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Value社區

Gartner副總裁說,錯過我們預測的“十大信息科技趨勢”,后果很嚴重

作者:ITVALUE / 日期:2014-10-09

9月10日,2014年Gartner研討會在開普敦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先后發表了各種不同的主題。此次研討會的一大亮點就是提出了2015年信息科技的十大戰略技術趨勢。ITValue根據Gartner會議的英文原文報導,翻譯整理出來更多趨勢細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發布此趨勢的Garner副總裁Clearley表示:“我們已經確定了十大技術趨勢,如果企業在作戰略規劃時忽略了這些因素,他們可能無法承擔這種后果。這不是絕對意味著他們要用同樣的速度采用或者投資所有的趨勢,但是企業應該在未來兩年針對這些趨勢來做決定?!?br />
十大趨勢涵蓋了三個主題:真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融合,無處不在的智能,數字業務對IT的影響。以下是2015年信息科技的十大戰略技術趨勢。

真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融合

1、普適計算(Computing Everywhere)

鑒于移動設備的不斷激增,Gartner預測,相對于專注于設備本身,強調服務于不同語境及環境中的移動用戶的不同需求將會上升。

“手機和穿戴式設備、連接工作場合和公共地點的屏幕等消費類單子產品已經成為擴大的計算環境的一部分,” Cearley說。 “對于適應移動用戶所求要的整體環境的需求在不斷增強。這會繼續提高IT組織管理的挑戰,因為他們失去了用戶終端設備的控制權。這種需求的增強也需要更加重視用戶體驗設計。”

2、物聯網(The Internet of Things)

面向用戶的計算的普及將繼續投射和影響在工業和操作環境,這會推動物聯網的進一步發展。 “這是數字業務產品和流程的中心。技術的更深層嵌入,將為無處不在的用戶創造接觸點,同時創立數字業務的基礎,”Cearley說。

3、3D 打印(3D Printing)

在未來三年,市場成本相對較低的3D打印設備會持續快速增長,工業用途顯著擴大;3D打印將達到一個臨界點。新的工業,生物醫藥和消費類應用將繼續證明,3D打印是一個真正的,可行的和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可以通過改進設計、流暢打印和短期生產來降低成本。

無處不在的智能

1、先進、無處不在、不可見的分析(Advanced, Pervasive, Invisible Analytics)

Clearley表示,現在每一個APP都需要一個分析程序,未來的分析則采用通過嵌入式系統將大量的企業內外的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數據聚合成一個中心舞臺進行分析。

企業需要控制如何更好地篩選大量從物聯網、社交媒體和可穿戴設備來的數據,然后在正確的時間傳遞給正確的人完全正確的信息。分析會變得很深入,而無形中嵌入也無處不在。 “大數據仍然是一個這一趨勢的重要推動者,但重點必須轉移到思考的大問題上,大答案第一,大數據第二個——有價值的是答案,而不是數據,”Cearley說。

2、環境豐富的系統(Context-Rich Systems)

無處不在的嵌入式智能加之普遍存在的分析,將推動警惕周圍環境并能做出相應的反應的系統的發展。 “環境警覺安保產品是這一新功能的早期應用,但其他產品也會出現,”Cearley說。 “通過了解用戶的請求,應用程序不僅可以調整它們的安全響應,而且可以信息傳遞給用戶,從而大大簡化了日益復雜的計算的世界”。

3、智能機器(Smart Machines)

整合了環境理解技術的分析為智能機器世界的到來提供了前提條件。在此基礎上,結合先進的算法,可以促使系統了解他們的環境,自主學習和自主行動。

“原型自主車,先進的機器人,虛擬個人助理和智能顧問已經存在并會迅速發展,迎來機器傭工的新時代。智能機時代,將是IT史上最具顛覆性的,“Cearley說。

數字業務對IT的影響

1、云端/客戶端架構(Cloud/Client Architecture)

云計算和移動計算技術的融合將繼續推動可以交付到任何設備的中央協調的應用程序的發展。 “云計算是彈性可擴展的、自助服務計算的新形式,內部應用和外部應用都將建立在這個新形式上,”Cearley說。 “雖然網絡和帶寬成本可能會被繼續看好,有效地使用客戶端設備的智能化和存儲應用程序、協調和管理將在云中建設?!?br />
在短期內,云端/客戶端的重點將在同步跨多個設備的應用程序狀態和內容上。經過一段時間的應用將演變為支持同時使用多個設備。 “在未來,游戲和企業應用程序都將使用多個屏幕,利用可穿戴產品和其他設備提供更好的體驗,“Cearley說。

2、軟件定義架構和應用(Software-Defined Infrastructure and Applications)

一切從應用到基礎設施的敏捷編程對于企業能夠提供數字業務工作所需的靈活性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軟件定義的網絡、存儲、數據中心和安全性日趨完善。云服務通過應用程序編程接口(API)調用配置,應用程序擁有豐富的API編程方式來訪問它們的功能和內容。

“為了應對數字化業務的迅速變化的需求,計算有擺脫靜態到動態模式的必要,”Cearley補充道。 “規則、模式和代碼可以動態通過應用程序裝配和配置網絡和應用需要的所有元素?!?br />
3、網絡規模IT(Web-Scale IT)

網絡規模IT,是大型云服務供應商為企業IT環境內提供世界一流的計算的模式。 “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思考,行動和構建類似網絡巨頭(如亞馬遜,谷歌和Facebook)的應用程序和基礎設施架構,”Cearley說。

網絡規模IT并不立即發生,但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作為擁有新的模式、云優化和軟件定義的商用硬件平臺達到主流。 “網絡規模的IT未來的第一步,對于許多企業應該是DevOps - 把開發和運營合在一起,以協調的方式來驅動應用程序和服務快速持續的發展”Cearley補充。

4、基于風險的安全和自我保護(Risk-Based Security and Self-Protection)

所有通往數字化的未來的道路都要由安全引導。然而,在數字商業世界,安全不能是停止所有進步的一個障礙。企業將越來越多地認識到,提供100%的安全環境是不可能的。 “一旦企業承認,他們就可以開始尋求更為復雜的風險評估和減災手段,”Cearley說。

在技術方面,認識到外線防守不足和需要應用程序對安全產生更積極的作用,會促進一個新的多元化的方式的產生。安全感知應用程序的設計,動態和靜態應用程序安全測試和運行應用程序的自我保護功能,再加上積極的環境感知和自適應的訪問控制,都是當今危險的數字世界所需要的。 “這將帶來直接在應用程序中建立安防的新模式。 “周邊防御和防火墻是遠遠不夠的;每一個應用程序需要自我預警和自我保護,“Cearley在結束時表示。(文、翻譯/任斐菲)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