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TValue 任斐菲 / 日期:2014-12-26
2014年,埃森哲開展了主題為《制勝之道:打好CMO和CIO的配合戰》的主題調研,采訪了全球超過1,100名高級營銷主管和IT高管。調研發現,導致許多中國企業未能充分發揮在數字領域潛力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營銷部門與IT部門之間的資源整合造成的障礙,或者說是,市場營銷主管和信息技術負責人在合作方面的不緊密。
中國的互聯網消費業務持續增長,消費者的數字消費熱情高漲,加上一批電子商務業(如淘寶、京東等)的推動,充分說明了單單靠燒錢進行市場營銷的時代已經過去。最近的一項調查也表明,九成以上的中國互聯網用戶會利用社交網絡尋找商品或者服務信息。
在中國,企業越來越重視消費者的全渠道體驗,需要深入挖掘客戶數據。電子商務平臺與運營、O2O服務等類似的交互式和觸點式營銷,有的是由營銷部門負責,有的是信息管理部門監管。在這樣的背景下,技術不可避免地成為了營銷業務增長的重點。因此,加強企業內部的IT部門和營銷部門的跨部門合作對于推動企業的數字化整合具有重要意義。那么,CMO和CIO又是怎么看的呢?至少有三分之一的CMO和CIO認為,傳統營銷技術與IT能力的結合,是IT工作的頭等大事(詳見下圖)。超過一半的受訪CMO(55%)表示,在未來幾年中,他們所在企業的數字化營銷預算占比將超過75%。
有趣的是,CMO和CIO都認為采用技術是加強市場營銷、銷售和渠道之間互動的關鍵,但研究卻表明,CIO比CMO更注重自身運營能力的提升。在受訪者中,許多CIO認為市場部對于整合數據的技術不夠了解,無法放心讓他們做技術運營;而CMO認為IT部門缺乏對市場變化速度的認識,技術無法實施到所有渠道和平臺。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四成左右的受訪CMO和CIO表示過去一年中,技術在營銷解決方案的落實過程中遭遇了問題。下圖揭示了遭遇問題的原因。
我們看到了問題所在,CMO和CIO又要從何處入手開展建立市場營銷和信息技術之間建立更深層的合作關系?埃森哲給出了四點建議。
建立共同愿景企業建立用于管理協作流程的內部框架,建立共同的愿景,有助于統一CMO與CIO的目標,同時與整個企業的目標、KPI和預算結合。
從實踐中來看,不同企業選擇的優先合作事項各不相同。有些企業設立首席體驗官職位,由其主管客戶體驗,并負責組建一支包含信息技術、營銷領域人才的聯合團隊;也有企業在營銷部門內設立一個信息技術領導職位,同時也在信息技術部門內設立一個營銷領導職位;還有的企業則使IT部門成為一個服務中心,既能夠部署敏捷的解決方案,也可以支持長期項目……報告主作者周漢擎也表示,企業具體選擇什么樣的合作方案,應該具體考慮企業的情況,像增添人員往往是集團規模較大的企業所選擇的;結構性的調整更有價值。
事實上,建立共同愿景,爭取解決方案獲得各方的支持和助力,對企業的整體利益具有更高的價值。
尋求高層支持從IT部門和營銷部門合作的成功范例中,埃森哲也看到,大多數都得到了CEO或執行指導委員會的支持與關注。這些也可以與上文提到的共同愿景相聯系,提出新的解決方案。
在埃森哲的案例中,中國已有零售商通過聘用營銷技術專家,將信息技術和營銷充分融合在一起,改善了客戶體驗,加快了上市速度。信息技術和營銷已經在電子商務等特定部門合二為一的一些企業,已經獲得了可喜的成果。
必須靈活多變能否跟上數字營銷的快速變化,是企業在數字時代越來越重要的致勝因素。欠缺敏捷性的組織結構和崗位設置會成為巨大的阻礙。
另一種解決方案也變得流行起來。那就是設立復合型職位,比如首席數字官。具有信息技術和營銷才干的人才,可以將兩項工作整合,帶來諸如改善客戶體驗及縮短商品上市時間等優勢。值得商榷和規劃的是該職位的匯報結構等。不然可能會形成新的阻礙。
實現數字業務分離這是目前被全球許多知名品牌廣泛采用的一種運營模式:在核心團隊內整合數字化業務活動(包括內容管理、品牌服務和活動管理),同時保持創意設計服務的靈活性。這種數字業務分離的最大優點就是能夠兼顧規模與效益,而不影響創造性和敏捷度。
(本文由任斐菲根據埃森哲《2014年CIO和CMO協調情況調研-中國》以及主文作者周漢擎的采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