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TVALUE / 日期:2014-08-28
華為監事、質量與流程管理部總裁鄧飚,在華為工作19年,曾負責過多個業務領域,包括銷售、研發領域負責人以及軟件公司CEO等,去年開始負責質量與流程IT管理部。在【2014 IT價值峰會】上,鄧飚分享了自己的觀點:華為IT進入了2.0的時代。他認為1.0是傳統IT時代,IT服務于業務。新時代的技術,包括云計算、移動化、社交網絡、大數據、物聯網等的出現,已經使得IT進入可以驅動企業戰略的2.0時代。以下內容由《商業價值》& IT Value記者根據其現場演講整理編輯而成,未經本人確認:
1、華為IT投資占公司收入的1.5%,超過6億美金
今年上半年華為實現業務收入近230億美元,依然保持高速發展。員工總數15萬,其中研發員工總數達到了7萬人。2013年員工總數比2012年凈減少了三千,體現了華為整體運作效率在持續提升,其中IT有重要貢獻。華為業務已覆蓋全球170多個國家,在全球部署了100多個4G網絡,并且預計在2018年推出5G,這些都是IT 2.0的良好基礎。
華為整個IT投資占到公司收入的1.5%,超過了6億美金。華為IT在全球規劃和部署了3個企業級數據中心(兩地三中心),8個區域級數據中心以及60多個分布式機房。2013年華為的IT系統支撐了全球60多萬個合同處理及履行,支撐每天一億多美元的全球發貨,隨著企業業務與終端業務高速發展,這個數量會進一步增長。同時華為在變革領域也是一直保持重點投入和保障,支撐華為業務高效運轉的流程體系已經基本建設完成。
2、去中心化與去中介化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逐漸顯現去中心化與去中介化的發展趨勢。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的本質是改變了授權體系與監管體系,改變了信息產生和傳播的途徑,改變了業務決策和業務執行的模式,最終目標是實現企業的運營質量提升和成本的下降。如果企業的運轉能減少一些層次,對業務質量的提升和降低成本都有積極意義。
IT 2.0的時代華為有幾個轉變:1,流程規劃從圍繞著機關行管對一線進行管控的模式,調整為圍繞一線新的業務流程架構。華為規劃設計了15個一級流程,包括IPD、CRM、供應鏈、采購、 財經、人力資源等,而其中最核心兩個,一個是以客戶為中心的CRM成為公司產生現金的主業務流,第二個是以產品為中心,從市場需求發現、概念設計到產品開發上市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的IPD流程,而其他流程支撐配合這兩個主業務流。IT 2.0針對新流程架構的特點進行了優化和重新設計。2,IT方案設計要轉變為緊密圍繞著流程角色展開,要以流程角色為設計原點,例如華為IT面向為一線客戶經理和交付經理設計了全新的IT移動應用,天兔與羅盤。3,從控制轉化為用IT技術激發個人和團隊的生產力,提升價值。
未來的時代是全連接的時代,實現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全面連接,促進企業內部與客戶的自由溝通,分享思想。
3、“云端共享、連接一切”的IT 2.0構想
華為構建了全球云化的數據中心,采用分布式部署,基礎設施是彈性的可自愈的,用戶不需要知道數據存在那里,從哪里接入,對用戶來講,全球只有一個數據中心。在此基礎上,華為構建了面向未來的H.A.E應用云平臺,支撐業務的彈性擴展,是scale out架構的,同時基于服務,可通過配置自動生成代碼。
瞄準蜂群,“班長的戰爭”將是提升未來戰斗力的一個重要戰略方向。從戰爭的發展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機械化戰場是師長的戰場,20世紀后期是營長的戰場,而未來戰爭將是以班長為基本作戰單元的模式。華為內部面向一線的組織設計有一個“鐵三角”,包括三個角色:客戶經理、交付經理、解決方案經理,構成基本的作戰單元。IT方案圍繞這樣的基本作戰單元展開設計,實現業務發展目標,過程全程可視、透明,可追溯、可監控。
概括起來,通過IT技術、軟件即服務,落到以流程角色和以人為中心構建的未來IT架構,對內實現信息流、現金流、物流的可視、透明化管理;對外實現客戶、合作伙伴跟華為的連接和數據共享,流程打通,這是IT 2.0時代總的構想。
4、移動云化的協同辦公
華為高管幾乎可以不拿便攜機出差。華為全球三百多個辦公室全部實現了無縫的wifi覆蓋,手機自動接入wifi辦公網絡,完成郵件、移動審批、信息查詢、云盤分享等功能。
統一融合的語音、數據及視頻會議系統,一個帳號實現所有的連接。例如,華為目前在全球已部署了800多個高清的智真會場,2014年上半年月均視頻會議量7000多,大部分場景下員工都不需要出差而借助智真會議系統解決。華為的eSpace平臺,可以輕松實現員工間的溝通、一鍵自動發起群組電話會議等功能,體驗很好。
知識庫是現代企業非常重要的一個戰略點。如何在短期培養出更優秀的員工,讓他在碰到一些全新的業務場景時快速獲得知識的支撐,可以使業務獲得更大成功概率。華為內部搭建了一個信息量巨大的知識管理平臺,任何進入華為的新員工可以使用這個平臺快速獲取知識,通過自身學習達到崗位要求。
5、前輕后重的作業系統
IT 2.0規劃里面我們非常強調前輕后重的作業平臺:前端,以人為中心,蜂群作戰;后端,以流程為中心,控制和協同。用戶在手機端可能只有一個APP,是通過這一個入口把所有的業務場景都涵蓋進去,用戶可非常方便地使用各種的工具,實現人、物和信息的全連接,可以高效的呼喚后方的炮火??傊甀T部門要瞄準未來,支撐新的作戰方式。
圖注:前輕后重的作業系統。前端,以人為中心,蜂群作戰。后端,以流程為中心,控制和協同。
6、創新的研發“七朵云”
研發工程師過去有幾個痛點:編譯測試效率低;無效等待時間長;安全管控嚴格等,為此華為規劃了研發“七朵云”, 目前已建設部署了20萬虛擬機,效果顯著,實現了版本級編譯從之前的平均94分鐘縮短到現在31分鐘;個人編譯從上云前25分鐘縮短到上云后7.5分鐘,系統回歸測試從2天縮短到8小時,版本構建成功率從上云前平均40%到上云后穩定在95%以上。
圖注:云化的產品研發創新開發,計算集約化、數據集中化。辦公,接入自由化、終端多樣化。
7、彈性的云基礎平臺
H.A.E根植于Scale out架構模式,支撐業務應用彈性可擴展(比如業務浪涌);開發可以基于配置實現。
圖注:華為IT應用云平臺H.A.E Huawei App Engine
華為云數據中心,1、形成面向用戶的“1”個Global虛擬數據中心(兩地三中心、同城雙活、異地容災為核心的全球數據中心生態圈)。2、SDI,實現分布式架構,資源彈性可擴展、高可用、自愈。3、.綠色節能:未來數據中心的競爭,也是能源的競爭。(整理/張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