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韓洋 / 日期:2014-08-28
青島一家叫做“紅領”的制造業企業,用規?;I生產滿足了個性化需求。這家面向海外市場提供男士正裝西服定制的企業,生產制作一套定制化的西裝只需要7個工作日,而且都是一次制作完成。紅領幾乎成為現今中國制造業轉型的楷模公司,而其成功背后的關鍵,則是用11年積累演變形成的大數據平臺取代了手工調整生產技術細節。
在ITValue主辦的第六屆IT價值峰會上,不止一位演講者在分享中提到這家大規模定制化生產的企業,其借助新技術和互聯網平臺創造的全新服裝經營模式,讓罹患“新技術焦慮”的CEO和CIO們豁然開朗。
最近一年多時間里,許多大型企業都患了“互聯網焦慮”或“大數據焦慮”——他們不知道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何時會對自己所在的行業產生顛覆性影響,更想弄明白如何利用這些新技術來完成對企業的改造升級。
在企業焦慮的背后,其實是技術與業務相互促進的上一個發展輪回已經進入尾聲,新一輪“技術-業務”變革即將開始,技術又要重新“動”起來。
“互聯網公司在改變一些行業的時候,首先改變的是它的技術。今天提到互聯網思維,大家想更多的可能是思維方式、商業模式怎么去轉變,但我覺得真的要去改造一個企業和它的運作模式,實際上都是從技術開始的,技術是源動力。”騰訊云總裁陳磊說。
這其實也應了硅谷精神教父凱文·凱利的那句話:新經濟“始于技術,終于信任”。在互聯網和各種新技術對傳統企業商業的影響下,“新經濟時代”已經在敲門,而開啟商業世界新一輪“革命”的是技術。
站在新舊IT的交界點上
在2014年IT價值峰會上,傳統管理軟件服務提供商如用友、SAP等幾乎沒有提過ERP,反而和全球知名的幾大云計算服務提供商AWS、微軟Azure、 Salesforce等同臺,紛紛講起自家的云策略。把時間往后推5年,黑莓、諾基亞等IT公司在講臺上分享他們的先鋒理念時,一定不會想到5年后騰訊、阿里巴巴、360這些原本面向個人消費者市場的新IT勢力會取代他們,站在同一個講臺上爭取企業級市場的關注。將這一場景定格放到時間的長河里看,幾乎就是新舊IT世界的一場交接。
正如華三通信市場部副總裁王景頗所說,“我們今天是站在新舊IT的交界處。” 傳統IT是提升傳統商業效率的輔助工具,新IT卻在顛覆傳統的商業邏輯,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在新IT的世界里,企業對計算能力的獲取方式也變得更加多元,使商業運營過程中的各種新玩法成為可能甚至成為常態。讓小米手機樂此不疲甚至被其他公司也競相效仿的“閃購”即是一例。
“閃購模式”要求在幾分鐘之內能調用到數百臺服務器的計算能力,在極短時間之內把計算資源彈性化展開,幾分鐘閃購結束后再將資源關掉。在合理成本下響應無法提前預測的計算請求,這只有云計算能夠做到。而沒有云計算服務的廣泛商用,諸如閃購模式這樣的商業新玩法即便能夠實現,也只能曇花一現而不可能被推而廣之。
在新IT的范疇中,生態交付或整合的能力變得更加重要,“迭代”一詞進入越來越多企業IT的方法論中,一年甚至更久才能上線的系統建設已經成為絕對的過去時。在騰訊云的團隊里,一個項目如果兩個月沒有上線,項目負責人就會被迫進行刪減,把功能刪減到兩個月內系統可以上線為止,系統上線后再繼續不斷迭代優化。
從銷售導向到數據策略
