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TVALUE / 日期:2014-07-29
7月16日消息,據《華爾街日報》網絡版報道,蘋果和IBM周二宣布,雙方已在移動領域達成一項協議,合作開發簡單易用的企業應用,并向IBM企業客戶銷售iPhone和iPad。財務條款并未披露。
該協議凸顯出,除了傳統消費者用戶外,蘋果還在推進將iPhone和iPad覆蓋面擴張到企業領域。而IBM則尋求將其企業軟件用于員工使用越來越多的移動設備上。
如果放在30年前,雙方的此次合作是不可想象的。當時,蘋果還利用著名的《1984》商業廣告攻擊IBM。蘋果當時將IBM描繪成一個維持現狀的大哥級人物,而蘋果Macintosh則為自由開辟了新道路。
但是自那之后,雙方都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盡管蘋果仍在銷售Mac電腦,但主要產品是移動設備。IBM則在2005年將PC業務出售給聯想,將公司重新定位于一家軟件和電腦服務提供商。
蘋果CEO蒂姆·庫克(Tim Cook)在與IBM CEO羅曼提(Virginia Rometty)聯合接受采訪時表示:
“1984年,我們是競爭對手。但是在2014年,我們是業務上最為互補的兩家公司。這真的是一項里程碑式的交易。”
蘋果CEO蒂姆·庫克還稱:
“iPhone和iPad是世界上最好的移動設備,這些產品已經改造了人們的工作方式。在今天,有98%以上的《財富》500強公司以及超過92%的全球500強公司都在其業務運營中使用iOS設備。我們將有史以來第一次把IBM聞名于世的大數據分析能力交到iOS用戶的指尖,這將為蘋果開辟一個龐大的市場機會。對于企業來說,這是一種根本性的變革,而只有蘋果和IBM才能聯手帶來這種變革。”
雙方希望利用IBM顧問的專業經驗及其與企業客戶的關系開發企業應用,提供當今代表蘋果產品特點、與消費者應用一樣的簡單易用性。該應用將利用IBM的安全、設備管理、大數據分析等計算服務。根據協議,IBM員工將為企業提供蘋果產品現場支持和服務。
“這只是一個開始,”羅曼提稱。她引用一項數據稱,企業將多數智能機用于電郵和日歷。雙方希望開發未挖掘的潛力,創造新的正規企業應用。
這項合作的“核心能力”在于:
1、新解決方案:100余種針對零售、醫療保健、銀行、旅游和交通運輸、電信和保險以及其他行業的新型企業解決方案,內容涵蓋原生應用等,專為iPhone和iPad而從頭開始獨家開發的;從今年秋天開始提供,并在2015年中得到擴展;
2、新平臺:“IBM MobileFirst for iOS”平臺,針對iOS操作系統進行優化的IBM云服務,提供端對端企業級服務,覆蓋從分析、工作流程、云存儲到大規模設備管理、安全等各個領域;
3、新支持:新的AppleCare服務和支持產品,為企業IT部門和終端用戶提供24小時X365天的幫助支持,IBM會提供現場服務;
4、新服務:由IBM打包提供名為“IBM MobileFirst Supply and Management”服務,為iPhone和iPad提供設備激活、供應和管理等領域,并提供租用選擇。
【趙紅武點評:IBM與蘋果聯姻將是“三贏”的結果】
IT界,各種新概念,新思維層出不窮,大數據、小數據、BYOD、云計算、移動應用,不懂幾個名詞真有點外星人的感覺。但這些新概念更多的是一種噱頭,真正的內行是不屑于用這些來吹牛的。不過,在移動應用領域,蘋果與IBM的聯姻確實值得一說,不管是誰嫁給誰,都是這個行業的一個大手筆動作,對移動應用甚至BYOD的格局影響是巨大的,并且是三贏的。
