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Value社區(qū)

大數據會改變電視業(yè)嗎?

作者:韓洋 ITValue / 日期:2015-05-26

基于用戶收視習慣數據去設計、制作內容情節(jié)的《紙牌屋》給了很多影視劇制作從業(yè)者以啟發(fā),也讓廣告主發(fā)現,觀眾在一個內容播出平臺上追劇,卻在其他社交媒體“吐槽”或“點贊”的行為,使得劇集的影響力無限大,票房數字已經不能作為衡量一出劇目影響力的唯一標準。


電視節(jié)目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如今每檔欄目的收視率已經完全不能說明這檔節(jié)目的影響范圍和程度。中國傳媒大學和北京中傳瑞智市場調查公司(以下簡稱“中傳瑞智”)為此還專門聯(lián)合建立了一個中國傳媒行業(yè)大數據評價標準體系“中傳指數”,通過對機頂盒、互聯(lián)網和新媒體多源數據端進行數據采集,利用云平臺計算分析,最終建立起一個多維度的衡量指標體系,為電視臺、內容制作機構和廣告?zhèn)鞑C構提供決策依據。


目前“中傳指數”已經發(fā)布的“電視媒體接觸指數”、“傳播力指數”、“競爭力指數”都是基于大數據概念和技術。其中,“電視媒體接觸指數”是指衡量用戶接觸、使用電視媒體程度的指標,用來衡量全媒體時代各類媒體分布及發(fā)展趨勢?!皞鞑チχ笖怠庇糜诰C合衡量和預測信息傳播的廣度,同時也可以監(jiān)測傳播渠道分布特點?!案偁幜χ笖怠眲t是通過對所傳播內容在不同媒介平臺的數據進行分析,綜合評估它的整體競爭力。


事實上,早在2003年時,中國傳媒大學就成立了一個調查統(tǒng)計研究所,通過抽樣調查的方法為央視—索福瑞媒介研究機構提供調研數據。但在技術相對匱乏的時代,抽樣調查得到的數據精準度和實效性都不夠,在全中國擁有2億電視用戶時,整個央視索福瑞調研機構才只有5.7萬個收視率調查儀器。


而互聯(lián)網時代計算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廣電系統(tǒng)通過機頂盒上的一個小小軟件包,就能夠時時獲取每檔欄目、每天的收視數據,幾乎在一夜之間大數據技術就終結了收視率造假。這對于用戶收視率決定廣告費的行業(yè),幾乎是顛覆性的影響。


但在改寫行業(yè)規(guī)則的同時,大數據技術和應用也帶來了意料之外的商業(yè)機會,也讓電視臺變得更可“運營化”——把電視用戶的收視習慣和網絡平臺上的數據收集整合,做跨媒體平臺的數據分析和輿情分析,同時借助實時的數據為電視用戶進行“肖像刻畫”,讓地方臺和央視臺的內容差異化運營,還能對節(jié)目內容的投資風險進行評估、預測播出效果、優(yōu)化廣告植入投放,甚至做輿情風控。


但對單向網的廣電網來說,為用戶畫像非常困難。一方面,傳統(tǒng)的廣電網絡是單向網,節(jié)目制作者和傳播者不能直接跟用戶進行互動;另一方面,以“家庭”為單位的電視用戶比互聯(lián)網用戶顯得更“沉默”——一個家庭中有多個人,他們都通過同一個遙控器選擇節(jié)目,這就意味著一個機頂盒下的“用戶圖像”只能描述整個“家庭用戶”,而很難精準為個人用戶“畫像”。


鑒于此,中傳瑞智目前只針對每個機頂盒指向的“用戶”做個性化節(jié)目推送,但是因為有了“家庭用戶畫像”,中傳瑞智可以對電視用戶進行“社區(qū)化”分類,把有相似“畫像”的家庭用戶聚合起來,分析出某檔欄目的“忠實”用戶的分布,然后做精準傳播,也可以根據同一個“社區(qū)”的用戶需求制作節(jié)目。


除此之外,中傳瑞智也在借助大數據技術為影視公司提供電視劇產業(yè)鏈的數據報告,除了對播放平臺、發(fā)行平臺、廣告植入效果等提供數據評估報告外,甚至還能對每一出電視劇的劇本情節(jié)、導演、演員藝人的出具數據評估分析報告。


目前中傳瑞智已經在和華誼、華策開展新劇劇本評估方面的合作。由中傳瑞智對劇本的故事情節(jié)、角色發(fā)展等提供多維度的分析,在拍攝前期就能夠對劇本情節(jié)設計、邏輯性等進行評估,甚至對劇集中的語言對白、場景、道具等進行“商業(yè)化調整”,以便在恰好的情節(jié)中植入恰當的廣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