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TValue 張思 / 日期:2010-07-19
近幾年來IT技術飛速發展,全球經濟又經歷了金融危機的洗禮,而服務外包也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IDC大中華區總裁郭昕將這一變化總結為“后金融危機時代的三新”。
所謂的“三新”,具體而言就是:首先形成了一種“新常態”:金融杠桿率降低;消費市場轉移,美國已經不再是世界消費的發動機;世界經濟中心逐漸東移,而這就導致新的經濟中心生產率提高,率先采用先進技術,并且推動經濟轉型與升級。此外就是“新興市場”,在這些地區經濟率先復蘇;研發投資不斷增加;城市化進程加快。最后是“新興技術”,包括云計算、物聯網以及戰略新興產業。
面對新的趨勢,可以大膽想象,郭昕認為:“當人人都有計算能力、都需要計算能力的時候,毫無疑問它將隨著我們人類5000年的經濟史轉移,一定會從我們的手機、電腦當中走出來,變成一種公共的服務,變成一種‘水電費’發展的模式。這也許正是服務外包所走過的,而且是應該走的一條路。”
作為新興市場,中國自身經濟也在轉型,在服務外包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正在引領著下一代經濟即“智慧經濟”。郭昕詳細解釋了智慧經濟的主要特點——逆向創新一詞源于“逆向工程”,是指把機器由整機拆成零件的分解過程,后來漸漸帶上貶義,指拆開別人的機器,然后去拷貝、山寨。世易時移,當按照最終用戶的需求快速、靈活地設計前端流程成為必須,“逆向創新”恰恰成了服務業當中的創新模式。像大家比較看好的深圳手機市場,一年來采用逆向創新模式,即后端服務決定前端流程和技術設計,很快占領了中國手機市場的半壁江山,這種大量釋放的人與人之間的信息技術,完全是逆向創新的技術。”在智慧經濟時代中國遇到了良好的機遇:利用新興市場的實驗性率先采用新技術、新商業模式,實現“跨越式”發展。
除了擁有良好的機遇外,全球服務外包市場的巨大空間也給中國企業提供了巨大的舞臺。根據IDC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所承接的只是歐美可以轉型、應該轉型的能力需求,占市場需求的7%。換句話說,93%的市場遠遠沒有被開放,遠遠沒有被中國企業所利用。
總結而言,中國在全球服務外包中的地位是越來越重要的:中國的外包市場將越來越大;仍然具備中長期的成本優勢;人才數量巨大,人才質量穩步提高;發展服務外包的軟硬件環境日趨完善。
面對這一機遇,郭昕提出了幾點中國企業的應對策略:“建立國家級的服務外包海外營銷體系;國內大型國有企業將非核心業務外包,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發/接包企業;建立立體式的服務外包人才培養體系;制定與服務外包相適應的知識產權保護和信息安全的全方位措施;建立與服務外包相適應的投融資與信用保險體系。”
(本文根據IDC大中華區總裁郭昕演講內容整理)
IDC 2010全球服務外包十大預測
★1.成本節約方式將主要由勞動力驅動轉變為技術驅動;
★2.云計算服務外包將占據主導位置;
★3.技術產品客戶將越來越多的委托第三方供應商提供產品創新與管理職能的服務;
★4.業務優化方面將圍繞提高績效,增加產品附加值上開展;
★5.業務流程外包供應商將通過協助客戶轉型實現自己在價值鏈中的提升;
★6.人力資源業務流程外包供應商將著眼平臺建設以降低成本,并藉此贏得新的客戶;
★7.業務變革的不確定性將始終貫穿于客戶關懷服務;
★8.虛擬化技術(Virtualization)將成為基礎架構外包服務的焦點;
★9.企業內需的釋放和業務的整合將要求服務上提高自身能力,同時也導致競爭的更趨激烈;
★10.客戶采購策略上的改變會導致外包產業結構進一步調整