、智能手機制造、傳統電子設備制造和互聯網應用服務等多方博弈的早期階段,這就是CES上可穿戴設備、智能硬件、智能汽車等爭搶聚光燈的重要原因。

盡管自2015年以來,泛智能終端的呼聲很高,但實際可變現的商業模式與路徑還在探索中,目前更多是圍繞智能手機展開的泛硬件生態。而智能手機市場格局雖然在不斷發展和變化,但它在新一代計算平臺中的“霸主”地位已經牢固。

值得關注的是,除了智能手機外,帶有移動芯片的通信平板正在形成智能終端的第二梯隊。在新興市場中,通信平板已占據較高的份額,成為拉動平板增長的主要產品。根據IDC在 2015年3月的預測,2019年全年通信平板的出貨量將達6.22億臺,比2014年的1.56億臺增長近4倍。

阿里從一個完全誕生在PC上的企業,正在全面向智能手機平臺遷移。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在2015年結束的時候,曾撰文指出在“互聯網+”新經濟形態下,企業的組織方式需要從樹狀向網狀結構轉變,組織架構應當形成“小前端+大中臺”的架構,在人才上要放手讓更多年輕人掌舵。在這個理念下,阿里進行了企業組織結構的升級和調整。

阿里的組織結構調整僅僅是PC時代全面過渡到智能手機時代過渡的一個標志性事件,可以預計智能手機對全社會的影響將在2016年全面加深。因此,在2016的開年,不要被CES上的新奇玩意兒一葉障目了,“泰山”在后面。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