“數字經濟、數字文明來了,依托著互聯網經濟,依托互聯網轉型的傳統企業不僅守住了自己的‘地盤’,很多企業還開始用各種數字交互手段融入用戶的生活,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而延展出更多的‘地盤’。”埃森哲中國研究院院長劉東說。
中糧集團旗下的城市綜合體大悅城幾乎就是依靠數據資產守住了“地盤”。在百貨業日益凋敝時,大悅城卻競爭力不減,其核心經營秘訣就是“去中心化”,打破原來以銷售為中心的思路,以銷售為中心建的所有系統都是以資源為中心。而大悅城要做的是由資源型向服務型改變,這需要全方位的服務投入,最關鍵的就在于對客流數據的掌握和運用。
大悅城有一套客流系統,經過長時間的數據收集和觀察,精準掌握了什么時間商場處于客流高峰,什么時間是客流低潮,在客流高峰期開始時做行銷活動店鋪的收益就會增加。
商場中客流實時變化的數據讓大悅城確立了銷售與客流的關系,第一次真正看到客流價值和經營之間的關系,這其實才是數據對大悅城最大的意義?!霸跊]有客流系統時,大悅城無法識別出客流量對于業務的作用?!敝屑Z集團策研總監張巖說。
大悅城先后引入紅外客流系統和WIFI客流會議系統,來獲得消費者在整個商場里的流動軌跡,從而指導商場店鋪定位,確定招商策略。通過整合客流屬性分析,把某一樓層的定位從“年輕少熟型”改成“大叔型”之后,整個樓層銷售增長了10%。而對客流行進路線的把握和優化,讓大悅城在新商場開業前就能布局商場里店鋪間的競爭策略和購買關系,讓整體競爭力更強。
事實上,數據價值的進一步放大,以及互聯網和新技術的深度商用,極大地降低了傳統商業運行中的最大阻力——信息交換和注意成本,這讓商業邏輯發生巨大變化,也令傳統企業感到緊張。
從完美設計到有損服務
“互聯網思維”在今天似乎已經被過度消費,但對務實的CIO來說,用互聯網的方法和視角去建設IT才剛剛開始。
今年初滴滴打車和快滴打車上演用戶爭奪大戰,導致打車軟件用戶量爆發式增長。用戶爆發式增長最后的關口是場技術大戰,是對后臺系統對服務響應能力的考驗。
滴滴打車的技術服務商用了兩天時間給滴滴的系統后臺做了“有損手術”,在保證用戶基本體驗的前提下,將產品邏輯中不需要那么重要的部分做了降級處理。在系統后臺服務器壓力過大時,諸如“每個附近的出租車精確位置顯示”這類的服務就被智能化的做降級處理,以緩解后臺服務器的壓力,等計算資源條件允許時再恢復到原來的服務水平。
在正常情況下給用戶百分之百的體驗,但在突遇困難情況如用戶突發高峰時,就要非常智能化的將服務在邏輯層面進行降級處理被稱為“有損服務”。
“有損服務”是傳統行業跟互聯網結合過程中最難以被接受的,卻也是互聯網做事最核心的理念之一。小米公司在做Note新品發布時,第一秒下單40多萬,卻因為服務器被拖垮而最終沒有成單,后來復盤時才發現,小米的技術后臺是一個無損的完美設計,這種無損的完美設計卻并非完全必要,比如當庫存剩100臺商品時,需要讓每個消費者準確的看到還剩下多少商品,但當庫存有10萬臺商品時,庫存的精確顯示就并不必要,而這部分應用所耗用的計算資源完全可以省下來調撥給其他應用。
在今天的商業運營環境下,企業對IT應用的要求和預期都到了一個新高度,舊有系統面臨著重構。技術浪潮給商業世界帶來挑戰和新機遇,而商業規律反過來也給技術提出新要求。
在2014年IT價值峰會結束后,中國IT價值聯盟發起理事劉湘明在微信中說:“移動互聯網對世界的改變才剛剛開始,我們要在過往的經驗和新世界的改變之間不斷做出判斷和權衡,不斷審視和修正我們以往的世界觀,去適應未來充滿挑戰也充滿機會的移動大潮?!保ㄎ?ITValue韓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