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敏 ITValue / 日期:2015-08-21
8月6日,ITValue發起理事、BT傳媒董事長、《商業價值》雜志出版人劉湘明在2015IT價值峰會的開場致辭中表示:
CIO群體正在快速成長、飛速變化,如果CIO不能迅速達到中心就會被邊緣化。今年傳統企業都在轉型互聯網,有一個非常強烈的感受就是CIO的春天終于來了,CIO群體的作用前所未有的重要。但是,CIO會不會成為未來的核心還是未知數,因為整個環境、要求不斷在變化,如果CIO不能夠以開放的思想和胸懷去應對變化,可能就沒有能力站到舞臺的中心。
因此CIO要改變,改變可能正是要從CIO群體所面臨的技術誤區、現實困境以及思維局限出發。基于這樣的考慮,2015IT價值峰會設計了圓桌論壇“新一輪技術商業創新,改變從哪里開始?”
以下為4位業界領先的技術高管關于這一話題的討論內容,由ITValue編輯整理:
主持人:
劉湘明 ITValue發起理事,《商業價值》出版人,BT傳媒董事長
嘉賓:
黃允松 青云CEO
劉征 聯想集團副總裁、大客戶事業部營銷總經理
陳學軍 全時CEO
徐明強 微軟亞太研發集團Microsoft Azure首席架構師
1
CIO群體最大的技術誤區是什么?
主持人(劉湘明):今天,我們能不能給CIO挑一挑毛病,比如從技術角度講,你們看到的整個CIO群體最大的技術誤區是什么,可以不針對具體人,但是講一點真情實感。
黃允松:我經常講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與很多人講過至少20遍,叫做“科技創新引導業務創新的年代”,因為業務太簡單了。CIO必須明白一個事情,你為自己服務而不是為CEO服務。從非技術的角度來看,CIO們最大的誤區是把自己看做業務線的領導人多過技術線的領導人。而科技創新非常關鍵,CIO需要牢牢記在心里。以酒店行業為例,創新性的科技思維真的可以讓它脫胎換骨。
主持人(劉湘明):那么,他們最大的技術誤區是什么呢?
黃允松:從技術的角度來看,CIO們最大的誤區是過于相信PPT,而PPT一般是功能列表,沒有功能之間的實際對比。CIO的職責在于技術戰略和對未來技術的思考,需要接觸到更多的技術,如果有些技術真的難以理解也沒關系,做真正的Demo和POC就能對技術理解的更透徹。保持親近技術的態度,對選擇正確的技術是最有幫助的。若選擇了錯誤的技術路線,退出錯誤的時間需要2~3年,甚至更長。在這一過程中,你的競爭對手會迅速超越你。不論是傳統行業還是新興行業,每個行業都面臨充分競爭。不在競爭中落敗,就需要對技術做出正確的選擇。
主持人(劉湘明):再追問一句,CIO包括你的客戶在云計算選型的時候,你覺得他們在云計算上經常犯的錯誤是什么?
黃允松:首他們在云計算上經常犯的錯誤是迷信品牌,很多人只看廣告,不關心具體的功能和性能,類似的失敗案例實在太多了。選型最重要的是對比,function by fuction的對比,針對功能和性能要求逐一測試。
主持人(劉湘明):怎么比較呢?
黃允松:稍微技術一點點,比如存儲系統最關鍵的是隨機讀寫性能(IOPS),IOPS只有過萬才能跑重載數據庫,青云QingCloud性能盤的IOPS就能達到85,000,更不要提基于PCIe閃存卡的高性能盤了;再比如網絡,三層過濾不安全,一定需要二層過濾,否則就會被黑客攻擊,再好的過濾原則一定會失敗。青云QingCloud是首家推出SDN的云服務商,當時很多人質疑云服務為什么會需要SDN?事實證明100%的二層隔離才是對用戶最基礎的保護,很多人在被黑客拖庫后,才知二層隔離的重要性。
2
如何解讀“業務總經理向聯想CIO匯報”
主持人(劉湘明):劉征應該也是行業老兵了,他對行業的很多思考,與業內也做了很多溝通,今天也有機會說說苦水。
劉征:我偏業務一點,剛才的觀點說CIO不要光想著業務一定要想技術,CIO的首要工作正好是技術,這個是稍微不同的意見,但是也是一種嘗試。我來三亞參會的前一天,聯想內部發了一個新的人事任命,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聯想在線商城的業務總經理將會匯報給聯想的CIO。我在聯想工作將近20年,從來沒有碰到過這種事,一個聯想業務部門的總經理開始匯報給CIO了,我覺得這是一個挺有意思的一個事情。
主持人(劉湘明):你怎么樣解讀這個事情?
