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吳寧川 ITValue / 日期:2015-12-08
日前,IBM商業價值研究院發布了最新的全球最高管理層調研結果《重新詮釋邊界:來自全球最高管理層調研的洞察》,提出了Uber入侵時代的“火炬手”企業:他們更勇于在高風險和高回報的新興技術領域投資,更樂于嘗試新生事物且敢為人先。這是IBM最高管理層系列調研的第18次調研,調查結果來自于今年上半年IBM對70 多個國家或地區的21個行業的 5247 位業務主管的調研,其中包括 818 位CEO、643 位CFO、601 位CHO、1805 位CIO、723 位CMO和 657 位COO。
說的容易做的難,面對Uber式的入侵威脅,IBM們都在做什么?
1
Uber綜合癥:變化不可測
Uber的意義在于打破了各國政府對于出租車牌照的限制,通過網絡平臺以點對點連接的專車模式越過牌照限制。換句話說,Uber就是打破了資源壟斷,最大化社會資源的利用效率,而這種顛覆性模式正發生在包括知識壟斷領域的各個角落。日本索尼公司首席執行官平井一夫說,“如果顛覆性技術廣泛普及,將動搖我們業務的根基,造成完全不可預測的影響?!?br />
如今,Uber的蝴蝶效應正在持續發酵。IBM本次調研全球高管的問題之一,是什么讓全球的高管們倍感壓力?美國施奈德物流公司首席信息官 Judy Lemke 認為:“這是因為‘優步綜合征’,競爭對手以一種完全不同的業務模式闖入行業,你發現自己完全沒有招架之力?!?br />
加拿大 Tangerine 銀行的首席運營官Ian Cunningham說,“很難預測日新月異的技術環境。你無法了解自己缺少什么知識,但是卻仍要努力保持領先地位。”對于高管們來說,最大的威脅來自于目前還沒有被視為競爭對手的新競爭對手。
類似Uber這樣的“入侵者”,通常瞄準價值鏈的關鍵環節,繞開傳統的市場參與者,直接獲取客戶關系控制權,讓其他供應商靠邊站。行業之間的界線變得越來越模糊,有時還將重新定義行業的分類方式。當IBM請企業高管們預期下一波行業發展趨勢時,他們表示未來三到五年產業融合的預期明顯超過其他趨勢。
2
仍試圖預測變化的未來
對于類似IBM這樣的傳統B2B企業來說,由于客戶是另一家企業,而各個企業自身都在經歷深刻變革,因此如何預測一個正在變化的未來,就成為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當前是一個深刻變革的時代,不同的變化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導致產生更多的變化。因此,B2B企業更需要嘗試預測企業客戶的未來變化。
盡管預測一個正在變化的未來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但企業高管們仍在試圖用各種方式預測未來。芬蘭耐思特石油公司(Neste Oil)首席財務官Jyrki M?ki-Kala說:“我們應該問:‘接下來該做什么?’應該主動出擊,而不只是對已經發生的事情做出響應。無論我們是考慮短期的未來還是長期的未來,都必須這樣做?!?br />
根據IBM的本次調研,大多數高層管理者會采用頭腦風暴和現有預測性分析用于預測未來,而使用模擬或規范性分析的不到半數。大多數高層管理者還會向外部機構和思想領袖尋求幫助,大約半數高管在使用客戶反饋、市場研究以及觀察競爭對手動向等傳統手段。
Uber給傳統企業帶來的啟示,一方面是由于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存在,以前看不見摸不到的消費者客戶,現在也能非常清楚地知道具體的客戶畫像甚至追蹤數據的變化。另一方面由于消費者與商業模式變化的交互作用,與消費者距離越近的企業正在成為邊緣創新中心。
中國廣東柯內特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朱斌表示,“客戶將為我們創造更大的價值。他們不僅為我們帶來收入,還在教我們成長。”這家以水、氣、油煙、土壤等環境的在線監測系統集成、信息化管理與運營服務為主業的公司,正在從客戶的眼里窺視未來。
3
預測未來的路徑與方法
正如土耳其 Yap? Kredi Bankas?銀行首席執行官Faik A??kal?n在接受調研時所說,“最困難的是區分所發生的事情是炒作、趨勢還是金融海嘯。”而要在一個變化莫測的時代背景下辨識未來趨勢,企業一方面要盡可能找到預測未來的路徑,同時還需要相應的方法和技術。