1、對IBM來講,業務日益下滑,甚至有點賣家當過日子的趕腳,大象的跳舞不再輕盈。IBM變賣了PC、低端服務器,據傳中端小機也未必保留,企業轉型升級成為當務之急。傳統的企業管理軟件廠商、傳統的IT廠商看著新生的移動應用商大把賺著銀子,甚至壟斷行業,確實心急如焚。將自己擅長的數據處理及企業應用推至移動領域,不能說這不是IBM一招好棋,這一招對國內所謂的一些IT廠商將帶來致命打擊,讓他們吹牛很多年的云計算與移動應用危機重重。
2、對蘋果來講,大眾對他的定位一直是娛樂休閑的東西,黑莓和微軟在移動領域四國演義中命懸一線,但安卓對蘋果有致命的威脅。安卓系統的開放性,讓許多山寨廠商推出了大量的移動類終端,占據了大片江山。而許多企業移動應用均以安卓作為基本平臺,如果蘋果丟掉了企業移動應用市場,只是大家手中一個玩物的話,這一定不是蘋果想看到的結果。一是干柴遇烈火,二是大形式所迫,他們走到一起是必然的,蘋果會因此占據企業移動應用的半壁江山。
3、對于用戶來講,開放的安卓系統安全性讓人心存疑惑,封閉的蘋果系統讓企業應用不夠靈活,這些因素讓企業多少有點糾結。蘋果與IBM的聯姻讓蘋果立馬有了企業應用的基因,讓用戶的選擇更為靈活,娛樂與商務并存,大量的果粉會歡呼雀躍的。
小結:雖然IBM與蘋果的聯姻各打著各的算盤,但不失為妙棋一招。盡管因為安全體系與標準規范的缺失,企業級移動應用的大范圍推進存在難以攻克的壁壘, 但業界的一系列動作確實讓大家到了曙光。(趙紅武 中國西電集團公司變壓器板塊CIO)
CIO們針對此事也在ITValue各個微信群中展開了激烈討論,以下是部分觀點摘要:
@張龍騰:本來蘋果的東西易用性不算特別好,再加上IBM把一切復雜化的能力……還是等正在有產品了再說吧。
@Xin:大象舞蘋果。IBM想進入消費市場,還是APPLE要涉足企業應用,除了移動應用、大數據等外,兩家的商業模式相差甚遠,要成功,雙方自身改變很大,難。
@Gears Of War:文化融合就是大問題。蘋果的注重點和18摸(IBM)很多是背道而馳的。
@jason gao:IBM最擅長的是企業咨詢銷售,Apple最不懂的是企業客戶,互補吧。
@書生意氣:相當于Nokia和MS牽手。消費市場出現危機的蘋果,嫁接企業市場出現危機的IBM,這不就相當于Nokia和MS。
@張志成 :回復@書生意氣 ,完全不一樣。諾基亞和微軟是兩個在消費領域的落魄者聯手妄圖挽回消費領域頹勢,毫無希望。蘋果IBM 屬于消費領域強勢的蘋果,嫁接企業領域出現危機的IBM 在企業領域共同開拓新空間,大有希望,即使不成也不會危害目前業務。
@云龍飛云:有意義!一個擁有大數據,一個擁有分析大數據的能力!
@Michael:IBM賣掉PC,轉過頭來賣Mac?微軟死期不遠了啊。
@徐琪:無疑會收到法律起訴的,他們要的是市場的關注,和用戶對于這種服務的向往,僅此而已!法律訴訟是美國企業的炒作平臺。
@andrew:IBM救apple了。據說馬上要下40萬臺ipad。
@孫有平:Apple本身很集權,IBM又有點分散,區域市場很難形成合力。主要還是美國本土市場打三星,海外市場不會有影響。
@appzheng:都是美國的。沒有不看好,也沒有看好。在一起了,就好好過。
@Wells:企業服務和個人服務結合:一個做后臺,一個做前臺;一個搞biz,一個搞ind。
【回顧蘋果《1984》廣告】
1984年,蘋果公司在超級碗比賽上推出了后來被稱為歷史經典的60秒廣告。該廣告介紹的產品為Macintosh電腦,整段廣告根據喬治·奧威爾1948年創作的經典小說《1984》改編而來。這段視頻中,大哥指的是《1984》中的Big Brother,屏幕類似小說中的電幕,光頭男看屏幕的場景類似書中兩分鐘仇恨儀式。蘋果借《1984》的場景,影射當時IBM對計算機行業的封閉統治,而砸碎電幕的健美女性代表蘋果Macintosh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