劉征:這對我們業務部門產生非常大的震動,大家都在討論,為什么公司會做出這樣的一個決定。就像上午中鋼集團CIO李紅所講,現在很多的“一把手”工程才能讓CIO具有更好的工作環境,包括主持人講到CIO對于業務的思考,確實是這樣的,現在的創新時代,其實很多新涌現出來的技術,如何能夠跟業務更緊密的合作,這個是取決于這些技術創新最終在業務上面是不是可以帶來回報。所以我覺得,也許哪一天這個任命在聯想的發展史上會是一個里程碑的事件,因為這件事意味著聯想公司認可CIO或者技術部門,對于推動業務的重要性,而且認為技術部門必須要跟業務部門緊密結合,才可能會產生真的回報。
至于誤區,我不敢說,因為我不是技術派的,但是這么多年的營銷過程當中,我看到的問題,是說CIO如何去平衡技術的成熟度和技術的趨勢,新技術跟成熟度之間的關系,企業如何運用,核心是在什么情況下可以運用成熟云的技術保證最安全的遷移,和最大化應用利用技術優勢,CIO需要考慮上述問題,而不是一股腦的說,云是新技術、新方向。在聯想內部。我們正在做混合模式的IT變革的路子,這既要維持原有的核心業務系統的穩定,又要去兼顧這些創新的業務,這些特殊功能需求的業務的發展。而這對于任何一個傳統企業的轉型都是需要平衡的事情,這是我的一點點思考。
3
聰明人會讓企業少走彎路
主持人(劉湘明):全時是中國非常領先的公司,陳總一定要說一下您的看法。
陳學軍:談談我的兩個思考,第一,CIO到底是什么?云計算技術等什么的都不是關鍵,這些問題大都好解決。關鍵問題在于,CIO應該如何為企業創造價值。CIO要了解業務,要知道如何高效地找到有價值的信息,同時再把這些價值信息迅速傳遞給需要的人。CIO不要做老板的爪牙,違背人性的事情不能做。第二件事情,一定要找到聰明人,當年我去見一個CIO,他很早就說,云計算是世界上最牛的技術架構,現在看來果然是這樣。受他的啟發,全時在近10年前就開始“上云”,把自己的產品做成SaaS平臺。聰明人會讓企業少走彎路。
4
不要迷信“胖后端就是對的”
主持人(劉湘明):陳總的觀點非常犀利,也希望徐總講一講,全球來看,CIO客戶層面,哪個地方做的有一點不太對勁?
徐明強:從架構師角度談一點技術問題,我們技術行業沒有什么宗教信仰,現在的技術發展,為什么胖瘦客戶端的問題又回來了,中間件軟件架構的復雜度已經把自己壓垮了。Java應用服務器 (Application Server)擴展性也因其復雜度而受限,一般到32節點就到極限了。 商務邏輯和客戶端表現層分開的原因是用戶可以獨立升級客戶端或商務邏輯層。 然而,這確實帶來了復雜度。 現在,HTML5和JavaScript使得應用可以跨平臺,包括移動和桌面終端,將來必定成為缺省的客戶端應用語言, 開發效率也因此會大大提高。 所以,將來哪個CIO再用萬元左右外包一個移動應用,他一定找錯人了。
今天手機很快推出八核、十六核的產品,這是十年前超級計算機的處理能力,這樣就使得更多的處理能力轉移到客戶端。胖客戶端回來的好處是(當你把業務邏輯中間分開的時候,要知道邏輯非常難設計),業務邏輯和數據在一起,應用開發變得非常簡單了。后端就是無狀態的RESTful服務,容易擴展并富有彈性。這樣從Client-Server,到三層架構又回到現在胖客戶端加后端RESTful服務,符合辯證法的發展觀。現在是否定之否定的階段。
舉一個例子,最近我在寫一個應用(最近在測試理論上是否走得通,這個應用可以讓眾多的消費者可以自己寫東西,可以自己選擇他有什么東西可以來賣,他們可以相互來交換物品。現在我寫的這個應用,在后端沒有一臺虛機,都是通過存儲和事件消息中心實現數據共享。當然,后端會有一些批處理的作業和大數據分析。比起三層架構,后端的開銷大大減少。因此,不要一聽胖后端就是對的,大家要知道,胖客戶端又回來,這符合現在的技術發展趨勢。
主持人(劉湘明):講到技術,黃總有什么評論?
黃允松:我非常支持上面徐總的看法,現在掌上設備的能力實在太強了,可以從前端走到后端去,我們看到的趨勢非常明確,我非常贊成這個架構的方案,所謂的以中間件架構為核心的這種設計方法,我認為還是遺留性系統的成份更高,慢慢地,一定形成一種原來的設計模式跟前端的掌上設備的設計模式兩者之間的均衡,我覺得這個非常好的一個方向。(文/胡敏 本文根據2015IT價值峰會上的圓桌論壇內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