在預測未來的路徑方面,能夠更好感知變化的路徑是向那些距離消費者更近的企業學習。蒙牛作為一家直接面向消費者的企業,通過與IBM合作分析社交媒體大數據,能實時捕捉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偏好,進行一手的品牌和市場營銷活動反饋分析,預警通知能力在范圍和快速方面已達到甚至優于搜索引擎。
在預測未來的方法方面,IBM的調研報告明確指出,沒有任何技術可以準確地預測未來。然而,利用預測性分析和認知分析,仔細篩查從市場和合作伙伴那里獲得的數據,可以讓企業更有信心地預測未來。這里的認知分析并非傳統的商業智能分析,而是結合了社交數據、天氣數據、國家和地區經濟數據等綜合分析的結果,所采用的技術就是類似IBM Watson這樣的認知計算。
IBM Watson所處理的數據類型從傳統的結構化商業數據,擴展到包括社交大數據在內的新型非結構化互聯網數據。目前中國有近 6 億網民、近12 億移動通訊用戶、社交媒體覆蓋率超過 60%,社交媒體已經成為企業挖掘客戶信息的最大數據庫。結合天氣數據、地理數據、社會經濟數據、合作伙伴數據等,處于產業鏈最后端的B2B企業有機會走到趨勢的最前沿,直接從最終消費者入手反向設計和優化整個產業鏈。
換句話說,認知計算讓企業從生態系統的角度去預測未來,而不是從企業自我為中心,這是一個思維方式的根本性變革。
4
創造正在發生的未來
在 IBM的報告中,反復提及“火炬手”企業。對于“火炬手”企業來說,有不少所遇到的問題并不是預測未來,而是處于正在發生的未來當中應該怎么辦?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家。這家成立于1998年的民營公司,在2014年《財富》雜志評選的中國企業500強中位列第78位。2013年的時候,公司即實現銷售收入約700億元,控股的分、子公司500余家,員工達5.6萬人。
新希望六和聯席董事長、CEO陳春花表示,公司現在遇到的問題不是預測未來,而是未來正在發生。處于正在發生的未來當中,要求團隊有很強的能力去不斷創造未來。陳春花說,對于大型組織來講,今天創新所遇到的最大挑戰,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企業的組織非常強,當組織非常強的時候,就很難構建創新的能力。因此,新希望六和正把企業的組織變得更簡單、更扁平、更小型化、更網絡化,組織的創新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就會自然而然涌現。
另一家“火炬手”企業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由三一集團投資創建于1994年。三一集團目前已經成為中國最大、全球第五的工程機械制造商,也是中國最大的混凝土機械制造商。作為集團的核心企業,三一重工于2011年入圍FT全球500強,是唯一上榜的中國工程機械企業。
三一重工高級副總裁、首席流程信息官賀東東認為,在跨企業邊界的未來,整個企業形態將發生巨大變化。企業形態將變得非常分散,形成基于解決方案的再組織,而不是傳統的集成研發、制造、生產于一身的形態。隨著全社會高度的資源分散和整體優化,企業將可能成為某一個專業研發平臺或者解決方案運營商。
為了應對正在發生中的未來,2014年三一重工與IBM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以客戶為核心再造業務流程。首批起動的CRM客戶關系管理系統,就是通過體系化布局來直接掌握客戶信息,研發面向用戶的個性化解決方案,并據此反過來調整后端的業務流程,實現用戶驅動后臺的業務流程。
以客戶為中心再造流程、從生態系統角度預測未來、通過組織變革應對正在發生的未來,這三個方法正在成為應對Uber式入侵的解決方案。而作為調研報告的組織者,IBM自身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變革,正在通過將自身平臺化、資源化和開放化,實踐著前述三個基本方法。
現在,傳統產業鏈上的每一個成員都試圖通過互聯網直接連接最終用戶,這已經是一場“混戰”。在2016年,這種“混戰”的局面只會加深。想要在“混戰”中勝出,恐怕還要勇于在高風險和高回報的新興技術領域投資,拼出個未來。在這方面,IBM對于認知計算的投入正是一個鮮活的例子。(文/吳寧川 本文為ITValue原創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